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环境的微观建构

2019-01-28 19:28付文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学生

付文佳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辽宁 沈阳 110036)

高校肩负时代使命,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志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政治强、业务精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政课作为弘扬社会主旋律、培养德智体美协同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理应积极拓宽多种育人渠道,积极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积极建构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手段的微观育人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在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的陶冶作用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成为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知识来源多元化,教师的传统权威受到挑战。2018年8月20日,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北京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8.3%,规模达7.88亿。在这些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可谓是绝对的主力军,占整体规模的70.8%。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各种知识资源的获得提供了无比便捷的途径,依托新媒体技术搭建的各种平台,将人们一度认为遥不可及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推送到广大学子面前,这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削弱了传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形象。此外,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使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获得了在传统课堂内无法实现的满足感。目前高校课堂上一边听教师讲课一边用手机浏览各种信息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第二,信息内容复杂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以往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呈现出即时性、全球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摆脱身份、地位、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的制约,相对平等地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公平的积极发展。但受教育水平、个体素质、思想动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此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消费异化、金钱至上、色情暴力等内容充斥网络,时刻都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意渗透,积极与消极、进步与反动、高雅与庸俗等通常交织在一起出现在大学生面前。青少年学生正值青春懵懂、意气风发时期,正确的“三观”尚未真正形成,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更喜欢独树一帜、彰显个性,面对海量快餐化、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很难运用独立的思考能力正确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伪,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化,思政育人的效果受到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可谓十分巨大。曾几何时,黑板和粉笔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PPT等课件形式取而代之,近些年,慕课、微课等数字资源的引入更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政育人的主体仍然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思政育人的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难以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大都较为枯燥,加之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尚待进一步提高,导致出现思政教学说服力不够、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思政育人的效果受到限制。

二、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迎来全面升级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其自身所呈现出的开放共享、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等特点,也使其产生的影响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依托新媒体技术建构融育人目标、育人主客体、育人内容和路径等于一体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根本任务,成为高校主动占领思政教育主阵地。

第一,搭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思政教学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思政教学平台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其内容可以涵盖来自不同地域的教学案例、不同院校的优秀作品展示,还可以辅之海量的视频资源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素材。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强化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全国性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信息化平台,各高校和相关部门可以将教学资源择优输送,在确保平台资源的先进性和完善性的同时,实现思政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规范学生学习过程,避免流于形式。教学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学生理论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效果以及学习成绩的评定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够方便任课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提高思政育人效果。依托思政教学平台,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乃至红色旅游基地等都可以展示相关领域的优秀案例,以树典型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观感受,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思政育人的实际效果。

第二,构建以微媒体为手段的网络实践平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给我国高校教学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传统板书已被PPT、课件等形式悄然代替,很多高校都建了博客、BBS等校园论坛或网站作为发布信息、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从而达到思政宣传、教育的目的。学生也很愿意将所见、所闻和所感配以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以微信、QQ或微博等形式发布,这充分说明便捷性和时效性才是吸引大学生群体广泛参与的关键所在。我们所说的微媒体涵盖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一切“微”事物形式,其强大的融合性使信息传播呈现出草根化、去中心化等特点,它高效便捷的传播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建构以微媒体为依托的网络实践平台,是高校思政育人环境设置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具体操作层面:一是建立专门的师生互动平台,增强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虚拟性,人们在网络世界可以放下身份、地位和生活背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毫无负担地畅所欲言。因此,依托QQ、微信等方式建立思政课专属交流平台,既可以方便教师及时答疑,又可以增加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提高思政育人的实际效果。二是开展丰富的网络实践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QQ兴趣部落等新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抛出一些与思政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时事新闻或社会热点,倡导学生通过微演讲、微竞赛、微辩论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建立以手机为载体的思政育人平台。信息时代,手机以其小巧、便捷等优越性,已然成为集人们通讯、聊天、视频、拍照、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时代宠儿,尤其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群体的青睐。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以手机为载体的思政育人平台,随时随地用各种媒介进行有关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路线的解读,不失时机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其作用不可小觑。在技术实施上,专人负责建立终端,依靠QQ、微信、微博等媒体手段,可以集中发布信息,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可以凭借传播方式的创新,增加信息解读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激发大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养,坚定政治信仰。

三、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建构全面育人大环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自身所具有的不易控制性也经常会通过纷繁复杂的信息引起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良莠不齐的信息以无序性特征呈现,有的会产生积极的正能量,有的则会引发思想行为的失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带来了干扰。因此,要建立健全以先进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网络保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控,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最大限度地过滤负面影响,保护网络资源的健康性和纯洁性,这成为建构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载体和手段的思政育人环境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激发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自主进行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体现教学内容和思政育人模式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同时,立德树人,最终实现思政教育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育人目标。

除此之外,在当前形势下打造一支兼具思政理论素养和新媒体应用技术的政治强、业务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优化和完善高校思政育人环境建构的迫切任务。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所催生的社会环境愈发复杂,使得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也变得愈发艰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在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中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适宜、适度地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进而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引导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是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和目标。随着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思政工作的改革和推进,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修养水平已有显著提高。新时代背景下采用互动式、开放式、个性化和人性化等新的教育方法,将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中,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优化思政育人环境,从而将教育内容和育人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在认识社会热点问题上的是非意识、在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中的主流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奋斗意识,这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