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有讲究

2019-01-28 11:24郭克勤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神游故国特质

郭克勤

教学督评时又听了几节语文课,高一语文教学讲了古典诗词,我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时,发现了一些我们在具体教学当中容易忽略且有趣的问题。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学生依据学案要求问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雪算不算景物?”,“‘小乔初嫁了不就是‘小乔刚刚出嫁了吗?”“‘故国神游不好理解呀”;学习李清照《醉花阴》,学生提问“‘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怎么不是‘雾薄云浓愁永昼”,“‘佳节又重阳不会是两个节日吧”。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恰好折射了我们诗词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的诗词教学,忽略诗词固有的东西,理解分析诗词文本,以“请大家翻译一下诗句”这样一些不甚规范的教学语言误导学生的学习。我个人以为诗词的词句理解是“体会”“体悟”而不是字面简单的“翻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以夸张拟人为表现手法,描绘了江水气势壮阔的景象,“雪”只是形象的比喻说法;“小乔初嫁了”不能僅仅“翻译”为“小乔刚刚出嫁了”,而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小乔初嫁”说周瑜的真实意图;“故国神游”教师如果机械搬用注释“即神游故国,作者神游于古战场”,还是不能回答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说的疑惑。

我们知道诗词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精美的韵律性以及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性等语言特质,意义上说诗词教学就是认识了解这些特质,进而领悟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对学生“故国神游”“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问题的提出,是不能够从现在语法规范的角度来判断的,虽说学生提出了一个看似是诗词语序的问题,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对于诗词特质的提问。为了强化情感,诗词的作者常常有意突出一些意象,按照音韵和节奏的要求,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有时还会刻意打破常规语法规范,出现词语堆砌、成分残缺以及词序倒置等现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松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只几个看似堆砌的名词连缀,便就构成了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寥寥数字将凄清冷落的意境和游子在旅途中的辛劳、孤寂抒写得淋漓尽致。诗词当中类似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它们不像散文的语言强调意思的完整性,往往只呈现一些重要的词语或意象,而将一些关联性的词语省略掉,让读者凭想象去连缀补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李清照的《声声慢》“寻觅觅……”都是这方面最好的佐证。杜甫《秋兴》(八首)“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喜相问,仙侣同舟睌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之“香稻”“碧梧”两句,按照一般的文法,根本说不通。叶嘉莹认为:“这种句法,其安排组织全以感受的重点为之,而并不以文法的通顺为之,在此,其所予人者全属意象之感受,而并非理性之说明。”这种见解是极精到的。特殊的词序,往往赋予诗句特有的想象空间,避免了平淡呆板,使诗句情韵倍增。纳兰性德《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一曲边愁难写”胜于“难写一曲边愁”,“莫教泪洒英雄”显然也比“莫教英雄洒泪”好得多。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诗词特点,具体解读时注意从“诗家语”的角度分析问题,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诗词内容,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主旨无疑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神游故国特质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伤心人别有怀抱
故国·青铜
黄鹤楼
你看见了什么
荣誉光影·图说大赛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月光如水
神游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