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路宽 郑州市思齐实验中学
引言:在2009年国际上就召开过一次关于世界范围之内的气候变化的会议,会议的地点是在哥本哈根,当时很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作为碳排放量比较高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发展的问题。我国在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等能源,为新时期的低碳经济发展增添了诸多困扰。相对于日本国家来说,我国的GDP能耗是日本的八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是非常的庞大,所以对于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了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只有积极的实行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够节约社会能源给环境带来改善。
(一)工业占据了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很多国家在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迅速的发展,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发展中的国家也将目标转向了工业化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下,各个国家就不得不大量使用石油化工材料。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国家,中国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转变和优化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使得我国在面临低碳经济发展时束手无策。
在我国如今的经济产业结构当中,第一、二产业的比例仍然遥遥领先,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远远甩在身后,究其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本身的内部结构不是很合理,产生的效益也就不是非常客观,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当中所占的比率是偏低的。
(二)大量跨国公司成为我国高碳排放量的黑手。自全球化发展理念提出以后,很多国家之间展开了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也由此出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这些跨国公司大多是一些重工业企业,主要是瞄准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市场和发展潜力,并且可以将环境污染转移到我国来,降低自己所在国家的碳排放量。也因此,在我国发展经济、加强国与国合作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低碳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三)前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面积锐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为那个时候首要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就缺少了对于环境的保护,导致了我国的森林面积大面积的减少,致使光合作用功能减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在大肆毁坏的绿色植被之后,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国家还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维护,这样就会使得资源再次被消耗,增加污染程度和碳含量,在恶性循环中停滞不前。
(四)相关部门不作为,造成环保执行力低下。低碳经济理念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与我国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有所出入,因此导致了相应的法律以及市场的机制还是不够成熟,所以也就存在了很多地方的政府一些不作为的现象发生,这样也就会导致低碳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另外由于我国的重工业比较多,虽然目前每年都在淘汰一些高能耗的重工业,但是对于环境的改善效果不是特别大,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机构提高低碳意识,增强自身的执行能力,落实环保的理念。
(五)国民低碳经济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于环保的宣传工作,以及提出更有效果的环保措施,另外还需要做更深的考虑,带动全民加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行列当中。
(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目前的大环境下看,目前全球的经济水平正在处于加速的调整阶段,所以我国在这个时期当中就应该抓住机遇,利用全球的经济转型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迅速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从而可以促进工业平稳的发展下去。可以贯彻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结合的产业,另外需要提高市场的专业化分工,最后就是需要提升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的工业布局。
(二)积极倡导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排放量的标准制定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发达国家在此之前就已经排放了很多二氧化碳,从而也就导致了目前在发展中的国家碳排放量会减少,所以在对于各国碳排放量的排放标准制定好之前,我国应该大力的发展自己的经济,积极参加国际的低碳环保,承担泱泱大国的环保重任,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打造具有生态效益的绿化带。我国环保部门应当在其他政府机关的配合下,加大对于减碳、环保事业的投入,通过持续性的植树造林,能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改善,而且还能够优化空气质量。
(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要发展好低碳经济,少不了资金的补充,所以需要政府鼓励企业,私人投资开发新能源,另外政府对于这些企业要采取奖励补贴。以及运用银行的信贷等等方法对于实施低碳消费的企业以及个体商户等法人实施优惠的扶持,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五)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科技的发展能带来信息化的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向低碳经济模式。中国应当结合自身的优势,大力的发展新能源技术,加大对于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另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还要大力的发展水电、核电等工程。
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今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绿色能源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当然,对于我国目前的初级经济来说,低碳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