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2019-01-28 10:07胡笑甜申莹
卷宗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胡笑甜 申莹

摘 要: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日常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問题一直广泛存在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阶段,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医学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类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上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且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对于医学生来讲,以后对应的工作岗位是医务工作,对于医务工作而言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进行医治工作时必须认真严肃,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在如此众多的困难和压力下,医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个人身心建设不够完全,心理素质不够所导致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实训实验乃至在工作岗位上出现各种个样的问题。所以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健康培养是需要一定周期分阶段进行的,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书面教育,对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上,更应该注重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压力缓解,高密度工作放松等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时刻进行掌握,发现学生存在心理上的问题需进行沟通和疏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上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

1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特点

1.1 心理问题是分阶段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医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心理健康问题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医学生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偏低,具体体现在面对实际医学问题上有一定的畏惧感存在,不能从容地面对问题,但是会逐渐的随着专业知识和问题出现次数的增多学生的这种心理水平会不断提高。这种心理问题是对于每个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存在的。医学生由于专业上的原因,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的频率上远低于其他专业,因此在进行了一定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变得孤单,落寞,从而感到焦虑和恐慌。孤独感是普遍存在于医学生之中的,因为职业的要求必须是学生严肃严格,不能娱乐和开玩笑,所以由孤独感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选择了该专业的学生是必须克服的。医学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下,就读年限大部分都是五年,临床医学要求八年,因此医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生涯中会感到厌倦和疲惫感,这种心理问题会促使学生放弃或敷衍进行学习。在不同的阶段医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处理和教育时要注重不同阶段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1.2 心理问题集中出现在实习阶段

医学生的实习是艰苦劳累的,需要在医生和学生两种身份之间进行切换,在进行医治的同时要面临不同的患者并且要记录下医治过程出现的问题,在之后的实习报告和论文中作为重要依据。面对不同身份的切换和高强度的学习及工作,学生的身心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难以调整就会出现差错和问题。

学生进行严格的心理健康培训和身心健康培养是必要的,对于医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2 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意义

医生是救死扶伤,救人于危难的高尚职业,职业的高要求和严标准意味着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难度较高,医学生学习医学的过程必然艰苦冗长。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正常的专业知识传授时,更应该注重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近年来不断有医疗事故,医德作风问题被报道,问题频发的原因是因为医生对职业道德认知的缺乏,对职业的不尊重,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专业知识匮乏而是因为身心建设上存在一定问题,而身心建设的基础是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医学生在进行正规和严格的心理健康素质培训对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医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的是患者及其患者家属,使学生拥有健全的身心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在工作中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同时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并不是仅仅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医务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样也是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适应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和环境下产生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克服战胜它。

3 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方法

3.1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策略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心理健康培养上因注重学生个人的素质培养,并结合医学专业的相关特性,比如面对疑难杂症如何解决,面对医治无效如何克服自身心理压力,如何说服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通过从人的思想根源上找到内心的障碍和问题,进过一定的引导、启发及教育从而实现克服内心矛盾。医学心理健康培养亦是如此,通过对医学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来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改善学生心理上的各种问题,使其渗透于学生内心影响学生其他各项素质,从而使得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2 专业的心理健康培养团队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训离不开专业的具备高心理素质能力的师资团队,心理健康培训需要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进行,因此在培训人员的选拔和录用上应严格挑选,心理健康培训的意义重大,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达到一定学分,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其真正目的在于为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而在医学专业上,学生本身课余时间不多,且专业内容体系庞大的情况下,怎样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去策划。

3.3 改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活动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存在于个人,在解决个人内心的一些问题上,通过促使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融入集体能够使得个人内心的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荣誉精神,淡化个人利益,使得班级同学之间更具凝聚力。校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改善同样具备一定作用,改善校园环境创造积极向上,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消除内心障碍,净化心灵,放松自我,对学生潜意识进行有益的培养。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校园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组织,有效有益地开展活动能够使得心理健康培养得到升华。

4 新生代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选择医学专业和从事医疗行业的学生逐渐的增多,对于新生代的医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独特气质,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在一些好的精神特质上新生代学生有所缺乏,因此在面对由心理健康所引发的问题中,更应该注重解决的措施,加大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人生、价值、世界观的教育使得他们认清职业的道德和崇高,引导他们对医务工作的正确认识。在新生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更应注重方式方法和策略布局,新生代医学生决定着未来医疗行业的走向,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身心对未来的医疗影响意义重大。

5 总结

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开展和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培训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于医学专业同学而言,较长的学习年限,枯燥的内容,高压环境下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医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素质培训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认清自我认清职业操守,减少医疗事故,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雷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J].考试周刊,2015(20).

[2]曹钰.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4(9).

[3]魏威.素质教育呼唤培育教师健康的心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作者简介

胡笑甜(1986-),女,山东泰安人,汉族,讲师,医学硕士,现任教于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