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馆陈列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陈列的文物为基础,灵活应用当前的辅助产品进行设计,通过和理的序列、主题或者是艺术形式进行完善,促使当前的博物馆展品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价值发挥。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博物馆陈列设计中情感艺术的重要性入手,深入进行分析,并明确当前博物馆陈列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情感的传递,以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情感艺术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当前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加强重视,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开放开力度增大,合理进行陈列设计可以促使当前的展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观赏价值,满足当前的需求。实际上,博物馆陈列主要是通过当前的文物陈列进行情感与文化的传递,实现直观教育的目的,帮助观赏者加深对文物历史的了解,实现文化的传承。
1 情感艺术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重要性
从当前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情况来看,其设计主要是以文物为基础的。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逐渐借助文学性、艺术性等形式独其文物进行布局。但在人们对博物馆陈列设计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情感艺术的融入越来越受关注,通过情感的融入,不仅会使其设计更加人性化,而且还有利于激发观赏者的记忆,激发其内心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另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三维全景等虚拟技术也日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到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虽然使其更新速度进一步提升,但在这一设计过程中,却忽视了受众的情感,不利于吸引大众。而情感艺术的融入,主要是从受众的情感出发,对受众的感受进行了充分考虑。例如,在灯光设计上,一般会设计柔光,给受众一种舒适感。情感艺术不仅在整体上提升了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效果,确保其文物布局与摆放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大大提升了我国博物馆产业的市场价值,进而可有效提升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
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情感艺术,还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信息传递功能,提升了整体设计的有效性。另外,现阶段,人们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艺术情感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完美结合,不仅突出了文物的艺术气息,而且也提升了博物馆的观赏性,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而为其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
在新时期,更加注重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人本理念,情感艺术符合这一设计理念要求。同时,情感元素的融入,还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文物的距离,有利于愉悦受众的心情。
2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现状与问题
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陈列技术不够成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博物馆陈列艺术也逐渐趋于创新化,但是由于我国在设计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和很多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在陈列设计方向上的进步。与此同时,相关领域对对其情感上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成功作品的借鉴,而且重视文物的本身效果,忽视了陈列设计的作用,这导致作品呈现出的效果差强人意,这也是目前陈列设计中情感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1]。
其次,陈列设计作品缺少灵魂。一般来讲,陈列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基础才能创造出情感升华的作品,而设计师要根据文物的意义和内涵,加上展台的风格,通过排列顺序或营造气氛来构建出生动灵活且恰到好处的场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博物馆的文物只是简单的摆放,或者寻求文物与空间的适应性,忽视了整体效果和情感精髓,这导致很多作品出来或华而不实、或千篇一律,很难站住脚跟。而且文物之间存在关联性,若不注重关联混乱摆放就会使文物只是文物本身,与其他文物之间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效果,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再者,陈列审美效果不好。陈列设计中重视观赏者的视觉效果,通过视觉上升到文化的渗透,最终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但是现阶段很多博物馆的展览都缺少审美效果,文物的布置不够合理,只追求尽可能的占用博物馆空间,没有考虑到一定环境内过多展品会导致视觉的混乱,主题不够明确且互相之间缺少关联性,放到一起很可能会导致观赏者的审美疲劳,难以对展品提起兴趣,也达不到欣赏和教育的效果。
最后,陈列形式不够丰富。传统的陈列设计以文物的展出过程为主,过于单调乏味,人们重复着固有的观赏模式,常会出现一种不想去第二次的心态。这是由于陈列形式过于单一所致,缺少丰富性的事物很容易被遗忘,想要使博物馆与时俱进,就需要引入新时期先进的技术,才能满足观赏者的需求。
3 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相对来说,当前的陈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空间艺术,其自身几乎包含了当前所有的艺术造型手段,如常见的工艺、雕塑、绘画等。而当前的情感化则是设计师对文物的情感体验,结合大众群体的观赏性与审美特点而进行的艺术性设计[2]。
3.1 情感的升华与传递
在当前的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情感的升华,并将其作为当前重点的环节,例如,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展品营造特定的主题,进而展现出不同的氛围,实现情感的传递。实际上,其特定主题的陈列设计是以当前的文物自身的内涵与特征為基础,进行合理的创新提炼,形成的最终陈列方式。灵活利用当前的策划与烘托方式,可以促使文物展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与体验效果,将当前的情感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情感内涵,展现出文物的艺术魅力。
3.2 共性角度的融合
实际上,当前的共性角度主要是指当前博物馆在陈列设计过程中,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例如,绘画、摄影、平面等,通过多角度的融合,促使当前的博物馆陈陈列具有良好的美学,遵循当前的陈列规律,积极进行创新,促使当前的观赏者在进行观赏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还应保证其在灯光、空间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实现情感的传递[3]。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合理的创新,深入把握当前的情感体验,积极对当前的文物与受众、陈列方式与受众以及受众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促使陈列设计实现情感的传递。
参考文献
[1]李舒桐.新时代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5):110-113.
[2]邱迎辉.浅谈红河州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问题与不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4):88-89.
[3]陈仕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137-138.
作者简介
朱卫华(1977-),男,湖南桑植人,本科,助理馆员,博物馆陈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