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亡羊补牢,叫高校实验室安全

2019-01-28 08:31聂辉
看天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天龙仪器研究生

聂辉

2018年12月26日9时34分,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IC图)

高校实验室安全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因为一起悲剧事件。

2018年12月26日9时34分,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了3名学生死亡。据北京消防微博消息称,遇难学生当时正在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试验。

事发后有媒体报道称,一位遇难学生生前曾提及,该实验室内存有30桶镁粉、28袋磷酸钠和8桶催化剂等。

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易燃易爆金属材料、高毒高危气体、高压电路、高压锅,每一个都有引发事故的潜在可能,爆炸、火灾、毒气泄漏等,在这里频频发生。

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事故,本可避免。

“实验室里的137种死亡方法”

“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198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冯端说。

也是在这一年,国家计委建立起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高等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投资不足、设备不够先进等落后面貌,才开始有所改观。

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129所普通高等学校共有实验室26479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71.6万台。其中,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拥有4029个实验室,进行了400多万个小时、近14万个实验。

但经《Vista看天下》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与高校实验室数字对应的是,每年都会有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较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2018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一实验室,师生进行萃取实验时,发生爆燃,多名师生受伤。2017年3月,复旦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现场一名学生手被炸伤。2016年9月,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2015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发生储气钢瓶爆燃事故,5人受伤,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1人重伤截肢……

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讲师李志红调查统计,2001年至2013年发生的后果严重的100起实验室事故,其中71起发生在高等院校实验室,共造成8人死亡,593人受伤或中毒(包括28名病菌感染者)。

李志红分析称,火灾、爆炸、中毒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其中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數较多;中毒事故只有6起,但造成人员伤亡最多,分别占事故伤、亡总数的80.4%和37.5%。其中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数达到了总数的一半,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占27%)、操作不当(占1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占11%)。这三种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更是高达88%。

李志红认为,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以及有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辐射、微波或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密切相关,操作不慎或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着火、爆炸、化学灼伤和中毒事故。

而每次事故发生,都会引起社会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讨论。

太原理工材料学研究生李天龙,粗略盘点了本校实验室里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隐患,就举出了十余种易燃金属材料和易燃易爆气体,“化工专业实验室更危险,就跟一个炸药库、毒气室似的”。

记者查询国内多家高校实验室安全手册发现,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禁止穿拖鞋短袖等,禁止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和留宿。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要通过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具备了安全知识之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通知,要求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通知明确要求,高校要建立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未经相关安全教育并取得合格成绩者不得进入教学实验室”。

但现实执行,并不如规定的那般明确、严格。

“在实验室里,有137种死亡方法。”北京交通大学爆炸事故发生后,有网友如是吐槽自己在高校实验室里的“危险”遭遇。

按规定,李天龙进入本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时,需要更换专用的鞋子服装,但实际是,多数人着装随意,甚至穿着拖鞋短裤。

一些并不太重要的实验设备,李天龙坦承,短缺时,就使用其他物品替代,“就像家里有微波炉,没烤箱,勉强用微波炉烤鸡翅”。他举例说,实验时炸金属材料需要用特制油锅,但实验室里没有,他就用不锈钢茶缸替代——李天龙自己也知道这样做有危险,“油温过高时,茶缸其实很容易起火”。

2018年12月27日,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在事发地附近摆放的鲜花,悼念爆炸事故遇难者(@视觉中国)

多名理工科学生表示,虽然进入实验室前都接受了安全教育,但学生大部分的安全知识都是通过导师提醒和实验经验积累起来的,“安全考试都比较水,没有几个人认真看,反正实验中都会注意”。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据《Vista看天下》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发生实验室事故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居多。按照李天龙的说法,“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自己觉得都熟悉了,容易疏忽大意”。多名理工科学生也介绍称,大部分高校的本科生,基本上只有大四才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而且多有老师陪同,做实验时很少发生事故。

清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技术安全办公室主任赵庆双称,研究生虽有导师,但导师在现场的时间很有限。研究生做实验主要靠自己,他们经常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有些实验24小时不停机,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有些)学生违章操作,做实验时图省事,安全意识淡漠。”

據他介绍,清华大学也曾因学生做实验时不了解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发生过多起实验室内爆炸事故。一起是学生用自来水清洗自认为已经全部氧化的金属锂块时引发爆炸。另外一起是学生操作压铸机时,用液化气通过喷枪加热试样,因不熟悉点燃喷枪的操作程序导致液化气泄漏引起爆燃。还有一起是学生在做实验室用自制的压力釜在炉子内逐步升温加热时,因控温器失灵导致压力釜突然爆炸。

李天龙遭遇的一次实验室火灾,就是实验室自制设备加上个人疏忽的共同结果。那次实验,李天龙需要加热镁条,正常的仪器中应该有温控仪器,但实验室自制的仪器没有这一功能,只能靠人力盯着加热进度。他一不小心,镁条在仪器中过热起火。火势虽然被迅速扑灭,但整个实验室仍到处浓烟,“印象太深刻了,感觉分分钟就能丢掉性命”。

“(如果)学生受够足够的培训,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有些事故就能避免。”赵庆双说。

三无产品惹的祸

武汉大学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处副主任赵旎则给出了另外一种事故原因:近10多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超负荷运转且缺乏监管,仪器不能得到及时、安全的检修保养,受其影响,高校实验室逐渐发展成事故的高发地带。

多名理工科研究生也提到,很多进口的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实验室负责人就选择从国内定制一些较为便宜的设备,“属于三无产品,功能差不多,精度和安全性差一些”。

大连理工研究生李胜军(化名)所在的实验室里,就出现过因设备失灵引发的事故。学生讲氢气注入仪器之后,因为仪器阀门封闭不严,操作时仪器内的高压将阀门冲掉,“桶一样大小的铁板,瞬间飞出了五六米远,铁门被砸出了一个深坑。”李胜军回忆,当时同学就在仪器旁边,阀门飞出去完全没有减速,方向偏一点,人当场就没了。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发生后不久,1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会议提及,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暴露出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着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险物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高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生安全知识水平。

猜你喜欢
天龙仪器研究生
萌娃趣语
只有嘴巴想睡觉
萌娃趣语
事出有因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舞起来,飞天龙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发明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