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朱新娃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民族传统武术课程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及西方竞技思想的入侵,使得民族传统武术课程在高校的生存环境不断被挤压。其教学现状表现在如下几点。其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虽存在武术教学的内容,但关于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内容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族传统武术内容都是在体育教材的最后一章,介绍的民族传统武术项目虽多,但都寥寥几笔,没有太深入的讲解。另外,翻看这些内容,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简化24式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棍术、初级刀术等内容。内容的陈旧与匮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武术的兴趣。其二,在普通高校中普遍存在高校本身对于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与此同时,高校对于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评价也存在严重的片面性问题,高校的态度也就注定了民族传统武术这门课程会受到冷落的命运。其三,民族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课时相对少很多,即时有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但在具体教学时只是将这些课程作为学生的“课外知识”,这就使得体育教师与学生对这些知识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学方式单一,导致了学生学习不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武术的价值,逐渐失去了学习民族传统武术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现今,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虽设置了民族传统武术课程,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还是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时安排无明确规划。普通高校体育课一般会有每周两学时的安排,包括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的影响,致使一些体育课时只能在室内进行,并且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丰富,民族传统武术占据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些高校不会开设民族传统武术课程,使得传统武术课程欠缺可行性。其次,学生对民族传统武术的理解很片面。普通高校对非体育生的体育武术教学一般都会忽略武术竞技体育的教学,而是偏重于传统养生和民间体育,这也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存在偏差。最后,高校现有的民族传统武术课程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武术学习需求。当代大学生虽然对我国民族传统武术有很深地了解,但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民族传统武术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很大出入。总而言之,目前普通高校对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的设置欠缺长远性和科学性,难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偏离了将武术引入体育教学的初衷。
一方面,普通高校民族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初级三路拳、五步拳、初级刀和简化版太极拳为主,教学设计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现代体育课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相背而行。同时,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技术性内容要多于理论,致使学生缺乏对武术理论知识,包括武术文化、武术养生和武术健身等内容的理解,这是对武术本质特征的忽略。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民族传统武术教学方式单调,缺乏创新性。现阶段我国高校民族传统武术教师大都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武术动作示范不规范、武术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就导致了高校武术教学难以实现课程设置的目标。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致使教学方法单一重复,一般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僵化的程序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武术比赛形式单一,一般以套路演练、晚会、联欢会表演为主,与实际的武术竞赛无关。
首先,丧失了对民族传统武术内涵的理解。目前,由于受到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对民族传统武术的研究重点都放在竞技体育上,这就导致了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精神与内涵教学的研究严重缺失。其次,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缺乏人本性。中国传统武术教学多以言传身教的方法进行,这就使关于传统武术的文字性记载极少,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对武术技巧的主观理解,缺乏相应的理论阐释,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来的理论内容缺乏人本性,使学生无法掌握武术的真正精神从而难以学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最后,普通高校在研究民族传统武术的理论过程中缺乏和外界的沟通。我国很多普通高校在研究民族传统武术的理论方面,缺乏与外界广大武术人士的交流,只注重本校教师之间的沟通,这样的方式定会阻碍民族传统武术的交流与研究的长久发展,也会阻碍民族传统武术在我国普通高校中推广工作的进行。
课程体系制约着教学内容和进程,科学合理地设置民族传统武术课程体系是提升民族传统武术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为了推进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革新,高校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对民族传统武术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包括如下几点。其一,定科学、合理的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目标。学校要对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有一个全面地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目标。其二,从理论与实践2个层面设计课程,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民族传统武术理论课程要注重从文化层面多下功夫;民族传统武术实践层面要注重从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方面多下功夫。其三,要加强武术套路和动作技巧的教学。从实际教学需求与学生能力出发,对传统武术课程进行合理优化,实现传统武术课程系统性教学,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实行多渠道、多手段教学。民族传统武术要加强采用课堂讲授、讨论、观看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例如,进行技术学习时可以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将完整的套路分解成步,每一步又可以分解成多个组合动作,每个组合动作又可以从基本的单势练习开始教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武术的趣味。要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武术的趣味,可以采用向学生进行武术文化宣传、丰富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创建活泼积极的教学氛围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学过程中依据男女学生兴趣的不同,男生注重刚性搏击,女生注重柔和缓慢的动作来确定教学内容等。诸如此类的方法都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民族传统武术学习的认知程度,切身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武术的兴趣。
我国民族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块内容都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研究。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武术作为我国的体育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大武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奋力拼搏,更离不开高校对武术教育的辛勤钻研。加快落实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理论研究,是明确新时期民族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方向的重要工作。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理论能够为广大武术运动者的武术学习与传播提供坚实而有力的依据,是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就目前来讲,为加快落实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理论研究,高校应当做好以下3项工作。一是加强民族传统武术教学价值的研究。民族传统武术教学价值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价值,而是要延伸到对学生道德健康与社会健康的价值。二是加强民族传统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传统武术与民族传统舞蹈、民族传统美术、民族传统音乐等的关系。该研究能大大拓展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利于构建多学科整合教学的新模式。三是加强民族传统武术教学主体的研究。教师方面,主要研究当代体育教师在民族传统武术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与突出问题;学生方面,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在民族传统武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需求与学习困惑。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普通高校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引进不仅能在学生间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还丰富了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但在民族传统武术教学流程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