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 王娟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企业组织方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为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规划、调整、评价与控制的一系列控制活动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实施客体不仅包括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还包括全体员工,其需要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与协调,目的在于保障企业基本目标得以实现。
内部控制主要包含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与成本效益五大原则。其中,全面性是指内控活动实施的全过程性、全员性,不存在实施的空白点。重要性是指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从业务的性质及涉及金额等方面考虑,主次分明,不能一概而论。制衡性要求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监督,同时还需要考虑运营的效率。适应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与自身能力状况相适应,并且能够及时对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从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率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其中,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关键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核控制等。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反舞弊机制等。内部监督主要包括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等。
课题名称:电动汽车大规模分时租赁与集成示范商业及融资模式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课题起止日期:2015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课题参与单位三家。
课题内容涵盖项目管理体系等八大块内容,旨在为武汉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衍生出新型金融模式(投融资)。课题指标不仅包括2015—2017年分期租赁服务累计投入的电动车3000辆、发展目标会员9万名的约束性指标,还包括涉及到整体利润率、应用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周期长,范围广。
《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学安排,合理配置;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自筹经费与专项经费同等执行标准,严格管控,按预算执行开支。该课题经费总额3.56亿,其中支撑计划拨款占比2%,其他财政拨款占比33.99%,单位自有货币资金2.28亿,占比64.04%。其内部控制涉及到资金募集、拨付、管理、使用等资金预算控制、绩效考核控制、风险评估识别等各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难点,不同层次业务类型及业务活动模式的内部控制目标、控制方式及控制关键点各不相同。
2.2.1 内控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
从课题研究中发现,内控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购置设备费占比高。课题经费预算中,设备费总金额3.50亿,主要由购置设备费、设备改造与租赁费两部分支出组成,其中购置设备费3.46亿,占设备费支出的98.86%,占经费总支出的97.21%,占比高。同时,购置设备费中基本上为购置单价1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汽车。
(2)设备租赁数量及费用较高。除购置纯电动汽车外,课题还需要租赁150台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辆参与分时租赁项目运营,根据阶段性目标实施计划和目标任务要求,租赁期自2015年7月—2017年12月共需租赁费377.94万元,占设备费1.08%,占费用总支出1.06%。
(3)材料费占比第二,费用高。课题经费预算中,材料费合计289.70万元,主要为电动汽车开展分时租赁期间车辆日常例行保养和易损易耗件的更换费用,材料费用占总经费支出的0.81%。
(4)其他费用控制力度不够。为武汉及周边地区拓展分时租赁市场,发展分时租赁会员,需在各区域临时聘用市场拓展人员,按新增车辆数的10%招聘市场拓展人员,人员从2015年的20人逐步增加到2017年的50人,劳务费用支出较大,金额为102.40万元。再者,学术交流会较多,咨询费用为11.88万元。包含租赁停车费用及研发绩效奖励费用的间接费用也比较大,总费用为111.37万元,占总费用支出的0.31%。
2.2.2 内控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难点
内控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难点主要有:预算控制基础薄弱、费用预算管理系统缺乏有效的落实、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课题中,设备购置、租赁等占比高,主要内控环节为投标,材料费、其他费用的主要内控环节为经费支出。课题内控体系则应侧重投标措施科学化和经费支出流程规范化。
3.1.1 投标措施科学化
根据电动汽车的优势及国家相关的补贴优惠政策,电动汽车的招投标只能采取单一投标。公司投标存在着多种风险,例如决策风险、投标文件编制风险、合同谈判及签订风险等,决策风险不仅要求企业准确地分析与综合理解项目条件、招标文件等各项信息,还需要合理配置各项资源,选择最佳的投标方案。而一旦判断失误,便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课题中,设备购置费占比高,数量大,更应该把握好决策风险。本文认为,课题组可以采取以下投标的内部控制措施:一方面,投标机构控制,公司可设立信息管理部门与投标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投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投标决策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同时,对分时租赁等项目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决策者需不断提高自身决策能力,形成完善的决策管理规范制度及流程,科学合理地进行判断与评估,善于综合运用决策分析工具,作出正确的决策。投标文件编制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分析招标文件、投标报价及文件编制管理。合同谈判及签订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资信审查、合同文本严格审查、谈判风险把控等。
3.1.2 经费支出流程规范化
经费要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对参与单位的预算支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定期开会通报进度,检查附件合规、合法、合理性。
材料费用的偏高,也面临着与设备购置相同的投标策略问题,另外,也需要市场化的多方参与。再者,内控的控制还要侧重材料的出入库领用,与课题任务进程相适应。采购费用的规范化流程可以采用从投标购入开始,到库房验收,课题人员从库房领用,再到课题组长签字的全过程控制。对于设备改造与租赁费,由于其涉及到的费用支出较高,内部控制除了与任务高度匹配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有关手续、完成验收报告等关键活动的监督。劳务费用的内控流程可以首先按照规定签订用工合同,其次按照计划进行匹配,并约定费用支出方式,进行签收,最后形成成果报告。间接费用可以采用计划匹配,签订合同,约定发票类型,明确支出方式,形成成果报告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控制。
内控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课题实际的运营情况,针对具体的问题采用规范性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控系统机制,监督机制,同时注重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3.2.1 强化预算控制意识
强化预算控制意识需要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定期召开日常活动的分析,完善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的会议[1]。具体来说,课题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明确预算控制的目标,将 目标不断分解细化,定期复核执行情况;第二,合理划分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对预算制度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进行规范;第三,预算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限额以上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现象;第四,及时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第五,明确预算调整的情形和程序,对预算进行考核和兑现。
3.2.2 完善费用预算管理系统机制
课题组可以设立独立的费用预算管理部门,在进行重大投资前,充分做好费用预算分析与反馈工作,定制多重风险防范措施,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预算分析,从而增强应对和解决突发风险的能力,将发生费用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完善费用预算管理系统机制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2]。
3.2.3 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制定规范科学的预算监督制度。因此课题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预算执行检查督导小组,专门负责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预算的执行内容、方式、范围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2)加强预算制度的建设,不断规范监督流程,完善内部预算监督相关制度。
(3)明确监督职权与责任,实行奖罚分明制度,实现预算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从而营造良好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环境。
(4)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5)发挥管理的优势作用,有效地规避一些弊端,降低经营风险[3],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积极向具有成功人才培养经验的单位或部门学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制定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方案。其次,建立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尤其注重培养本课题组内的专业预算人员,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最后,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人员岗位胜任模型,建立培训体系,规范和统一培训内容。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水平,还能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从而为课题的完成提供力量之源。内控制度涉及到课题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课题组认清自身定位与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