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推广研究

2019-01-28 10:07龙志栋曾广志杨婉君
卷宗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龙志栋 曾广志 杨婉君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红色文化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文拟从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不足的现状等方面,探索出推广红色文化、增加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红色文化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在全国开展的文化建设中,由先辈创造并发展至今的红色文化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担当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在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群体中推广红色文化,可以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文化自信。

1 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的辩证关系

1.1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高度认同和积极践行,并且对其文化所蕴含的力量有着强烈的自信。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当代中國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中,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2]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要想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在社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文化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浪潮下,良莠不齐的文化因素充斥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唯有做到发展不忘其根本,坚持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坚持正确的文化思想导向。方可培养出广大人民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可度,让人民对我们民族文化有了自豪与自信,让文化自信在一代代人们的心中出现并传承下去。

1.2 红色文化

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无产阶级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进程中所留下来的文明成果。本文所使用的红色文化概念主要是指狭义的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是先辈在革命时期创造并发展至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它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系列重大革命斗争,走过的风雨历程,揭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辛,见证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人民幸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牺牲,它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助力我国人民培养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在新时代的境遇下,红色文化的推广传播,将拥有了更多扩展的机会,衍生出许多创新的方式。

1.3 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助力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

建设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新时代建设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文化强国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代表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文化内核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促进红色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红色文化的不断发展又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是代表着年轻与活力的栋梁之才,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上,他们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还得承担起弘扬红色精神的责任。习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大兴文化建设的风口将会为红色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更多的机遇与资源。在红色因子不断的在大学生群体扩散的同时,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先辈们光荣的奋斗历史,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助力大学生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并且在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其对红色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自信,借此培养积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2 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不足的现状分析

2.1 主体认知不足

因为高校的单一的教育机制、社会宣传力度不高,大学生们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不高,往往是被动接受。对于民族文化,当代大学生更是缺乏文化自觉,难以主动的去了解优秀文化,缺乏文化自豪感。在红色文化的推广中,不仅仅要被动地接受熏陶,还需要大学生主动去学习。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源泉,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对大学生需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承当责任,学习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2.2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待改进的教学机制

红色文化所呈现的忠诚于党、忠诚于人们的精神,在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仍较难被接受,包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也没有真切的去体会红色文化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利益观。因为他们并未经历过那段用鲜血书写的历史。历来受限于宣传方式、传播途径等因素,红色文化给大学生往往是死板、枯燥的形象。受限于资源条件,许多高校难以开展红色根据地实地学习活动;不少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的投入较少,专业的红色知识讲座、比赛的更是少有。近年来,我国对思想文化教育愈发重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4]。”大学是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利用好高校环境,建立有效的红色教育机制,对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十分关键。

2.3 社会群体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群体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作者在对一些地区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当提及红色文化时,各社会阶层中的认可度相对来说较高,但在涉及其推广与传播时,各社会群体却抱有消极的态度。下面根据对城镇、农村的访谈数据,分三个年龄阶段对不同年龄段的态度作出如下分析:18-30岁的大部分人认为,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是十分有必要、有意义的事情;31-50岁的中年人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往往会抱观望的态度,缺乏主动性;50岁以上的老前辈给出的意见却出人意料的统一,他们认为红色文化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诚然继承与发展是好事,但和时代已不挂钩。用行动去传播红色文化的地区少之又少,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大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心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的投入也卓有成效,但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受红色文化精神熏陶的社会环境,发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结合新时代,探索推广新路径

3.1 高校发挥先导作用,助力学子增强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的推广需要正确的引领与指导。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以新颖、创意的方式吸引学子们去接受红色文化。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就是十分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文化缺角,对症下药,引领大学生们构建一套具体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正确的文化框架,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再鼓励他们把红色文化带到社会上去。

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尝试:

1)高校先得自身组织拥有红色文化精神,构建出一套具体可行的培育机制,不断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去完善机制,与时俱进,从当代大学生各层面的文化需求去改善机制。方可谈指导,谈推广。

2)打破相对独立的传统,尝试与生源地学校提前交流合作,建立双方的红色教育方式。从早抓起,即帮助了学子,又为社会培育人才。实则,这是一个高校应有的魄力与精神,更是红色精神的一种体现。

3)高校要从新时代出发,优化教育方式。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曾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5]对于上级机构所建议开展的活动,结合高校实际开展,例如可以大力鼓励大学生利用好党团活动日;重视学校文化社团的发展;利用好新时代的技术,结合APP、视频、网络课堂等方式,充分发展线上教育。

3.2 综合利用社会平台,全面获取推广资源

资源,是在校大学生推广红色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条件。所得资源越丰富,可以开展的推广计划就越多。不少高校与大学生就是受限于此。实际上,大学生属于最易获得资源倾注的群体。

地方团委,地方政府的共青团委是一个十分支持青年群体开展优秀文化推广活动的党组织,在大学生主动去推广红色文化过程中,可以获取它的指导,甚至实践当地的共青团委员会给予物资等方面的协助地方政府,在选择推广地时,可以考虑当地政府情况。一般来说,政府是十分支持大学生把知识带回家乡,回报家乡的。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地方学校,这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推广红色文化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学生群体,以在校大学生的名义宣传积极的红色文化往往会得到支持。选择适合的实践地,是最节省成本的方式,这是大学生去为改善地方的文化氛围添磚盖瓦。

同时,现在许多网络平台、公益平台都可以通过立项申请获得帮助。关注社会动态,把正确有效的红色文化活动引进校园。综合利用社会平台,将会让推广红色文化事半功倍。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去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是在大学生群体推广红色文化较为积极的方式。

3.3 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推广学习红色文化添加活力

化被动为主动,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最佳状态。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宣传推广,许多可以打破时空的新方式出现。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等的出现都会为推广学习红色文化增添新的灵感,借助这些新颖的方式,才有更大的机会让红色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这要求大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红色文化,唯有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才能借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的动力,来自情怀与兴趣,这需要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助力,也需要大学生们主动找寻意义所在。

第二、关注时事,借助时代技术,利用大学学习的技术知识,点燃思维的火花,大胆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例如借助短视频流行的潮流宣传红色文化,既要参加各级教育机构举办的类似比赛活动,也要主动在生活中弘扬红色精神。

在对红色文化的推广中,主动去与社会各界人士联系,这不仅有机会获得帮助,更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契机。唯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承上启下的作用。用对红色文化的自信去感染他们,扩大推广范围,在人们心中种下红色的火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发言.2017-10-18.

[2]徐建刚.《文汇报时评: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文化》.2017年11月27日.

[3]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发言.2017-10-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的意见[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227/c1006-29111179.html.

[5]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3-12-24.

作者简介

龙志栋(1997-),广东湛江吴川市人,广州工商学院本科生。

曾广志(1987-),湖南邵阳人,广州工商学院教师(通讯作者)。

杨婉君(1987-),广东花都人,广州工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