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张卓 张芳
近年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自媒体越来越多,其推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服务对象的考证就业类、以对外汉语教师为服务对象的教学资源类、以外国汉语学习者为服务对象的汉语知识类。
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微信平台的教学功能持肯定态度。有学者专门对以上三类订阅号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吕亚其、徐娟共调查了99个对外汉语教学类的订阅号,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类订阅号应该细化功能、加强互动、增加视频和语音的建议;李梦月提出新媒体移动学习是辅助性学习工具,不能完全取代课堂,可作为学习者的课余学习工具。在此基础上,笔者以订阅号的更新频率、推送内容和制作团队三个方面为衡量标准,通过微信的搜索功能检索到8个以外国汉语学习者为服务对象的汉语知识类订阅号,以小见大,从中分析出当前微信平台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
第一,订阅号在留学生课后汉语学习方面存在缺口。绝大部分的订阅号都是独立运营,强调微信平台的全方位教学作用,几乎没有与国内大学的留学生建立直接联系。从教师教学角度看,单用订阅号教学约束力小,教师在其中无法起到监督作用;从学生学习角度看,课堂仍然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留学生普遍缺少课后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第二,教学针对性不明显。订阅号的推送内容虽然都以汉语教学为中心,但是大部分订阅号在教学对象上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对于文章的难易程度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汉人汉语”是明确以商务汉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适合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的外国人使用。
第三,缺少互动。订阅号的知识传递功能是单向的,从中无法了解到学习者的学习反馈,不利于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可以将微信群聊与订阅号相互配合,共同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
第四,订阅号的推广力度不够。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文章内容丰富、制作团队精良的订阅号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推广运用。这里推广的目的不是获取商业利益,而是使更多的外国汉语学习者能够通过订阅号获得更多汉语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微信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完全取代课堂,应该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辅助教学,以及作为新颖的学习方式在留学生课后的汉语学习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只要运用得当,就能避开微信平台在教学中的劣势,从而使微信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调研案例
1.功能定位
根据前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设计新的微信对外汉语教学平台时,首先要填补微信平台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缺口,在教学平台独立运营的同时,注意与留学生课堂教学的配合。其次,将平台的教学功能定位在课后教学,而不是以微信平台为主进行全方位的汉语教学。最后,将微信对外汉语教学平台分成学习和交流两大部分,分别用订阅号和微信群聊对应学习和交流,强调互动性,营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2.教学对象
本文以辽东学院为例,以辽东学院留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辽东学院留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朝鲜半岛,还有小部分来自南亚、中亚和非洲国家。其中,绝大部分朝鲜半岛的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中级以上,汉语听、说能力较强,更需要学习难度偏高的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知识;其他地区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全部处于初级阶段,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汉语听、说能力较弱,更需要扩充词汇量、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3.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平台的教学内容从学习和交流两个方面入手,在订阅号上侧重于汉语水平在中级以上的朝鲜半岛留学生,在微信交流群上侧重于汉语水平在初级阶段的留学生。
依据订阅号可以实现碎片化教学的特点,选择推送小的、零散的汉语知识点;根据订阅号教学形式新颖的特点,选择推送中国文化知识,吸引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言要素上,订阅号比较适合词汇、语音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图片、语音和视频;最后根据本平台的教学功能定位,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订阅号的文章可以选择留学生教材上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选择依据 教学效果量词等知识点 碎片化教学 提升学习效率中国文化 图文并茂 增强学习兴趣HSK考试词汇 充分利用图文形式 优化学习成绩课后拓展 配合课堂 延伸教学内容
微信交流群是平台创造的一个真实的汉语交际环境,用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解决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我们设计了订阅号“OE汉语俱乐部”(O,overseas students,留学生的;E,extracurricular,课外的),订阅号的菜单分为三个功能板块,分别是导航、目录和答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和秀米图文排版网站进行具体操作。
订阅号下设若干微信交流群。在群聊中,笔者选择了辽东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三年级本科班的部分学生作为留学生在群聊中的汉语交际对象,他们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能在交流中为留学生答疑解惑,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本平台的教学对象以在校留学生为主。在平台推广上,首先通过留学生教师进行广泛宣传,留学生凭意愿使用;其次,通过线下活动宣传,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见习等活动;最后,向留学生分享订阅号的文章,利用文章内容的吸引力,使平台受到更多留学生的关注。
下面以订阅号“OE汉语俱乐部”中的文章《汉语桥》为例,说明该教学策略之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馈。
1.教学对象
订阅号文章《汉语桥》以辽东学院高级班的9名留学生为教学对象,9名留学生分别来自朝鲜和韩国,汉语水平均在HSK四级以上。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汉语桥》来源于高级班的阅读课教材《发展汉语中级阅读Ⅱ》中的课文,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配合留学生课堂教学的拓展内容。教材上的《汉语桥》一文约420字,简单介绍了“汉语桥”系列比赛中的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相关内容。如果留学生想深入了解汉语桥比赛,这篇文章的内容就略显单薄,所以笔者在订阅号文章中对“汉语桥”系列比赛的比赛环节、比赛内容做了完整的介绍,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了韩国分赛区的比赛情况。
3.平台设计
本篇文章主要运用中文对“汉语桥”系列比赛进行叙述,并对文中可能存在的生词做了双语注释,每段文字后面还插入了相应的汉语桥官网中的实拍图片。文章开头插入了汉语桥比赛的主题曲《汉语桥》,并录制了生词朗读音频插在了文章的末尾。在文章最后,三个简短、有趣又不失知识性的汉语桥决赛的视频片段,可让留学生们感受比赛的形式和内容。这三个视频经过精心的筛选,力求留学生在看后会有所收获,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语桥》文章于留学生阅读课的前一天推送。微信后台数据显示,该文在留学生上课之前的图文阅读人数为26人,在留学生上课之后增长到42人。通过询问阅读课的任课教师,笔者了解到,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有6名留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浏览过了这篇订阅号文章。在课堂上学习完《汉语桥》课文后,教师统一组织留学生观看了文章中的视频,就视频中出现的比赛问题,留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阅读课教师向笔者反映,和以往相比,这节阅读课留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烈,对新的学习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都很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本文的内容以课文为中心展开,不仅为留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新方式、新材料,还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手段,充分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助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