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开展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立项工作

2019-01-28 08:04:42吴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训室申报职业院校

吴迪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全国教育大会于2018年9月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谈到,“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仅为各职业教育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正处于我国各类产业转型升级大环境下的职业院校打开了发展的思路。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要求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考量标准。

但反观现实,各个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工作虽然从未停止过,但仍不可避免的在实训室立项环节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一些实训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达到合理的投入/产出比,造成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专业里的实训室年年建,可总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个别设备购置进来使用率极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老师总抱怨实训室设备落伍,无法满足科研的要求;各类技术技能大赛前,总要再购置新的设备来满足备赛需要等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申报文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申报文件中缺乏定量指标描述

申报文件中主要定量的指标有新购置的设施、设备清单,项目资金情况,以及专业在校生情况这几方面内容,其他指标多为定性描述。而很多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的立项、审批都采用——系部申报,教务、财务、国资等多部门,以及专业机构进行综合评审,最终确定立项。职业院校的实训室不同于高校实训室,其服务对象为本校的学生,其目的为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评审成员需要对行业、专业和学校情况都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评判。但实际工作中参与审核的专家多为外请或是来自于评审机构,对行业、专业以及学校的情况缺乏了解,无法仅凭文件中定性的描述对实训室建成后的一些使用前景做出科学的分析。

二、实训室落成后的各方面能力无从把控

职业院校实训室主要应满足这样几种能力,既满足教学的能力、保障科研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取证、备赛等方面的能力,现有的申报文件中对这几方面能力的描述,都缺乏有力的依据,无法明确实训室建成后,这几种能力的水平。

三、申报单位对实训室的定位模糊

由于实训室项目采取系部或是二级学院等单位申报、学校审批的方式,各申报单位对既要在合理的经费预算内保证立项成功;又要兼顾新实训室的先进性;还要考虑实训室建成后的教学能力。在这样情况下,申报单位对实训室的定位不明确,有时候难免出现为了追求实训室建成后的“先进性”,起到“示范性”等目的,将有限的预算用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弱化了部分正常教学的功能。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实训室“年年建,年年不够用”的主要原因。

四、实训室与行业、产业契合度缺乏有效支撑指标

申报文本中用于实训室与行业、产业契合度的描述指标较少,不利于在立项过程中对实训室培训学生技能的专业性及行业契合度进行测评。无论是申报立项单位,还是参与评审单位都亟需有这样的指标,用来对实训室与行业、产业契合度进行测评。

综上所述,现有的项目申报文件指标并不能完全满足科学评审的要求。对项目的未来预期测评也略显无力,是项目立项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结合前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收获,我认为实训室立项应以契合产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实训项目为核心,以人力物力为载体对实训室建设项目进行申报。实训室的内涵建设是学生学习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基石;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突破教改瓶颈的一个突破口。

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实训项目为核心,以人力物力为载体对实训室进行立项是指: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总结归纳出用人单位需要的核心技能;根据这些核心技能,制定相应的实训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实训项目体系,结合其他要素(如生源、在校生数、实训场所面积等)科学的规划本专业的实训室立项工作。

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对实训室立项进行申报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优势:

1.加大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度,提升了实训室的专业契合度。

通过对行业、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提炼行业技能。让只有校方参与,仅凭专业教师一方能力规划的实训室立项工作,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校企双方共同研讨、提炼出的行业技能,既体现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又兼顾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现。

2.有利于评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区别于传统的申报文件,以实训项目为核心的实训室申报文件减少了定性的描述,增加了更直观的定量指标,有利于评审专家了解实训室建设的预期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三方评审机构和人员在评审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了评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实训室建成后各方面能力有了定量的指标。

实训项目的内容与先进性,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实训室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取证培训及技能大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未来的实训室除了要满足校内教学、科研、大赛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关注于社会服务、取证培训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有能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的实训室,也是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共享型实训室、实训基地的有效保障。

4.有效的避免了实训室建设“华而不实”的风险。

传统的申报工作中,申报单位往往对自己实训室申报是建立在纵向(自身)和横向(其他学校)两方面的对比基础上,缺乏统一的建设目标,难免存在着各种“华而不实”的建设内容。以实训项目为核心,进行实训室建设立项申报,首先,明确建设目标,使实训室预期“效益”具有一定的可见性;其次,申报单位的实训室建设内容由行业需求倒推回来,一切有据可依;第三,人才培养的水平及专业综合素养也不再是“夸夸其谈”。将实训室建设工作落在实处,不再建“空中楼阁”。

目前,尽管以实训项目为核心的实训室立项,仍处于探索阶段,可能会受到各种制度的约束,但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的展开,此种实训室建设立项方式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实训室申报职业院校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