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吕祥,梁志江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 内科,广东 广州 510470)
终末期肾病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相关数据中显示其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患者早期症状并无明显特征性,随着疾病不断发展,患者肾功能呈现进行性降低状态,同时毒素逐渐堆积在机体内,可并发尿毒症的相关症状,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水肿、食欲不振及贫血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存质量[1]。临床通常采取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2-3]。但临床上关于两种透析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院展开研究,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应用于终末期肾病的价值及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纳入的2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男53例,女47 例;年龄37~65岁,平均(53.2±1.4)岁,病程3~26 个月,平均(13.5±1.2) 个月,糖尿病肾病5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3例;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38~65岁,平均(52.9±1.5)岁,病程4~26 个月,平均(13.0±1.1) 个月,糖尿病肾病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6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对比。
研究组:采取腹膜透析,仪器采取Baxter公司生产的(O-set)管及透析液,1.5%及2.5%的腹透液,每日交换4次,每次2 000 ml,保留4 h。根据患者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及腹透超滤量,用1.50%~4.25%葡萄糖袋装透析液,每次2 000 ml,每日3、4次。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仪器采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聚砜膜透析器,透析用水为反渗水,透析采用碳酸氢钠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为200~250 ml/ min,透析液温度设置为36.5℃。所有患者净脱水量根据病情需要约为“干”体重的3% ~5%,常规使用血液透析一次性透析器。所有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
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的残余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其中包括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及治疗行为4个维度,选项为“总是这样”、“经常这样”、“很少这样”及“从不这样”,分别赋分4~1分。分值为27~108分,得分越高表示其自我管理行为越好[4]。并发症指标则观察患者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残余肾功能高于对照组,但其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残余肾功能/(ml/min) 血肌酐/(umol/L) 尿素氮/(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0 8.35±2.68 5.91±1.94 786.78±15.35 627.45±12.06 18.46±5.14 11.35±3.63对照组 100 8.42±2.75 4.48±1.47 790.11±15.42 701.59±13.54 18.63±5.09 13.72±4.28 t值 0.182 5.875 1.530 40.889 0.235 4.223 P值 0.856 0.000 0.127 0.000 0.814 0.000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白蛋白/(g/L) 总胆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0 75.64±10.25 80.25±13.69 23.25±7.33 30.14±9.56 6.57±2.13 3.89±1.27 3.15±1.03 1.75±0.56对照组 100 74.87±10.06 92.17±15.11 23.64±7.50 35.53±10.74 6.63±2.20 4.90±1.61 3.22±1.05 2.35±0.70 t值 0.536 5.846 0.372 3.749 0.196 4.925 0.476 6.693 P值 0.592 0.000 0.710 0.000 0.845 0.000 0.635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及治疗行为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活动 饮食行为 社会心理行为 治疗行为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0 48.64±12.06 97.45±8.12 50.14±12.36 98.03±7.84 50.65±12.09 100.23±5.64 52.94±10.57 96.45±6.24对照组 100 49.07±12.11 80.36±10.29 50.37±12.40 83.46±10.60 50.91±12.11 89.35±7.12 53.44±10.81 85.19±8.04 t值 0.252 13.038 0.131 11.051 0.152 11.978 0.331 11.064 P值 0.802 0.000 0.896 0.000 0.879 0.000 0.741 0.000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00%,低于对照组的19.00%(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患者发病因素较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当慢性肾病患者逐渐发展至终末阶段,其肾单位可能受到严重损伤,残存的有效肾单位已经无法满足机体的正常需求,使各类毒素及代谢物质堆积于体内,严重影响内环境稳定,从而引发较多并发症,甚至可能产生尿毒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6]。
临床既往多采取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调节患者生理指标的作用,但其属于有创性的终身治疗方式,既往研究中显示[7],通过透析治疗的患者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若能够选择安全有效的透析方式,可进一步增强透析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残余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无明显差别(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及治疗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别(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00%,低于对照组的19.00%(P <0.05),说明腹膜透析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相关指标,改善残余肾功能,避免并发症产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血液透析主要是将患者血液引流至机体外,利用对流、扩散等方式将毒素及废物排出体外;而腹膜透析是将注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端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发生交换,从而不断更换腹透液,因此可有效排出毒素及废物,同时调整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情况[9-10]。加之腹膜透析中不需要创建体外循环系统,治疗后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对残余肾功能发挥保护作用。而血液透析中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对患者影响较大,必要时需要采取抗凝操作,极易降低残余肾功能,提高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伤害较大[11]。
综上所述,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应用于终末期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缓解相关指标水平,增强残余肾功能,促进病情稳定,安全性高,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