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探讨

2019-01-28 08:04:42钱忆风隋欣
消费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劳保会计学会计专业

钱忆风 隋欣

锦州医科大学

会计学被称作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会计学课程尤其是会计学原理(或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等)被作为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进行安排,可见这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入门的基础课,由于各种原因,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设置、考核方式选择上,非会计专业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与会计专业的明显差别,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恰当,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学知识教育并非要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要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笔者作为一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师,从自身体会与教学经验出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课题组以本院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发现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学生平时理论课上课过程的状态。

对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如劳保班学生,教学过程比较重视理论课时间,重点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式教学,学生与以往的状态差别不大,学习兴致不高,普遍反映入门困难,对会计学基础知识感觉无从下手,一团乱麻,即使教师对于某些重点难点反复强调、重申,也无法明显提高理解效果。

公管班学生采用文献调查、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由企业供产销环节设置入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体验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取得了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提升。包括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提出问题以及主动寻求发现解决办法,以往那种普遍存在的认为此课程与自己专业无关、对本人成长与未来无意义的观点大为改观,更多的学生显示出了对会计学课程的浓厚兴趣,有意愿有积极性去开展学习。理论课中一些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攻克。

二、学生实践课程的参与及完成情况。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大都重视或停留在课堂填鸭式教学,缺乏对会计学案例或实践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实践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未贴合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际专业与特征,因此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完成度与完成效果都不理想。劳保班的教学即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为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发现效果不理想。虽然教师卖力的倾囊相授,但是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效果很差,有时甚至一个知识点反复强调也无法让大多数学生真正理解,更无法实际应用去解决问题。

公管班采用会计实践模拟,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填写以及会计报表的编报进行充分了解与应用,并对于实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类、分析与纠正。我们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教学分为三大模块,依次递进来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转过程,首先是会计信息的产生、第二是会计信息的报告、最后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单独的业务解决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了解应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三大报表,通过会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熟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构成和作用;第三部分主要针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和应用,帮助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构成进一步理解,学生对会计循环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发挥作用有更充分的认识。

三、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结果。

两个班级均采用形成性考核方案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中和平时各占2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会计实务题,两个班采用相同的考试时间和试卷,但是考试成绩有较大差别,劳保班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0.62,公管班为80.21。期中考试全部为选择题,劳保班平均分为62.35,公管班为83.92,差距同样比较明显。另外加上实践内容的结果和平时表现,两个班级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对比明显更强烈。

四、课程结束后的反馈。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非会计专业学生学过了就结束了,如劳保班学生和以前往届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课程结束即意味着与这门课程甚至这类知识的告别,即使有一些学生感兴趣想继续深入学习,但比例也不高。而进行了改革的效果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会在课下和课后向老师咨询如何获得会计资格证书,如何考取中级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怎样考试怎样拿证书(现在国家对有关项目进行改革,直接进行初级证书考取即可),等等,有同学甚至想从事会计领域的工作。这在以往以及劳保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是未曾出现的。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发现经过改革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较以往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以上改革成效,课题组进行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1.教学目标确立的准确性要保证。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会计学课程的系统学习,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而非会计学专业,本门课程只是作为经管类的基础课程来学习的,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都与会计学专业学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一定要确立一种和会计学专业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教学过程。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重要。几乎所有教师都期望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学习一门课程的兴趣,但是兴趣如何培养甚至开发,方法很重要。并非是每天每节课用教条的理论告诉学生,这门课很重要,这门课年你必须认真学等等,这有可能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要循序渐进,要用课程本身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才是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时候,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经验甚至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去关联理论知识。

3.会计学课程教学开展的顺序很关键。开展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要和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区别开来,毕竟两类学生的专业结构,未来的就业方向,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都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不先从晦涩的专业理论开始,而是从学生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生产环节供产销三个部分开始,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去接受去理解会计的本质、职能和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另外,课题组进行的本次教学改革,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无法做到完美,包括参与的班级较少,人数不多,还有时间问题等,导致样本量不太充足,虽然对差距比较明显,但是并不能发现和解决所有问题。这些不足之处待以后进行持续改进与完善。

猜你喜欢
劳保会计学会计专业
国家一流专业会计学
第四批全国劳保行业推荐品牌公告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34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4:08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
安全(2015年9期)2016-01-19 06:19:51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58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