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在职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9-01-28 11:20马婧智闻王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工会工作机制

马婧智闻 王鸽

摘要:基于当前中国工会新一轮改革探索背景下,高校工会作为高校内部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工作与组织的基本职能在履行过程中存在偏差。通过对高校工会在职能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尝试更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重在对改革路径的思考,对具体措施和方案期待继续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工会;工会职能;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11-02

高校工会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党政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高校民主管理、构建校园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通过分析高校工会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履行其工会基本职能的真实状况,发现高校工会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探讨高校工会职能有效履行的思路,强化其通过改革,从而实现其“密切联系职工”这个工会作用的中心问题的路径。

一、高校工会职能发挥中的问题

工会的四项基本社会职能为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这是由工会的性质地位决定的,工会职能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在所组织的活动、所做的工作中。高校工会是中国基层工会的一种形式,在对《中国工会章程》所规定的基本职能进行深入把握同时,高校工会应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和调整。

目前,多数高校中工会仍然扮演着事务性部门的角色。被认为是单纯的福利机构或仅是教职工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服务机构,高校工会的地位在不断削弱,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逐渐下降。部分高校工会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现象。通过对高校工会实际工作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工会职能在发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高校工会组织作用发生偏离,被局限成“文娱型”组织

一个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及活动开展的情况是传达和塑造该组织形象的根本途径。大多数高校教职工对工会的组织作用,往往认可为工会的作用主要在于组织教职工开展文体娱乐类活动,或者是向生育、生病、退休等教职工表达慰问关爱等。这一问题的突显,显现出高校工会实际工作和基本职能在文体娱乐和慰问活动之外的表现,是相当缺乏存在感的,在教职工心目中,工会的组织形象对比其应有职能与作用出现了偏差。

(二)高校工会工作效能不显著,教职工对其实际工作价值缺乏认同

《工会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应该成为代表教职工表达理性化合法利益的主体,将工会作为表达合理要求的渠道之一,从而通过工会参与到学校的问题决策与民主管理。对教职工调查后发现,专任教师较行政管理人员对高校工会所开展的工作及其价值给出负面评价的比例略高,对高校工会本应该发挥很大作用,但实际发挥作用不大的意见较为集中。

(三)高校工会履职存在偏差,与教职工期待有差距

根据《工会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高校教职工普遍文化层次高,多数能清楚认识到工会职能所在,对工会职能的认知和诉求明确。对工会职能更多的期望是工会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而现实情况是,多数教职工对工会实际工作的感知主要体现在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上。这表明,高校工会实际工作开展与基本职能的履行,同教职工期待值存在偏差。

(四)高校教职工对工会组织群众属性的认同感较薄弱

工会的组织形象和工作效能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当会员的合法权益需要维权求助时,作为群众组织的工会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能是否可以扮演好、能否得到肯定,这应该是衡量一个群众组织是否获得其成员认同、是否具备组织凝聚力的直接表现。调查发现,高校教职工对工会能够扮演好维护教职工权益的角色以及对工会群众组织属性持否定态度的人数偏多,特别是专任教师在维权问题上寻求工会帮助的偏少,这反映了高校工会群众属性薄弱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一)扭转高校工会组织形象

高校工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中国工会基层组织普遍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而“文体工会”或是“福利工会”也是工会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出现偏差的解读,被认为是长期塑造而形成的固有形象。由此产生的高校工会实际工作效能和形成的组织形象较大背离了其作为群众组织的定位,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一组织立场变得模糊。

要增强工会作为“群众代表”组织形象的塑造,就要试图改变工会专注文娱活动组织的传统。在多数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领域,基层工会的基本工作职责通常可以归纳并表述为“参与、建设、维护、教育”,高校工会作为该领域的一个代表类型,其组成形式、实际工作特点以及劳动关系的特殊性,更需要强调其组织“参与、代表”的民主职能。要改变高校工会现状,就要着力于改变教职工对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实际工作感知较少,以及对组织的群众属性缺乏认同的状态,第一步举措就是重视并规范工会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决策等必要步骤,提升教职工对工会代表性和群众性的具体感知,从而逐步改善高校工会形象,增进教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和信任。

(二)优化高校工会工作机制

对高校工会的工作职责的表述通常是“根据上级工会和学校党委指示精神,制定工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那么可以认为高校工会多数情况下会以行政为导向,以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来推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职能,这样工会的实际工作就较大地偏离了教职工对工会这个“群众组织”的需求,对工会代表群众的角色也不认同,这成为影响工会发挥应有作用的直接因素。

高校工会要赢取群众的肯定,提升“参与”职能,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机制上进行改革。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是存在于执政机构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充当着“双重角色”,这应该是一种平衡状态或互动关系。高校工会面向教职工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与自上而下实现党政对工会的领导应该是平衡的,必须建立起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有效工会机制,将“代表、参与”的职能转变为组织自觉的工作要求,而非单纯配合学校管理的需求。就高校工会实际情况而言,围绕教学科研的具体工作是以学院(系)为组织单位,教职工多与学院(系)发生联系。高校工会如何优化工作机制的具体任务,应该落脚在院(系)二级工会的职责强化与机制完善上,一方面通过高校民主治理制度建设的持续进行,从而保障二级学院(系)工会的“代表、参与”职能能够充分落实;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院(系)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工作主动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促进教职工对学校民主管理的参与度,在“参与”职能上赢取群众的肯定。

(三)健全高校工会工作模式

具体领域和层级的工会工作要形成具体清晰的定位和工作模式,就必須理清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才能适应不同劳动关系中的群众利益需求。高校教职工与高校不存在典型格局的劳资关系,应属于“学术型组织”成员,其教职工的利益着眼点较多放在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与环境,相比文体、“送温暖”等更多期待工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参与、监督学校管理的作用。

高校工会应致力于形成具体清晰的工作模式以回应“学术型组织”成员的需求,适应其内部治理的需要。高校工会作为代表教职工利益的群众组织,须认真分析研究其组织特性,并充分了解其成员要求,建设相对自由宽松、制度健全透明、激励机制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成为教职工参与组织建设的主要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以落实健全校务公开为主要内容,按照工作职责要求,牵头做好相关各类信息的公开和咨询,并着力健全信息与意见的反馈回应机制,保障教职工的表决权、克服形式化的代表权,从而真正提高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层级。

参考文献:

[1]刘江,刘欣欣,高彦彪.关于我国高校工会改革路径的思考——基于H大学的调查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6):120-126.

[2]王源平,赵芳,高隽,赵丽.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工会角色定位于职能要求[J].社会科学家,2012,(10):147-150.

[3]赵军,邱雅霜,屈志欣.高校工会职能: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高教论坛,2015,(12):82-84.

猜你喜欢
高校工会工作机制
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