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结构材料是自主游戏的桥梁,低结构材料在自主游戏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最优化作用。教师通过“积累与筛选”,探寻低结构材料运用的取与舍;“放手与尝试”,提升低结构材料运用的观察能力;“引导与支持”,实现低结构材料运用的有效指导几个具体措施有效推进低结构材料在自主游戏中的运用。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9-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62
自主游戲内涵表现为自由性、愉悦性、体验性、创造性,其核心价值是自主、快乐、主动、发展。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适时适宜地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随手可得的低结构材料,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能力充分想象,不受限制地与低结构材料互动,发挥材料独特的价值,同时,充分挖掘自主游戏的核心价值。幼儿园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指原生态、简单、多元、系列的材料,包括自然材料和再生材料。这些玩具对幼儿的限制比较少,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能力、充分想象,并能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如何才能有效推进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运用,真正发挥材料蕴涵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并获得发展,在为期两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认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措并举”。
一、“积累与筛选”,探寻低结构材料运用的取与舍
注重低结构材料提供的生态性,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思考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方式及投放自主游戏区域,尝试选择一些低结构材料投放到自主游戏中,并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运用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挖掘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尝试,我们发现各班都有不同程度地在自主游戏中运用了低结构材料,种类也比较多,但是低结构材料多是只运用在某个自主游戏中,要么材料玩法过于单一,要么材料成分过于复杂,单种材料数量不够,无法做出效果,这些材料是否也可以运用到其他自主游戏区,教师思考得比较少。例如,某班级教师收集了养乐多瓶子、彩色杯子,仅仅用来进行自主建构游戏,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仅仅只能将杯子进行横向,纵向叠搭等,尽管刚开始有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就觉得索然无味。于是我们针对低结构材料的特性,如何选择,可能运用的方式及自主游戏区域进行研讨,归纳了以下几点。
1.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可塑性强的,容易收集的,例如,报纸,因为它可薄可厚,可折叠,可团,形态能根据我们的需要千变万化,十分容易收集,也能因为充分利用而减少废物产生。
2.在选择材料时,我们要对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判断与预设。规格相同的瓶子可以投放到结构自主游戏叠搭组合,可以作为美工自主游戏装饰的模板,可以作为科学自主游戏玩水的载体,可以投放到音乐自主游戏中当成打击乐器。
3.选择的材料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尊重幼儿的选择,在幼儿不懂如何选择时,我们可以将材料进行适当投放,观察幼儿对于哪种材料更感兴趣,操作使用率更高,也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材料可以怎么玩。幼儿倾向于选择纸制品、各类瓶子、盒子的会比较多,虽然每个阶段所选择的材料有相同之处,但是从他们的玩法及运用的程度来看是呈深入的状态,教师能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增减、筛选和借鉴,取长补短,使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趋向于最优化。渐渐地,幼儿对于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也开始趋向于之前较少运用的材料,进行大胆地尝试,如扑克牌、衣架,这些材料在运用时体现了一物多玩,而且还能在自主游戏之间实现材料的有效流通。
二、“放手与尝试”,提升低结构材料运用的观察能力
材料的运用是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共同探究的生成过程,不是固定不变或完全预定。不难发现,低结构材料的使用中,教师预设过多,幼儿创造性少,自主游戏的水平则更低,幼儿更倾向于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与低结构材料进行互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观念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幼儿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让幼儿尝试;二是教师虽然知道要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介入指导,但是他们科学的观察方法运用不多,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把握介入的时机,以及应采用何种恰当的方式进行介入,教师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运用培训、观摩、研讨等方式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
1.转化固有观念,树立儿童视角。开展“低结构材料大变身”的创意手工专题培训。主要是利用低结构材料的特性,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变出不同的造型。这种针对低结构材料的方式给我们课题组成员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待和思考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方式。通过不同的培训以及学习形式逐步让教师从根源上改变观念。比如,在准备材料过程中,要坚持以幼儿需求为主,教师建议为辅的基本原则,促进幼儿游戏自主性,培养幼儿主动积极性。在低结构材料的运用上,要重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游戏中的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学习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例如,在一次自主游戏导入时教师出示了切割成不同形状的蛋托,并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现了利用这些蛋托拼出的各种图案。在自主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利用蛋托所拼出的图形基本和教师课件所呈现的图片无太大的差别。教师这种事先的预设已经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拓展,教师应先让幼儿自主探索蛋托的玩法,通过观察幼儿运用蛋托的方法,抓住幼儿较有亮点的玩法进行集中的分享和讨论,我们会发现幼儿运用蛋托的方式多样,可能不仅仅是用来拼图案,也可以用来建构等,而且即使是用来拼图,那拼出来的图案也肯定是形态各异。通过这种具体案例的分析,教师从专业的角度看待儿童在使用材料时的个体能力水平、存在的问题、最近发展区,因此,促成教师更尊重孩子个体的意愿,允许、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低结构材料,在支持、观察、引导中,不断引发孩子对低结构材料的兴趣,推进自主游戏的深入开展。同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关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灵活的调控,洞察活动的走向,把握生成教育价值。
2.改进观察方法,提升观察能力。教师对于自主游戏中幼儿的观察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该观察什么,怎样进行观察,教师的观察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在撰写观察记录时要么面面俱到,要么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针对教师共有的困惑,可以采用实地指导、观摩研讨以及针对观察记录的撰写方面帮助教师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使教师的观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随着时间、经验的积累,教师相对于之前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在观察时心中有目标,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如叙事性描述、时间抽样法、结构化描述法、轶事记录法等,并借助相机、摄像机多媒体设备以及笔记本等来记录幼儿活动情况。经过学习、调整、反思,教师逐步能运用这些方法对幼儿运用低结构材料的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班级两位教师还能够进行合理分工,采用全面观察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学会用客观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情况,观察的技能逐步提高,能够兼顾全体及个体差异,并根据班级幼儿的活动情况寻找有价值、可推进的观察点,捕捉教育契机。
同样是大班的“平衡”探索,有的教师投放大量的低结构材料,如冰棒棍、纸杯、石头、夹子、纸板、纸人等;幼儿将材料进行各种造型的摆放,同时能够保持两端物体的平衡,并尝试记录。通过各种物体轻与重的对比、平衡点不断地变化调整,幼儿能更深入、更持久地去探索平衡的原理,丰富、多元的低结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持久度,更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引导与支持”,实现低结构材料运用的有效指导
我们采用园级观摩的形式,组织教师相互了解和研讨各班低结构材料在自主游戏中的运用情况,并针对现场观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之处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教师指导幼儿进行与低结构材料互动的方式。教师挖掘和运用低结构材料的能力,以及开展、指导、观察、解读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运用低结构材料的能力有所提升。
1.观察与援助,让低结构材料运用有空间。例如,在小班“冰棒棍变变变”游戏中,乐乐小朋友拿起来了各种颜色的冰棒棍摆放了起来。他先挑出了几根小号红色的冰棒棍,摆出了一座房子的造型,接着又挑出了大号橙色的冰棒棍,摆出了一座更大的房子,他总共摆了三座房子。他又拿了两根棍子,想接着摆其他的造型,但是桌子上放冰棒棍的盒子太大了,没有位置摆放,于是他就开始四处张望。教师看到了就走过去询问幼儿遇到了什么问题,在了解了乐乐的需要后,教师协助他整理了桌面,有了更大的场地后乐乐拼得更积极了,作品也更丰富了。在这个案例中,樂乐小朋友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专注地搭出不同的图形,他遇到的问题不是如何用冰棒棍摆出图形,而是怎样找出空余的位置摆出更多的图形,教师通过观察及对幼儿的询问,为幼儿提供了适时的帮助和引导。
2.合作与支持,让低结构材料运用有价值。例如,在中班“好玩的一次性纸杯”游戏中,有三个小朋友在玩,一个选择用红色的纸杯叠了一座四面墙,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黄色的纸杯叠了一个金字塔,一个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纸杯摆出了心形、正方形的造型,他们之间都没有交流与合作,各自玩着纸杯,眼看就要放弃材料奔走其他地方了。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其中,和幼儿一起建构,提出建议“我们一起来建个公园怎么样”,与幼儿共同讨论建构的主题,有了教师的参与,幼儿建构的作品也更为丰富,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更多了,幼儿玩得更出彩。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的参与,增强了幼儿建构的目的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建构水平。
3.尊重与接纳,让低结构材料运用促发展。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是否尊重接纳,直接影响幼儿运用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性。在户外运动时,教师投放了瓶盖呼啦圈,投放材料时教师一开始就预设游戏玩法:“今天我们要来玩竹制圈,先双脚跳过5个竹制圈,再单脚跳回来。”幼儿玩了几遍,就没了兴趣,纷纷表示,不想玩了。而另一个教师则先让幼儿自由探索,一开始幼儿把竹制圈摆在地上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幼儿萌发出了很多种跳的玩法。渐渐地,教师特意将材料逐渐减少,让幼儿想办法,轮流游戏。如:同样的小乌龟运粮食,原来幼儿人手5个竹制圈,现在分成两组竞赛游戏;原来通过跳的方式运粮食,现在将竹制圈立起来通过钻的方式运粮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更激发了幼儿的挑战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鼓励幼儿变化、重组游戏材料。将竹制圈与牛奶箱、积木等其他低结构材料组合,搭建圆圈屋顶的高楼,幼儿进行尝试和探索,采用踮起脚尖、搬来椅子、搬动人字梯、抬轿子等方法,最终确定用搬椅子的方法,幼儿惊喜地发现搭建的高楼都快和教师一样高了。教师的耐心观察,支持了幼儿活动中的生成、发现,使教师和幼儿共同感受和发现搭建的精彩,成功的喜悦。
有效运用低结构材料,是一门艺术,低成本、易收集、巧利用、燃智慧,低结构材料在自主游戏中的巧运用赋予了自主游戏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珏. 幼儿园3—6岁年龄段幼儿“做中学”活动的材料投放.[C]//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12.
[2]吴景清.浅析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9).
[3]刘剑莺.让问题成为活动的线索——以问题为核心的助推式分享在低结构材料区的运用[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王素敏(1975— ),女,汉族,福建安溪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