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江西省建筑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江西省建筑工业学校)
缺勤包括隐形缺勤和显性缺勤两个维度[1]。显性缺勤是指在规定时间内不在工作场所工作,而隐形缺勤是相对于显性缺勤而言的,它是缺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典型地表现为“看似在岗,其实不工作”。和显性缺勤相比,隐形缺勤不易被组织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了也很难被约束。组织往往只关注员工的显性缺勤,而忽视了隐形缺勤对工作效率的影响[2]。
在我国当前职业院校教师隐形缺勤现状如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教师的隐形缺勤,有何典型表现,对学校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学校能够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策略等等核心问题,在职业院校领域尚无系统研究。由此,本文归纳企业、高校、中小学等领域国内外有关隐形缺勤的相关研究,从文献综述视角,探讨隐形缺勤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对职业院校教师隐形缺勤现象的研究有所启示。
早期研究表明,隐形缺失和显性缺失是由个体健康引起的。研究表明,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的隐性缺勤水平[4][5]。后来的研究者通过员工访谈发现组织内部的奖惩机制、缺勤政策等组织政策也会影响个体的隐形缺勤[6]。例如,组织的程序公平性会影响组织内员工的忠诚度。例如,解雇程序的执行。如果员工感受到解雇程序的公平性,他们可以对组织有强烈的忠诚感,避免缺勤。[7]。另外,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间、工作责任感、对同事的承诺和职业道德感会影响员工对隐形缺勤的态度[8]。比如,在工作压力方面,教师意识到他们的工作状况对其自尊与健康构成威胁这一知觉过程引起的消极情感体验[9],导致教师觉得工作更多时候带给他们的是沮丧和挫败,而非光荣与梦想,进而引起教师的工作消极和隐形缺勤现象。在外部环境的影响方面,张丽提到由于当前网络的高度发展,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从而导致员工“在岗不工作”等隐形缺勤的出现[10]。近年来,也有学者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研究员工的职业倦怠感。他们认为:生命意义较低的个体更容易产生隐形缺勤。
职业院校教师隐形缺勤现象的产生,除以上原因,还有其特殊性。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学校自主聘请兼职教师[3]。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既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也具备引导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事实上,在职业院校中,多数教师都取得了教师资格且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业等级,即“双师型”教师,也常常存在一定比例的外聘兼职教师。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和外聘教师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客观造成了部分教师校外身兼多职,因校外工作耽误教学,甚至课堂上工作的现象,这是职业院校产生隐形缺勤的重要原因。
隐形缺勤对组织生产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伟大管理的12要素》一书中指出:每年因员工不够投入而损失的生产力,美国3000亿美元,德国900亿欧元,新加坡30亿新币[11]。2013年,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Gallup Poll)在华盛顿特区对189个国家的2500万名员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的员工积极工作[12]。在Gartner Group的调查中,这些与业务无关的,例如“网络矿工”等隐性缺勤现象,平均每年给美国造成540亿美元的损失,造成大约30-40%的生产力流失[13]。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提到: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14]。在2018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他要求教师要爱惜教师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也要有淡泊名利的坚守。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中教师隐形缺勤就像隐藏在深处的冰山,因为难以被发现又难以约束,所以对组织的影响巨大[15]。它不但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国家教育(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黄美蓉认为要从教师的心理管理入手,建立学校与教师内在的心理契约,从而维持正常工作效率的博弈均衡[16]。如果组织能保证员工上班时所得到的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都比缺勤大,那么员工的隐形缺勤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17]。从组织视角来看,根据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传统的科层系统可能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和隐形缺勤的发生,即学校过于的刚性管理和量化管理,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疲于应付,做表面文章,无法真正潜心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和谐的情感氛围才是解决教师隐形缺勤问题的根本所在[18]。
事实上,在学校正式组织的内部,也存在非正式组织关系,如师徒关系、群众中的意见领袖等。必须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以解决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现象的冲突,形成一个完全科学、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员工隐形缺勤现象。[19]
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完全依赖缺勤制度是无法解决缺勤问题的,缺勤并非越低越好,只要缺勤保持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水平上,对组织的工作效率不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可以有效避免隐形缺勤,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20]。
总体来说,目前针对隐形缺勤现象的研究,大多认识到了隐形缺勤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仍然没有形成提炼后的观点和学说,更鲜有系统的原因分析研究和对策探讨。在职业院校这一领域也尚无针对教师缺勤的系统研究。
为了强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都有相关的教师考勤制度,但是这些考勤制度只是针对显性缺勤的监督,对于隐形缺勤却很难发现和约束。如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这种负面的状态学校难以识别和管理,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导致教育质量的全面下降。因此,减少职业院校教师的隐性缺勤,使整个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沿着健康方向发展,是职业院校研究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