陈文慧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流程化管理可以涵盖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管理各个任务的方式,提高业务流程的流畅度和协调性。虽然流程化管理,在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无法高效集成标准正常化及过程,导致管理分离;过于重视生产、经营的运行与实施,却忽略了业务管理的重要性[1]。上述问题的存在,给流程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阻碍,不仅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企业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流程化管理是不断优化、永不停息的过程,对于将基建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企业而言,流程化管理具有无法被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流程应将企业目标作为根本依据。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流程分为两类,分别是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本文所讨论内容主要为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指的是直接面向客户,使价值得到增值的流程,管理流程指的是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提高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只有做到流程化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在短时间内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管理流程化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使施工企业现有资源得到平衡,以此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效果。
实践证明,管理流程化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使职能更加集中、统一,随着职能合并、转换工作的开展,企业管理者无需再面临“有令不行”“执行不力”的困境,中层管理者相互推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每位员工都能够明确负责事务工作的主体、工作标准及开展方法。权责分明是管理流程化的又一优势,企业竞争力、反应能力均能够因此而得到大幅提高。另外,流程化管理将部门壁垒进行了消除,职务空白地带不复存在,随着每位员工的潜能都得到充分释放,企业运行效益及效率有所提高,这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综上,管理流程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效解决职责不清、人浮于事和相互推诿等问题,为施工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的方面。
以兰新集团为例,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兰新集团,早在1999年底,就开始落实流程化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最终确定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流程化管理体系,将部门条块分割的僵局打破,以企业发展、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流程化管理可以在兰新集团内部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兰新集团确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流程,即“两环三线”,其中,两环是指经营核心体系对应的内环、服务支持体系对应的外环,三线是指经营线、流程线与考核线。由此可见,要想充分发挥流程化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关键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保证全员参与,将各项工作进行有效落实。
1.整合分散资源
施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集权与分权间存在的矛盾,集权虽然可以获得更加可观的规模效益,却缺少应有的灵活性,分权虽然可以扩大服务范围,却会带来自由主义、风险增大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施工企业管理者可以在数据库、信息处理系统等技术的辅助下,整合分散资源,以保证施工服务的灵活性为前提,增加规模效益。
通过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切磋球技,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乒乓球双打比赛还可以培养合作双方的默契感,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2.以产出为中心
流程化管理所强调的重点,是将任务划分、职能界限打破,集成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的工作,并将其交由单人完成。工作的集成及合并,给施工企业员工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原有模式已经无法达到新流程提出的要求,组织结构的中心,应由任务逐渐转向产出。
3.丰富流程形式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很长一段时间内,施工企业都没有将常规情况与特例进行区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利润下滑,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关键是丰富流程形式,施工企业管理者可以参考多方因素,对流程流转进行具体的制定。
4.建立控制程序
传统观念认为,施工一线项目部在知识、眼界和时间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流程监控工作提出的要求,这也被视为构成金字塔管理结构的立足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施工一线项目部能够自行制定决策,对管理层次进行压缩的设想,因此而得以实现。研究表明,下放决策权力会导致管理层次被压缩,随着监督控制人员的减少,管理费用也有所降低,但是应当明确一点,权力下放不代表管理者无事可做,而是将工作重心转向支持员工决策的制定,以及对企业战略决策进行制定的方面[3]。企业流程化管理的主张,可以被概括为“在产生效益的同时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综合利用延迟控制、总量控制机制,降低管理成本,为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1.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流程目标
对企业而言,流程的作用主要是规范各组织、各部门工作的开展,确定的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企业制度。确定目标流程是对企业进行流程化管理的前提,企业管理者可以召集部门负责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对流程目标进行确定,保证所确定流程目标,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备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功能。
2.发掘并梳理企业管理流程
企业流程并非显而易见的,而是需要深入发掘并梳理,对流程进行确立时,所遵循的原则,主要以企业发展目标、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主,由此可见,流程与企业战略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编制管理流程
参考特定规范、形式,对梳理后流程进行绘制、编制,为参与者了解企业管理流程提供便利。在此过程中,需要参考的格式规范,包括顺序、形式、分支、状态等。
4.根据所编制流程建模
按照特定规范所编制流程仍旧属于静态文本,无法执行,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以模型理论为依据,利用服务商所提供建模工具,完成流程建模作业,经过建模的流程,自然成为具有理论保障的可执行流程。
5.模拟企业管理
模拟执行流程对企业进行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对流程和期望值的差距进行检验,明确所建立流程是否满足企业需求,如果发现二者间存在较大出入,则需要重新调整流程,使其符合企业管理所提出的要求。
6.开发流程管理系统
执行是完成流程编制工作的下一环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成立流程办公室的方式,加大对所制定流程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力度,另外,还可以发布以各项业务所对应流程样例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公文,当然,开发流程管理系统,用来执行各种流程,同样很有必要。
7.对流程进行部署
在完成开发管理系统的工作后,相关人员应在企业内部构建特定环境,便于系统的部署与执行。另外,在开展流程化管理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对制度制定、发布通知等环节引起重视,为流程化管理的效能提供保证。
8.监督流程在企业内部的落实
即使流程已经确立,也不代表企业管理工作会严格按照流程规定开展,对流程进行监督、监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项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明确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流程存在的不足及遇到的问题,通过记录和汇总所发现问题的方式,为优化、改善流程的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流程需要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9.进行流程度量
确立流程不代表该流程完全符合企业管理所提出的要求,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度量和评估。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管理标准进行度量,如果发现某一环节的工作效率较低,应对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解决;对运行固化流程所取得效果和期望的差距进行评估,明确所运行流程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0.分析并优化管理流程
经过分析和梳理,最终确定的流程,便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执行,参考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企业在人员安排、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流程的调整方向。由此可见,对处于闭环周期中的流程而言,不断分析和优化很有必要。
结论:通过对上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化管理的前提是标准化管理,虽然标准化管理使施工企业变得更加规范,却也引发了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只有从定量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角度出发,确定管理目标与模式,整合施工企业资源,将业务流程指标进行量化,才能使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为施工企业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