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2019-01-29 03:10:11谢小英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周转率审计工作大数据

谢小英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大数据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改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模式,从事后审计向连续审计转变;改变了审计数据,从只专注于结构化数据更改为存储和分析所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转变为对事物相关性的分析。其中主要的变化存在于审计抽样方法的发展和审计成果的应用方面。

(一)审计抽样方法是从以下几个层次发展的

1.审计抽样更加智能化,审计抽样系统囊括吸纳了越来越多更行业、各领域的知识,主要为统计学,信息学,金融学,供应商背景信息,客户信用等级等方面,这些知识加速了审计抽样系统的更新。抽样经验越来越丰富,审计抽样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为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提供深度支撑,同时为做出正确的审计决策提供了合理而可靠的依据。2.抽样方法更加系统化,通过系统的抽样方法,对庞大的数据库按照其不同特性和特征进行分组归入各类,大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这些效果是传统的手工抽样方无法达到的。也正是由于采用了抽样系统,可以为审计预测奠定详实、可靠的基础。3.抽样系统更加科学化,审计抽样系统从审计数据开始,通过庞大而准确的计算来深度发掘,找出审计数据的关联性、勾稽关系,从而瞄准某些特定特征的数据,科学缩小审计数据范围,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运用提前设定的相关交易规则来预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风险规模,并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重点、要点以提高审计工作准确性。

(二)审计结果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应用有如下改变

1.通过对以前年度审计报告中审计数据和审计证据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发现共同的发展方法,发展趋势,单位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普遍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综合性较丰富、专业性较强的审计信息,同时通过制度完善、流程清晰、管理透明,更好的服务单位,让公司管理能力更上一层楼。2.在大数据时代,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将审计问题的多面性全面呈现出来了,为审计问题的全面性、多面性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问题的同一规律逐渐显现。通过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以满足各个管理级别人员的需求。

二、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变化

为了适应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变化,内部审计人员需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审计资源以防止重复审计,达到增强审计的监管整体的效果。

(一)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首先调查摸清审计对象。按照其行业、领域属性分类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但是这种分类方法需要明确审计的重点和频率。还值得注意的是,编制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时,不仅需要强调年度审计工作的重点,而且还必须保证在一定时期内被完全覆盖。

(二)通过全面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实施审计监督。管理和宏观管控。通过充分总结经验,有所重点地集中力量去攻克专项审计中的热点疑难问题,披露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深层次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纠正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推动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

(三)建立共享审计结果和信息资源的机制,促进各级审计部门和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达到实时共享审计结果和信息的效果,实现有效的审计监督,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建立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型,积极考虑建立审计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在线审计,加强审计功能,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扩大审计监督范围的宽度和深度。各行各业应根据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需要,搭建数字审计平台,和构筑审计数据系统,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业务数据转换为财务数据,单位数据,并与行业数据进行全面比较分析。通过这样的关联性分析来提高使用信息技术核查问题,评估决策和进行宏观分析的能力。

(五)培训内部审计人员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责任和义务,了解其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了解哪些应为哪些不应为。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继续通过不断实践来增强他们的审计技能和审计经验,并明确审计师应扮演的角色。确保独立性来明确审计职能,全面了解审计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并提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信心。最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应继续加强政治素养,开展监督与自我监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工作,调节和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识到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以便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

三、大数据环境审计分析方法

大数据环境中可以使用的特定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合理性分析。常用的财务指标有:1.盈利能力指数: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2.偿付能力指数:短期偿付能力指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偿付能力指数(资产比率,权益比率,利息乘数);3.经营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4.发展能力指标:营业利润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

猜你喜欢
周转率审计工作大数据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Q集团营运能力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关于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
试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22:58:24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