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郑州财经学院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履行高等职业教育责任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活动与交流日趋频繁,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旺盛状态,对高职财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
为适应社会形势的不断转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推向深化。就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在高职财经教学中,高职院校及从教人员应立足当前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密切分析与掌握高职财经教学的客观需求及深刻内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保障整体教学质量。同时,在当前的高职财经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探讨高职财经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至关重要[1]。
在高职财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地位。但纵观当前高职财经教学实际,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一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自我学业”意识观念淡薄,缺乏对财经专业知识的主动求知欲,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使高职财经教学逐渐落入“被动式”“填鸭式”的陷阱。
高职财经专业教师是传授财经知识、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表明,部分高职财经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传统保守陈旧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在新的高职教学形势下,依旧沿袭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忽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不注重学生对财经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挫伤学生学习兴趣[2]。
当前,大多数高职财经专业教学侧重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操作,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难以将课堂中所学到的财经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的动力。同时,由于对财经专业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前瞻性,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强,使课堂气氛趋于沉闷乏味。因此,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有效实施高职财经教学的重要保障,在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立足高职院校客观实际,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完善而系统的教学体系。要重点突出财经专业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为提高教学质量设定必要的教学评估与考核制度,全面掌握财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予以调整优化。要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立足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用财经专业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升华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认知。
部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状况不甚理想,所配备的教学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难以为财经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对此,要持续加大对高职财经教学的硬件投入力度,对既有硬件设施设备予以更新升级,并与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学科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搭建行之有效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之间学力的不同,提高教学过程的差异性,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对财经专业知识接触较少,要突出专业知识储备,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注重财经实操技能,提高从事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要全面、客观、科学地衡量学生对财经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完善而灵活的考核及评价模式,提升学生整体能力。要实现高职财经教学载体的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微课、慕课、新媒体等载体,促进教学效果提升[3]。
随着高职财经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科目持续细化,对财经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新的需求。在当前形势下,部分高职财经教师不能与时俱进,难以用新时代高职财经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策略解决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新问题。因此,要定期组织高职财经教师开展培训与深造,重点提升其学科建设与带动能力,引导其全面掌握新形势下高职财经教学面临的新任务,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学科建设能力突出的财经教师团队。
结语:综上所述,受主观意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高职财经教学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制约着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高职财经教学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完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养等方面着手,综合施策,切实提高财经教学的实效性,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财经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