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指出人们成大事业大学问需要达到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语也曾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此皆言成事之道,并且有异曲同工之妙。古往今来,取得伟大功业的人都一定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即立下大志并勤奋实践。
立志,乃成事之本。一个人,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看清方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自幼便下定决心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书法家;备受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2岁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马云,大学毕业便立志要让中国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领跑者。目标于个人,就是他在迷茫时的指明灯。正因为这些伟人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才得以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漫无目的的寻觅中解脱,将自身全部的激情灌注于其中,最终取得了成功。可见,立志是成功的基础,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但若空有伟大的志向,却不向着它奋力前行,便如扬帆的巨轮失去了卖力的水手们,只能在海浪的拍打中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因此,只有志向是远远不够的,将理想化为现实,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作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天赋自不必说,但他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大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发奋苦练,光是洗笔染黑的水就足有十八大缸;马云当年为创立阿里巴巴,同样夜以继日地奔波忙碌,在遭受议论、质疑、嘲笑,被拒绝了无数次后,才终于获得成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我国古代的圣贤即使身处逆境,仍能坚持不懈地践行自己的志向,最终得以在历史坐标中留下深刻而光辉的印记,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千年一笔。可见勤奋对于成就大事业,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实际上,胸怀大志的人不在少数,可最终能获得成功的人却凤毛麟角,其中的差距便是付出努力的程度。有些人空有一个聪明头脑,却因低迷的志向虚度了大好时光;也有些人只喜欢对着自己的理想高谈阔论,遇到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便畏缩不前,从不肯付诸实践。三考入名校却四次被退学的青年周剑,虽有着过人的天资,却沉迷网络游戏,全然置身于虚拟世界;天才少年仲永,虽三岁就能作诗,但其父却将他视作赚钱工具,错失了良好的教育时机,最终泯然众人。由此观之,懒惰足以使人坠入深渊,与人生理想背道而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唯有抵住诱惑,踏实前行,我们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以初心为指引,以坚持为舟楫,才能寻得那“灯火阑珊处”;以志引勤,以勤践志,终能等到成功之花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