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苏会
(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昆明 650100)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食品安全对人类的生存健康至关重要。食品从生产经营到消费食用是个复杂且较长的流程,涉及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易受到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污染,造成食品不合格,诱发食品安全问题[1]。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据2017年政府统计部门最新人口数据统计,全市常住人口667.7万,全市获得政府部门批准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组织约9万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 297户,流通企业60 148户,餐饮服务企业20 708户。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昆明市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食品流通速度较快,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明确监管重点,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依托监管部门的公开数据,对2015—2017年昆明市食品抽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不合格食品进行系统梳理,以查找昆明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根据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2015年完成食品抽检1 137批次,合格率91.5%;2016年完成食品抽检2 043批次,合格率99.5%;2017年完成食品抽检2 490批次,合格率97.6%。具体见表1。
表1 2015—2017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表
2015—2017年,食品抽样检测数据逐年上升,但每年的食品抽检合格率无较大差异,抽检的食品大类也无较大差异。连续三年监督抽检都有粮食加工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糕点食品、豆制品、蜂产品和餐饮食品19个食品大类;2015和2016年抽检的食品大类还有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食糖4大类;2016和2017年抽检的食品大类有方便食品、饼干、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4大类;连续三年抽检食品均无特殊膳食食品,同时样品均来自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
根据昆明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定期公布的不合格食品信息,对2015—2017年不合格食品的主要类别、批次及项目统计如下。具体见表2。
按照目前我国的食品分类标准,对昆明市2015—2017年的不合格食品进行统计。粮食加工品、酒类、肉制品所占比例较高,而糕点、饮料及蔬菜制品类的食品紧随其后。见图1。
图1 不同种类的食品不合格批次柱形图
对监管部门公布的信息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重金属污染和其他理化指标不合格。具体见图2。
图2 导致食品不合格的因素图
2015—2017年,微生物污染导致的不合格食品共有132批次,涉及的食品样品主要有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糕点食品等。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极少数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粮食加工品还检出商业无菌、霉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项目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导致的主要原因包括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中卫生条件不达标、各环节使用的设备工具清洗消毒不到位、产品的包装及储存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2]。
2015—2017年,由食品添加剂导致的不合格食品共38批次,涉及的食品主要有饮料和酒类等,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原因可能是有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口感等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3]。
2015—2017年,理化指标不合格的食品共33批次,主要有方便食品、粮食加工品等,不合格项目主要是二氧化硫残留、酸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不合格可能是生产企业对食品原料的采购把关不严,或样品的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储运条件不当等。
2015—2017年,由重金属超标导致的不合格食品共6批次,主要为蔬菜及其制品中的总汞、水产品及水制品中的镉、粮食及其制品中的铅等。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有使用的原料不符合相关要求,在源头上已经受到污染;或者从外界环境、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引入,致使污染物在样品中残留。
加强对重点食品和重点检测项目的监管。①加强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据统计,在过去几十年中,由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3的人患病。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的最大危害是微生物的破坏,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问题非常突出[4]。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餐饮零售部门的监管,尤其是对高风险食品的抽检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我检测,引导餐饮零售部门注重食品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的消毒工作、防止致病菌的交叉感染。②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对重点食品如饮料和酒类食品的抽检力度。注重食品“源头”的监管。加强对食品原材料及源产地的监管,引导企业严把原料质量关,注重食品源头环境的有效监控,确保食品原材料质量。
当前,我国在不断深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将分散的监管能力整合,进一步加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水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5]。昆明市要借助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带来的良好机遇,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机构设置,精准定位机构职能职责,建立监管执法体系标准,制定监管工作手册,增强监管工作实效,继续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充实一线监管力量,建立起市、县(区)、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全覆盖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实践食品源头监管模式,逐步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
社会力量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构建社会共治体系。搭建投诉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建设便捷高效的反馈投诉平台;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遇到不合格食品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投诉;不断推进食品行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道监督作用,提高发现不合格食品的时效性和及时性,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及时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