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千惠 鞍山市第一中学
引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却日益凸显,需要进行有效调整。要认真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策略,这样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而言,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并能够在地区发展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此一来,则有利于找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对外投资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肯定会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为此,各地区政府应结合“一带一路”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把握好每一个发展机遇[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短短四十年国内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东南方沿海城市发展比较迅速,例如深圳、上海、广东、福建等,但西北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继而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利用低成本来占据市场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从而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的集中,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先后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等金融机构,这就使得相对落后国家面临困难可以很好的解决。跨境清算业务、跨境支付业务已经开展,可以加强国家之间合作,有了更多贸易上的往来,开拓出更大的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积极影响,顺应“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的需要,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出口,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
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差距非常大,最明显的就是东部经济规模和人均GDP高于西部。其中,城市建设规模、质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东、西部地区无论从基础设施、发达程度以及规模都有着差距,所以要积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理念,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形成多元化对外贸易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当然,这种局面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时受地理位置、发展机遇、对外开放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要清楚认识当前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从中分析其根本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经济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也是导致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西部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大部分都是制造业,需要依托资源消耗和低廉的劳动力,由此取得经济效益却不是很高。东部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第二,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之一,而且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因此,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协调工作,必须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制度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包括教育与医疗、科技与文化、公路和铁路密度、机场密度、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利用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中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基于传统的资源消耗方式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具有可行性,受此影响,缺乏资金发展项目的情况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继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解决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对这一发展战略进行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性,如此才能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突破,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创建文明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互利互信、平等协商的原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之间要进行广泛的讨论,如此才能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3]。
贸易和投资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完善,不经能够为投资者创建更好的外部环境,还可以确保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中西部地区省份在政策上对物流中心等服务业给予优惠,进而吸引了大批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仓储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引导我国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解决提供强大动力。
结语: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相互之间差距。为此,各地区政府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分析其中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