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四力”基本功建设过硬的新闻队伍

2019-01-28 07:18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眼力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他进一步指出,新闻记者要下基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

“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018年8月21日—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了践行“四力”的要求。

至此,一场践行“四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新闻工作者中展开,成为新闻战线守正创新的深度历练。

一、“四力”提出的社会背景

“四力”的提出是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实践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践行“四力”是新的社会实践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动能。当前,我国创业创新呈现“三期叠加”的发展态势,即人力资本进入收获期、科技创新进入爆发期、改革红利进入释放期。这一态势的出现促进了以共享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众创空间、创客工场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双创”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出现井喷式增长。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我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催生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变革。

2.新技术新媒体相伴而生。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应用,技术的每次飞跃都必然带来信息载体和传播形态的巨大变化。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等,基于互联网的这些软件、平台,具有天然的数字基因,不仅对媒体进行着重新定义,同时也直接参与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渠道的重构,彰显了新技术对媒体生态的重塑和媒体融合的引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要真正融入互联网时代,就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自我创新这个牛鼻子,从“新闻人”转化为“媒体人”,这样才有能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大增量。

3.新时代新使命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新闻人来说,既是实践丰富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

时代赋予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创造未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新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使命,用更坚实的“脚力”、更敏锐的“眼力”、更强大的“脑力”、更雄健的“笔力”,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二、“四力” 的关系界定与实践养成

“四力”是新时代新闻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其中,“脚力”是基础,“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呈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四力”的重大意义,即要认识到增强“四力”是推动守正创新、担当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环境变化、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现实问题、锻造过硬队伍的有效之策。

增强“脚力”,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增强“眼力”,就是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脑力”,就是要善于用脑、勤于思考,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增强“笔力”,就是要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及时表达,提升表达能力和传播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脚力”的实践养成。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脚力”就是去“躬行”, 就是调查研究,就是用脚步丈量大地、感受实践的厚重和事实的温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摆脱贫困》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到新闻一线去,毫无疑问,这是“脚力” 历练的唯一路径。近年来,新闻战线持续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脚力” 历练和实践养成的重要载体。

2.“眼力”的实践养成。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新闻的职业敏感性,必须具备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发现新闻事实的“慧眼”。这种职业敏感性、这种能力和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从业后的自然获得,而是基于新闻工作者家国情怀、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的一种“超能力”展现。换句话说,“眼力”的养成、新闻事实的发现、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需要经由实践的反复验证,更要发乎于心、关乎于民、利乎于国。如果新闻工作者练就了这样的“眼力”,就会超越“小我”,发现、采写的新闻就会具有更好的社会价值。

3.“脑力”的实践养成。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实践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各种利益交织复杂、矛盾纷繁。这种大变局既为新闻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提供了充足的养料素材,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报道?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报道?所有这一切,要求新闻工作者“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学会望闻问切,‘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提高思考能力和抓问题能力,练就拨云见日功夫”,从而,做出全面、准确、及时的判断。

4.“笔力”的实践养成。所谓“笔力”,简单点说,就是呈现和表达方式。“练强‘笔力’,就是讲究语言艺术,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当然也包括怎样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呈现和表达。近年来,渭南日报社积极响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召,在编采人员中持续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渭河上下”“秦川探峪”“看我中华”等大型公益采访活动,采写了大量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鲜活稿件,既为报纸增加了看点,又锻炼了队伍,一批年轻的记者崭露头角,成长为业务骨干,为事业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

三、做践行“四力”的楷模

当前,全国宣传思想战线正在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四力”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做练强“四力”、践行“四力”的楷模,推动新闻队伍不断强起来,更好地担负起新形势下党的新闻事业的使命任务。

1.练强“四力”、践行“四力”,就要下基层、接地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亲躬。”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新华社调研时指出:“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一个整天泡机关的记者,是永远写不出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的。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报道火热现实生活的职责,只有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感知生活、体验实践,才能钓到新闻的“大鱼”“活鱼”和“鲜鱼”。

2.练强“四力”、践行“四力”,就要守初心、勇担当。作为记者,采访不能不见山水,文章不能不显山水,呈现不能只有山水。山水就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但山水不是新闻的全部,山水也不全都是新闻,必须善加选择,细心取舍。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通达社情民意,凝聚发展力量,毫无疑问,这是党媒所肩负的主要职责使命,也是我们的初心所在。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党的新闻事业负责,必须耐住寂寞、守住初心,不为利益驱使,不为诱惑猎杀。

3.练强“四力”、践行“四力”,就要强本领、提素质。眼下,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对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潜心钻研业务,更加心无旁骛干好分内工作。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践行“四力”的过程,就是向社会、实践、群众学习的过程,就是练强“四力”的过程。只有把群众当成老师,把实践当成课堂,才能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如鱼得水、任意驰骋,才能使自身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才能为新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眼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宣传思想干部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
谈风骨
眼力小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