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读书更是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之根,更不可一日无功。古人将之奉为圭皋。斗轉星移,当今谁可“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疲累的眼停留于书本一时半霎都是一种奢侈。然而书中的精髓又亟待深入解读。只有凝纷杂时光,方能品书香雅韵。
《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读书热方兴未艾,彭敏却又一次无缘问鼎,而且这次他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毋庸置疑,彭敏的读书方式与古人的生活更相契合,古时士人以读书为业,不仅为求取功名,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有超越自我的理想和追求。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被迫为了生计或为了富足的生活,而对书本进行饱含功利意味的解读,甚至当下“中国梦”大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总理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诚然“悬梁刺股,寒窗十载”的读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但“垃圾文学”和“毒鸡汤”的风行,同样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悲剧。现代人乐于快速获取知识之“术”,而非古人渴望在书中参透做人之“道”,遑论对社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若目的本不单纯,没有对书中智慧的珍视,加之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步步紧逼,忙里偷闲,开卷有益,谈何容易?而像彭敏花大把时间醉心书海,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因此,雷海为的读书方式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雷海为行动告诉世人,读书并非象牙塔中供精英赏玩的阳春白雪,更应是寻常人家必备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平凡的外卖小哥,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承受着生活的重担。繁重的工作,遮掩不住他对读书的赤诚。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这是雷海为对平凡人读书做出的诠释。
读书,意在培养民族精神。不爱读书的人,易见其精神世界之匮乏。没有精神的民族,亦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学生在机场读书的画面让人记忆深刻。他们惜时读书的精神,与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不无关系。总书记讲过:“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正是深扎民族文化根基,建立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在读书方面不同于古人的新境界。《之江新语》发人深省的文章,演讲中信手拈来的金句,座谈会收放自如引经据典,均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明证。而论工作的繁忙,谁能与主席相比?毫无疑问,珍惜零散时间的人,无一不是有大智慧的人。而开卷有益,让我们的心灵亲近跨越千年的文字;掩卷沉思,我们的眼界触及更加遥远的山川,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之后的故事了。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其实也不必谈“时间碎片化”色变,读书的门槛在降低,我们的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读书早已不是繁琐的仪式,但愿我们还可以在心中留一点仪式感,在心里给那半辑书卷留一个位置,别让它追不上你的脚步。
所以,我们也要好好读一读书了。不论端坐于清幽宁静的书斋,亦或置身于喧嚣纷杂的闹市,只有真正珍惜读书这件早已熟稔却不失趣味的小事,让书香的雅韵真正飘荡于每个日日夜夜,不惧时光流逝,那时,读书才将真正成为可品味其雅韵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