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

2019-01-28 17:47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14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产后

不同标准诊断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对妊娠的影响

贺译平,贺同强,王艳霞,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标准诊断的妊娠早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对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首次产检并分娩的孕妇3244 例。按美国甲状腺协会标准,以血清TSH 水平>2.50 mU/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的妊娠合并亚甲减孕妇为国外标准组;按照2012年国内制定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以血清TSH水平>5.76 mU/L、血清FT4 水平正常的妊娠合并亚甲减孕妇为国内标准组;TSH 水平介于2.50~5.76 mU/L之间的妊娠合并亚甲减孕妇为研究观察组;选择TSH水平<2.50 mU/L,且TPO-Ab 检查结果阴性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孕妇的TPO-Ab 阳性检查结果及其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国外标准组亚甲减孕妇共635 例,发生率为19.57%(635/3244)。国内标准组亚甲减孕妇共 70 例,发生率为 2.16%(70/3244)。两组亚甲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观察组亚甲减孕妇共565 例,发生率为17.42%(565/3244),与国内标准组的亚甲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国外标准组的亚甲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244 例孕妇中TPO-Ab 阳性402 例,阴性2842 例。其中,国外标准组阳性318 例,阳性孕妇的亚甲减发生率为79.10%(318/402);阴性317 例,阴性孕妇的亚甲减发生率为11.15%(317/2842),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内标准组阳性孕妇46 例,阳性孕妇的亚甲减发生率为11.44%(46/402);阴性24 例,阴性孕妇的亚甲减发生率为0.84%(24/2842),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观察组阳性孕妇272 例,阳性孕妇的亚甲减发生率为67.66%(272/402);阴性293 例,阴性孕妇的亚甲减发生率为10.31%(293/2842),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国外标准组孕妇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等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标准组孕妇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 等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观察组孕妇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 等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胎盘早剥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国外标准组TPO-Ab阳性孕妇流产、早产、胎盘早剥、妊娠合并贫血、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与TPO-Ab 阴性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 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标准组TPO-Ab 阳性孕妇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与TPO-Ab 阴性孕妇比较,呈增高趋势,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观察组TPO-Ab 阳性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 的发生率与TPO-Ab 阴性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早期亚甲减孕妇患病率较高,且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增加;(2)TPO-Ab 阳性对预测甲状腺功能异常和GDM 发病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相对比较,按我国2012年标准(血清TSH 水平>5.76 mU/L)诊断亚甲减可能过于谨慎,不利于孕期管理;按美国标准(血清TSH 水平>2.5 mU/L)诊断亚甲减 对孕期管理更加安全,以获得更良好的妊娠结局。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11): 823-828

入选年份:2017

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观察与分析

裘轶超,邱丽倩,张珂

摘要:目的:探讨再生育对盆底肌的影响和产后盆底康复干预最佳时间。方法:通过对门诊产后42 d 常规健康检查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盆底功能检查,产后3月、6月、1年盆底肌力随诊,共入组产妇426 例,其中初产妇325 例为初产组,二次分娩的经产妇101 例为再生育组,观察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受损情况(≤II 级),分析再生育与初产之间差异。观察两组盆底肌力恢复状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① 产后42 d,再生育组盆底肌 I 类肌力受损率(27.7%)低于初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8,P=0.008);II 类肌力受损率(再生育组21.8%,初产组2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5,P=0.128)。② 产后3月、6月、1 随诊两组盆底肌力受损率(I 类肌和II 类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再生育组盆底肌力(I 类肌和II 类肌)受损率产后42 d、3月、6月、1年呈逐渐下降状态,但各相邻时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 与产后6月盆底肌力受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 初产组 Ⅰ 类、Ⅱ 类肌力受损率产后42 d 和产后3月显著高于产后6月和产后1年,盆底肌力受损率产后42 d、3月、6月3 个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6月和产后1年肌力受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分娩对盆底肌尤其I 类肌纤维近期损伤较再生育大,但初产妇比再生育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快而显著,到产后6月后肌力恢复速度明显减慢,再生育盆底肌自然康复过程虽然相对初产妇缓慢,但到产后6月还是出现了明显的肌力改善。我们在日常产后盆底康复保健过程中要好好把握产后6月盆底肌康复理疗的黄金时段,尤其初产妇,让更多的产妇得到尽早尽可能的盆底康复。

来源出版物: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2): 101-104

入选年份:2017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导致巨大儿发生的 危险因素分析

孙平平,李华萍,赵芳

摘要:目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前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而后者为正常糖代谢与异常糖代谢之间的过渡状态,为轻度糖代谢紊乱。巨大儿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最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常导致肩难产、产伤、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本文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导致巨大儿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旨在为加强孕期管理以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开展针对性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常规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146 例)的完整病例资料。依据GDM 和GIGT 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组(125 例)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组(21 例);根据新生儿分娩体重,分为巨大儿组(36 例)和非巨大儿组(110 例)。数据收集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一般临床资料,孕期血糖控制方式(饮食运动控制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将患者空腹血糖分成6 个组别,以最低水平空腹血糖组孕妇的暴露水平作为参照,计算各组孕妇空腹血糖水平的OR 值;将GDM 与GIGT 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分为3 组,以最小孕期体重增加组孕妇的暴露水平作为参照,计算各组体重增加的OR 值。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并分析各因素与巨大儿的关联强度。结果:①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巨大儿组孕妇相比,巨大儿组孕妇的糖尿病家族史、曾分娩巨大儿史、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空腹血糖水平、OGTT-1 小时血糖水平等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年龄、身高、是否为初产妇、反复自然流产史、死胎史分布等因素及GCT值、OGTT-2 小时血糖值、OGTT-3 小时血糖值间无统计学差异。② 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上述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多个单因素及临床经验总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异常、孕期体重增加、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4 个危险因素进入回归模型,OR 值分别为3.598、3.859、5.667、36.956,皆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影响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③空腹血糖<5.3 mmol/L 各组OR 值均小于1 为保护因素,发生巨大儿的风险较低;空腹血糖≥5.3 mmol/L 各组别OR值分别为:1.52、3.3、4.54,均为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④ 孕期采用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者,GDM/GIGT 孕妇中血糖控制满意组巨大儿发生率12.0%(12/100),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巨大儿发生率59.1%(13/22),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治疗孕妇中血糖控制满意组巨大儿发生率38.1%(8/21),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巨大儿发生率100.0%(3/3),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孕前体重(特别是≥90 kg)、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分娩时BMI、空腹血糖、OGTT-1 小时血糖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对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空腹血糖异常、孕期体重增加明显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应加强其孕期体重和空腹血糖水平的监护和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及改善相关不良妊娠结局。

来源出版物: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1): 64-67

入选年份:20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 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

刘丹,张治宁,哈春芳,等

摘要: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合并不孕,腹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随访其生殖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信息,筛选出对生殖预后有影响的正性及负性预测因子,为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经腹腔镜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75 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术后一年内妊娠情况,包括:年龄、不孕时间、原发/继发不孕、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术后3月内是否正规遵医嘱用药、一年内是否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技术、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其中,对腹腔镜内异症分型、子宫腺肌病诊断、术后规范用药、妊娠确认等指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区分。统计学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在术后一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三种类型术后一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内妊娠与未妊娠的患者在不孕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 岁患者术后一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年龄≥35 岁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一年内妊娠率明显低于未合并子宫腺肌病者(P<0.05);术后规范用药者术后一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未规范用药者(P<0.05);术后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者一年内妊娠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以是否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应变量,以年龄、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否求助辅助生殖手段及术后是否规范用药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求助辅助生殖手段、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独立影响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年龄、术后是否求助辅助生殖手段、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是独立影响因素,这种影响主要与卵巢的储备功能有关;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影响生殖预后的负性预测因子,与子宫肌层的病理性破坏、内膜下血流障碍使得内膜基底层受损,降低了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有关;腹腔镜术后联合辅助生殖技术相对于单一手术者拥有更高的临床受孕率,与其有效获卵、避免盆腔异常免疫微环境对胚胎的毒性作用有关。应将腹腔镜术后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告知患者及配偶,更加客观的判断及指导生殖预后。

来源出版物: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1): 52-55

入选年份:2017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产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