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滢滢 (江苏省南通市少年宫 226001)
在古筝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我原本练得很熟的,怎么一上台手指就僵硬,弹不出平时的效果呢?”确实在演出或每年的器乐考级时都会发生学生“怯场”的现象,从而达不到平时训练的实际效果和演出、考级的预期目标。其实,“怯场”就是临场前的紧张,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不仅学生有,老师也会有。就连那些优秀的音乐演奏家也偶尔会出现这种状态。本文主要探讨儿童古筝演奏怯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古筝弹奏的基本功不扎实,技巧欠火候
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弹奏技巧是儿童古筝演奏的基础。儿童在演奏对自己有难度的曲目时,通常会对自己的水平信心不足,同时伴随心理负担和紧张,从而恶性循环,导致怯场。与之相反,如果孩子对曲目准备充分,对自己基本功和演奏技巧胸有成竹,就很少有怯场发生。
2.缺乏良好的临场心理素质
儿童在临场表演时对乐谱不熟悉,曲目篇幅较长,演出环境的嘈杂,面对陌生观众演出这诸多因素多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负担,担心自身演奏水平不足以表达作品的意境风格,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后会进一步加重怯场现象。
3.观摩机会少,缺乏演出实践机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金标准。平时的教学练习和舞台的现场演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教学中缺乏观摩表演的机会,临场经验又不足,怯场就在所难免。所以我经常告诉孩子,不论演出或参加比赛的结果如何,只要参与就是成功,鼓励他们观摩比赛和参与舞台实践。
1.勤学苦练,夯实内功
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弹奏的各种技法。在古筝演奏技巧上,特别是左手的“吟、揉、滑、按”上必须下功夫,反复读谱、唱谱,尽能力来了解乐曲需要表达的意境,理解乐曲的风格、艺术特色、技法特点、力度层次、乐段句法、曲式结构、和声复调和高潮处理等。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具备了深厚的功力,才能得心应手的弹奏多种风格和难度不一的乐曲;才能准确表达出各种不同意境的作品;才能稳坐古筝旁,真正做到“手随心动”,达到“音由心间出,情满手指间”的艺术效果。
2.抛弃功利,端正心态
学古筝容易,学好古筝难。带功利目的学琴,容易产生浮躁心态和急躁情绪。一些学生不是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的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技巧,理解曲目,而是急于学会弹奏几首乐曲。有的为了炫耀自己,有的为考级而仓促应对,这些学生心存虚荣和侥幸,不具备扎实的功底,结果一上台“怯场”不请自到。肌肉僵硬、大脑空白、动作不协调、失去正常的演奏状态,毫无音乐表现力,更谈不上艺术感染力了。古筝演奏既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常言道“功到自然成”。所以,我们的古筝学习者应杜绝功利性的学习和应试,要用严肃诚实的基本态度对待学习,用良好的心态去训练和演奏。切忌,不是在表现自己,而是在展示古筝音乐的魅力。只有通过平时的刻苦努力和积累,才能不惧怕“怯场”,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3.踊跃实践,树立自信
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说:“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的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奏,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的越多,得益越多”。所以,我们要带学生经常地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多观摩和参加古筝比赛,通过多听多看,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上台示范表演,还课时请学生单独演奏。创造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独自演奏能力的胆量和实际能力,提高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学生们通过演奏实践和比赛的磨练,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音乐表演的环境,效果明显。所以克服紧张心理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多演奏,多比赛。这是减少和避免“怯场”,树立音乐表演自信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享誉全世界。古筝,这门有着悠远绵长恍若天籁之音的古老乐器,必将通过更多孩子的演奏得以传承。儿童在古筝演奏中出现怯场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必须从儿童的基础教学抓起,教导学生端正学习心态,坚持勤学苦练,树立正确目标。让学生的心真正融入琴声,为古筝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琴人合一”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