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真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学徒制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英国和德国率先提出学徒制的概念,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随后学徒制模式,被推广到职业教育领域,工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学徒制是一种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和企业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期间由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在企业由企业制定的师傅,传授实践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学生的则有着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速就业。学徒制模式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鼓励就业,为了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师徒制监管机构,确保学徒制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向雇用企业、培训机构等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和补贴,让学徒可以持续地获得学习,不仅学习了专业技能,还可以获得报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学徒制教学模式十分看重。学徒制有着法律保障,许多国家都针对学徒制给出了不同的法律,保障学徒制的社会地位,让学徒制可以更好地被社会认可,进而持续发展下去。
首先,提升学生的兴趣。传统教育模式,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课堂上教师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学徒制教学模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际,看到自己专业的就业岗位,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最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此外,学徒制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对未来就业有着明确的认识。
(一)培养方面比较模糊。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找不到侧重点,教学内容比较广泛但是缺少重点,许多学生在学习商务知识以及电子化技术时,没有将两门知识结合起来,只是学习了一些皮毛知识。这些理论知识的简单学习,是无法适应就业需要的,许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了几年,什么都学不会,学到的也不精的情况。
(二)课程设计不够合理。由于课程存在过强的理论性,缺少实践内容,导致学到的内容难以真正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缺少实训课程的安排,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岗位实际工作。实训课程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许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本末倒置,重点放在理论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差,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缺少双师型人才。电子商务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从高职院校教师的选择来看,由于院校的扩招,许多教师只是相关专业的本科或者专科毕业生,虽然有着教育的热情,但是缺少实践知识。还有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专业性不强。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真正地学习到电子商务的精髓。
(一)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定位
现代学徒制的应用,需要明确学徒制的定位,也就是明确教育的方向和中心。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教学模式方面采取学校+企业的教学模式,学校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明确好各阶段教学的分工。学校做好学生在企业之间的管理工作,注重和企业的沟通交流,掌握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需求,有意识地完善教学教材,同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此确保学徒制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完善教学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联系起来。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将学生在校考核和在企考核结合起来,学校注重成绩、学习态度方面的考核,企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以此确保学生的专业性。
(三)打造“现代学徒制”双师型队伍。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在于让学校充分利用起企业掌握的资源,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这是为了弥补学校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基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努力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也就是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学校可以从多方面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学习和交流。同其他院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就教学内容、方法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其次,组织培训,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电子商务的实践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开展专家座谈。选择行业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校开座谈会,讲解专业知识、市场趋势、人才需求等内容。
结束语: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受到职业教育的广泛应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法,完善教学教材;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才能让其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