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000]
杨绛作为一个翻译家为大众所熟知,自小家学颇深,个性中理性幽默色彩较浓厚,其小说、散文创作艺术价值也很高。长篇小说《洗澡》就是杨绛小说的经典之作。王德威对杨绛创作的评价极高:“‘五四’以来的女作家正如男性同僚一样,擅写涕泪飘零的故事。杨绛应是唯一以喜剧手法检视社会现实的女作家。…… 她冷眼纵观苍生,道尽市井男女张皇骚动的百态。可惜作品嫌少,否则足以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杨绛的创作自有其特色,长篇《小说》洗澡足以让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洗澡》描写了众多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杨绛交代《洗澡》是取材于第一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因为不忍心说“脱裤子,割尾巴运动”,这些知识分子就称这次运动是“洗澡”。小说并没有对发起运动的人过多着墨,却描写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知识分子形象。李健吾先生盛赞杨绛有缄默的智慧,不动声色,平易之中有十足的韵味。
杨绛先生十分喜爱奥斯汀,她称赞奥斯汀的小说虽然多描写一些感情故事,却能精细地描述出她所处时代的世态人情。“小说家在作品里展现了最高的智慧,他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表达他对人类最彻底的了解。把人性各式各样不同的方面,最巧妙地加以描绘,笔下闪耀着机智与幽默。”杨绛的创作借鉴了奥斯汀的创作风格,她身披着隐身衣,做一个社会的旁观者,冷静幽默地审视着世态人情,极显智者胸怀。除此之外,杨先生还翻译了诸多流浪汉小说,这些作品也有很明显的特点,通过主人公在底层社会的游历,刻画出一个壮观的底层风俗人情画卷。西方文学的世情描写对杨绛先生的创作可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杨绛先生的观察或者讽刺也都是温和的,把知识分子当作有各种性格缺点的平凡人物来刻画,她描写了这些知识分子在面对改造时的生动世态人情。余楠是个投机钻营的人,虚伪又狡猾。朱千里是个稀里糊涂的留法学者。小说的女主人公姚宓和男主人公许彦成是一对思想高洁的知识分子,也有一段克制的“柏拉图”精神之恋。姚老太太被作者刻画成一个洞察一切的智者形象。杨绛和钱锺书都留过学,对留学的知识分子有着充分的了解。钱锺书在《围城》中就描写了众多在国外吃喝玩乐办假证回国招摇撞骗的知识分子。杨绛先生也深知很多知识分子其实就是滥竽充数、胸无点墨的人,却往往在社会中被委以重任。这些人自私虚伪,投机钻营,确实是需要改造的。只是这场改造运动又有着反讽的意味。比如余楠这样的代表人物,却在改造运动中如鱼得水,越“洗”越香了。杨绛并没有对“洗澡运动”进行歌颂和赞扬,而是着力表现这些投机知识分子在改造中做足了戏,又捞足了好处,这些丰满的人物群像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局限性,反讽意味深长。
杨绛的众多人物形象都是不争的,例如姚老太太、姚宓、许彦成。杨绛像她笔下的人物一样也是不争的,一生信奉隐身衣哲学,对时代和社会始终保持着观察者的距离,觉得唯有站在边角,方能更深切地体会世态人情。边缘叙事是一种知识分子独立主体精神的最后守护。正如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所阐释的主张一样,知识分子要对政治保持一个旁观的视角,即使不能拥有流亡经历,也要自己进行精神流亡。杨绛始终对中心话语霸权保持着冷静客观的态度,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远离时代大潮,用一种出世的思维观察众生的人性缺陷。这种审视是在事态之外的,是冷静的,是充满智慧的。这些小人物的自私虚伪、庸庸碌碌都得到了展现。与生活保持距离故而能避免让自己深陷事件本身,能让自己的思想超越当时所处的嘉年华式的群体狂欢的时代。她把世态人情当作书来读,用一种研究的眼光去看众生,即便洞察人性,也不辛辣讽刺,人物背后总能看到作者温和的批评。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自小受佛学思想浸染,有着一颗博大又悲悯世人的心灵。杨绛自身也在混乱的时代体会着世态炎凉,经历了磨难与困苦,讽刺的背后又怀着同情,透着一丝悲凉。
小说《洗澡》所处的时代无疑也是众生喧哗的嘉年华式的狂欢时代,思想改造运动中滑稽的闹剧无处不在。杨绛在描述这场改造的时候总是用笔幽默,充满调侃意味。学者朱千里在这场“洗澡”运动中就出尽了丑。他在运动之初极尽所能地讨好群众,像一个小丑一样,后来又出于恐惧心理老实汇报,老实改造,只是终究没有得到自己期待的结果,想逃跑又逃不掉,心灰意冷,顿生离世的想法,自杀又不成,想死不能死,想活又活不好。朱先生在小说中实在是滑稽可笑,处境艰难,在这种小丑式的闹剧背后,又是那么可怜可悲可叹。思想改造运动在朱千里的人物命运中暴露了其荒诞的一面,这些像朱千里一样的小人物,也让人恨不起来。杨绛在荒诞的时代中不动声色地调侃着人物,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喜剧书写。她与感伤主义保持距离,远离哀怨和痛哭流涕的文学表达,始终对所描写的人物命运保持着一定距离的观照,这种边缘叙事无疑是一种更高明的选择,是一种更另辟蹊径的叙事方式,更能彰显其艺术创作的能力。
夏志清在其《中国小说史》中概括:中国作家从古至今都有一种感时忧国的思想。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始终抱着极强烈的忧患意识,这自然和儒家的入世思想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学在忧患书写中表达着悲凉,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末世哀歌,还是亡国之恨,都有一种感时忧国的特征,中国文学始终有一种抒情传统,作品中总是不乏浓郁的悲凉和哀怨。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杨绛受西方文艺理论影响比较明显,她却一反这种感伤书写,用调侃的语调描绘小人物在面对大风浪时的悲哀与滑稽。许彦成和姚宓即便惺惺相惜、灵魂相近、有着难得的精神之恋,却仍守在规矩之内,不放纵,克制又隐忍。杨绛先生的刻画笔调始终都有一种缄默的、节制的美感。中国文学史上在宣泄情感的主流之外,有部分作家是偏离主流书写方式的。而这种偏离正是一种作家的独立思考和成熟人格的体现。女作家们常常书写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也常常是自怜自伤的。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表达了女性的情感压抑与个性解放,这当然与整个中国封建文化对女性的禁锢有关。杨绛无疑能跳出整个女性创作的主流艺术风格,用智慧去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有明显的智性书写特征。
智性写作就是《洗澡》最典型的艺术风格。从小说《洗澡》的题名就能看出作家的巧思:一场思想运动,一场大规模的知识分子改造又岂是那么简单就能完成的。洗澡不过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浮于表面的动作而已。将思想改造比作“洗澡”无疑是一种反讽,也恰好揭示了众多知识分子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写一些虚伪的思想汇报,在大会上念的时候涕泪交加,情绪饱满,思想改造像一场生动的表演,只有许彦成这样的人不忍心伪装,念得支支吾吾、磕磕巴巴。最后的结局无非仍是善于投机的人表现良好,待遇提升。知识分子很难对自己有清醒又深刻的思想改造觉悟。由此可见《洗澡》像是用一种温和调侃的语气表达一种深刻的悲哀,其反讽的主题在智慧的观照下更加鲜明。
杨绛在其散文作品中描写过她自己被迫改造的经历。她说:“我自己明白,改造十多年,再加上干校两年,且别说人人企求的进步我没有取得,就连自己这份私心,也没有减少。我还依然是故我。”她对知识分子的改造的认识无疑是客观又独到的。她用智性观照着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的尴尬和滑稽。卡西尔认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杨绛无疑拥有了知识分子的批判视角,从智性写作这个层面上又靠近了鲁迅的国民批判。
杨绛因为其自身的家学渊源和西学影响,其小说并不描写英雄,刻画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都没有被神化,有正面的如许彦成、姚宓和姚老太太,也有负面的如余楠、朱千里等。小说的边缘叙事和智性书写方式是作家独立精神的体现。杨绛的小说构建无疑践行了萨义德对知识分子主体精神的呼吁。杨绛一直处在文学史的边缘地位,作品创作不多,多是小文本。其小说《洗澡》因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艺术价值,足以让杨绛在绚丽的文苑中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