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毛学伟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使城市与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紧密衔接,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体系。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是培养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路径。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居西北内陆高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商贸流通割据问题严重。构建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是宁夏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宁夏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宁夏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十三五”以来,宁夏商贸流通业发展快速,商贸流通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在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村市场体系快速发展,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城乡商贸流通有效衔接。随着商务部在全国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宁夏加快了城乡商贸市场体系的建设。自治区政府对各乡镇规模较大、历史久远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完善,对大部分的露天农贸市场进行硬化,建设了农产品销售台,安装了简易大棚,在一些较大规模的市场增加了价格发布、农残检测等功能;加强了对农贸市场日常经营秩序的监管与制度完善,使各地农贸市场更加繁荣、有序,功能设施水平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与本区人口居住分布情况及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商贸流通的市场体系。
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城乡商贸流通网络连接点。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到2017年底,宁夏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8%。很多零散的村庄,归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乡镇,人口数量、消费能力、生产能力均有了大幅提高。在小乡镇中,快速发展的超市、农资店等,成为农村商贸流通的主渠道,成为城乡电子商务、物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为农产品与工业品在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的形成,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宁夏城乡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日益丰富,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下,宁夏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业态日益丰富。首先,商务厅运用贴息方式、财政补助等方式积极吸引宁夏省区外的零售、代理、配送、直销、物流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到宁夏“进城下乡”,城市中的各种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逐步从城市走向乡村,带动了宁夏城乡现代商贸流通业态的迅速发展。其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民消费理念逐步转变,对连锁超市、便利店、淘宝店、电商平台等新型业态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类便利店、连锁超市、专卖店、加盟店、信用消费、网上购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雨后春般在广大农村地区兴起,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在城乡快速延伸,丰富了宁夏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业态模式,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准备了条件。
(3)一二三产的融合,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二三产的融合,是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把城乡商贸流通中的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融合为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全面融合,才能使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例如宁夏著名品牌“中宁枸杞”系列产品,通过农业合作社、枸杞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共同协作,远销海内外,带动了中卫市枸杞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种植面积35万亩,干果年产量达7.1万吨,深加工为多种产品,年产值28.3亿元左右,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支柱产业,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4)宁夏城乡商贸流通规划布局渐趋合理,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营造了环境。
近几年来,宁夏通过出台《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宁夏城乡商贸流通体系进行科学布局,紧紧围绕沿黄经济区建设和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暨大县城建设两个大局,差异化地支持银川、中卫、固原、吴忠、石嘴山5个地级市的商圈建设,并以此辐射带动辖区内各县市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为宁夏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5)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流通技术不断升级,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随着宁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公路运输方面,宁夏农村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农村、相对完善的乡村道路和交通运输体系,宁夏境内有6条国道,可通达全区各市县和京、陕、浙、闽等地。其次,在航空运输方面,已建成的有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中卫香山机场,班机可直达北京、香港、上海、台北等多个城市。最后,在铁路运输方面,已建成多条铁路线,四通八达。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宁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渐趋完备,流通技术不断升级,结合宁夏输出产品的形态、中转地、目的地、运输方式等多种情况,逐步形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路线相结合的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运输网络,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虽然宁夏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并随着逐年改造升级有了快速发展,但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宁夏农村市场中商贸流通主体发育不足,市场化程度偏低。
农村市场中的商贸流通主体包括农户、农业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三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户。农户作为商贸流通主体,其市场化程度偏低,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商贸流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户规模小,以零散经营为主,各自为阵,随意性强,组织化、合约化程度低,不能形成规模化的商贸流通;其二,农产品的商贸流通仍旧以“中间商作为买方,农户作为卖方”的传统模式进行,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发展;其三,农户开拓市场能力有限,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速度慢、成本高、进入市场的起点低,在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也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2)宁夏农村商贸流通网点布局分散,制约了商贸流通的发展速度。
宁夏人口较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市场需求批量小而散,导致农村商贸流通网点布局分散、网点间距大,再加上大多乡村地域偏远,交通不便,致使一些大中型商业企业、流通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很难深入农村腹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体系的建设。目前,宁夏农村商贸流通业呈现出进入壁垒低、市场层次低、规模小、分散度高、市场功能发挥不足的态势,这种商贸流通网点布局结构导致新型农村商贸流通体系难以较快发展。
(3)宁夏农村消费能力不足,对商贸流通体系增长的拉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宁夏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居民消费水平居全国末位。同时,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民普遍持有存钱养老的观念,不愿消费与无力消费并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末,宁夏人口数为675万人,2017年一季度,宁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82.96元,人均消费支出为3929.5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98.02元,人均消费支出为5120.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75.4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635.38元。据此可见宁夏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农村购买力难以有效集聚,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缓慢。
(4)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水平低、交易方式落后,导致农村商贸流通不畅。
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运输工具、冷藏保鲜设施和各种批零市场等。近年来,宁夏在公路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村的公路已经基本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但缺乏深入到农户与农田中的农产品收购与转运的站点与批发市场,冷藏保鲜设施与方便快捷的运输工具已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在农产品的交易方面,宁夏大部分地区仍以零散农户沿用传统的现货交易方式为主,期货交易与电商交易的量都比较小,无法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物流运输与金融服务,从而限制了农产品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5)政策保障不完善。
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繁杂、任务艰巨的浩繁工程,需要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主体组织、金融保障等方面发挥引导与支持作用。而实际上,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引导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但由于农村区域范围广、人口不够集中、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很多扶持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商贸流通环境。
总之,宁夏大部分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并且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与城市相比,农村商贸流通业在市场体系建设、商业网点的布局、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商贸流通相关的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相对落后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市场化进程,抑制了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在对宁夏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城乡市场主体,奠定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基础。
市场主体是商贸流通体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当前,宁夏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市场主体还是以零散的小农家庭为主,由于农户家庭规模小、能力差、市场意识薄弱,无力承担农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等,致使农产品的产、供、销、深加工等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建设时,需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培育市场主体。
第一,培育农产品生产主体。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制定优惠政策,合理组织农民散户、产销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逐渐扩大合作组织规模,同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农村,依据土地流转制度,通过租赁等方式聚合土地,进行单品种、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有效利用农业科技,确保农产品的规模供应与统一化管理,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附加值的提升。
第二,培育农产品加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形成后,就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一方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上市期较为集中,一旦大量上市,如果不能及时销售流通出去,就会腐烂变质,只能通过深加工来保持其价值。因此,可以自建或招商引资建立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农产品的开发升值,还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第三,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大力扶持一部分本土中小物流企业,使其成为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专门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快速、安全、低成本地将宁夏特色农产品,如大枣、枸杞、硒砂瓜等,流通到国内外,促进宁夏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第四,培育农产品销售主体。通过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大型连锁商贸企业向农村市场拓展,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等订单合作方式,使其同时服务于城市与农村市场,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同等的现代商贸服务,并充分调动各县区中小流通企业参与城乡流通市场一体化的整合,增强农村流通市场主体的综合竞争力。
(2)加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工具、商品装卸、包装、分拣等建设。加强城乡末端配送网点建设,提升末端配送网点覆盖率,完善配送停靠和装卸设施。合理选址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逐步发展与完善多式联运,提高仓储、中转及配送能力。
第二,加强城乡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市场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互动,保证各参与主体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运行风险。一是建立城乡商贸、物流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广大城乡市场主体发布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社会经济信息及市场需求、农产品市场运作动态、农业生产技术等服务信息,并向社会发布农副产品生产、供货及工业品需求信息,使物流企业、生产者等在实现城乡市场信息实时共享的同时,解决市场信息的供需矛盾。二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商品各类信息实施有效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的透明与对称。
第三,政策环境优化。制定和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政策,为城乡市场各流通主体提供规范、稳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市场良性竞争,调整城乡商品市场、连锁超市、便民服务点等设施的审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难以依靠自身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因此,还需要加大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县级配送中心、村级配送站点的建设等。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组织加大城乡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流通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解决农村流通产业的融资难问题。
(3)推进城镇化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城镇化建设,可以打破农村的条块分割,使分散居住的农民集聚成为小镇,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农村零售网点与市场体系的建设、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等奠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的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体系,速度、效率、收益都会有大幅提升。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城市零售网络与批发市场体系向农村小镇以及人口较为密集、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重点乡镇延伸、布点,采用农产品直采模式与农超对接模式,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村合作组织等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市场网络体系,使农产品与工业消费品同时共享城市采购与配送系统,促进农产品加工、分拣、仓储、运输综合性发展。
(4)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平衡发展。
一方面,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推广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户生产活动、贸易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技术工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活跃和繁荣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利益为引导机制,推进农产品集群化、单一化、规模化发展。例如,可依据各地的气候与土壤等资源禀赋,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者“一县一品”的农产品发展规划,统一管理集中销售共同开拓市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宁夏需要结合中小城镇的基础性建设和发展,不断创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与农产品供应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运作机制科学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并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发挥其在城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宁夏社会经济平稳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