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骨伤

2019-01-27 22:39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焦心包针灸

壮医脐环穴及其临床应用

黄瑾明,黄贵华,苏曲之,等

摘要:壮医针灸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壮医针灸就已产生并取得较高成就,至今仍在壮族民间流传不衰,为壮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祖国传统医药的一支奇葩。壮医针灸理论古朴,方法独特,取穴简单、形象,拥有自己的特定穴位,脐环穴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脐自古禁针,但壮医对脐有独到的认识,认为脐周密布人体龙路、火路的网络分支,而脐是龙路、火路的一个特殊网结,是连接全身的枢纽。解剖学提示,脐部具有丰富的静脉、动脉和淋巴网络,这些脉管均以脐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流注,使脐环处于人体循环系统的枢纽部位,是循环管道末梢的交汇区和吻合区。因此壮医对脐极为重视,认为脐是人整体的缩影,犹如一个正立位的胎儿,人体各脏腑组织在脐部均有相应的投影,可作为人体的“微诊系统”,观察脐部的细微变化可测知人体脏腑气血盛衰及功能状态。脐还是治疗全身疾病的“窗口”。脐环密布龙路、火路的网络分支,而龙路、火路的网络分支遍布全身,故针灸脐环穴可通过龙路、火路系统的传导,作用于全身脏腑组织。研究发现脐不但可以针刺,还可以治疗全身多种疾病,可谓动一穴而调全身。脐穴治病在壮族民间早有流传,《六桥医话》就有以肚脐治病的记载。把脐周分天、人、地三部,分别与不同的脏腑器官相通应,临床常取脐内环穴和脐外环穴,统称脐环穴,是一类穴位群。脐内环穴位于脐窝外侧缘旁开0.5寸的环线上,用于治疗全身疾病,脐外环穴位于脐窝外侧缘旁开 1.5寸的环线上,可以看作是脐内环穴的扩展,主要用于治疗腹部疾病。临床常以壮医针刺或壮医药线点灸刺激脐环穴,操作时患者常取仰卧位,可直接进行药线点灸治疗;针刺治疗须严格消毒脐部,防止感染。针刺脐内环穴多用1寸针灸针,以脐中央为中心,向外呈 10°角放射状平刺,进针深度约为0.8寸;针刺脐外环穴可直刺0.5~1寸。进针后直接留针30~60 min,不宜运针。针灸脐环穴具有调气、解毒、补虚、祛瘀等作用,可疏通三道两路、调节气血平衡,其中调气作用显著,“气调则道路自通”“路通则气血自畅”“气血畅则病去体安”,故脐环穴适应证很广,全身各种疾病皆可应用,尤以失眠、不孕证、不育证、痤疮、雀斑、荨麻疹以及各科痛证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壮医临床常用穴位,部分疾病单取脐环穴就可以治愈,严重者可根据道路配穴法和三部配穴法,与体穴配合应用,以提高疗效。脐环穴的推广应用将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穴位、新方法,为针灸临床精简穴位树立典范,为进一步临床疗效的验证及优势病种的筛选奠定基础。

来源出版物:中国针灸, 2013, 33(6): 561-564

入选年份:2016

阎明广纳甲法与徐凤纳甲法辨析

苏绪林

摘要:目的: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医时间医学的代表。纳甲法有阎明广纳甲法和徐凤纳甲法两种流派。针对阎明广纳甲法濒临失传的现状,从学术源流、开穴方法、开穴结果等进行研究,分析两种纳甲法的理论特点,比较两种纳甲法的开穴差异,为学者研究、应用纳甲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法开展理论研究。分析公元1153—公元2013年间记载有子午流注针法的医学文献。首先,研究两种纳甲法的学术起源和发展历史,分析两者间的理论联系与区别;其次,比较两种纳甲法在1个开穴周期(120个时辰)的开穴结果,分析在“返本还原”“日干重见”“三焦经和心包经所寄”等关键技术的差异;最后,提出对待两种纳甲法的科学态度。结果:在学术源流方面:(1)阎明广纳甲法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子午流注针经》(公元 1153年),徐凤纳甲法首见于徐凤现所著的《针灸大成》(公元1439年)。阎明广纳甲法早于徐凤纳甲法289年。(2)徐凤纳甲法传承了阎明广纳甲法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徐凤未看到阎明广纳甲法的“三焦经”和“心包经”流注内容,所以徐凤自己创立了三焦经和心包经的流注开穴法。(3)徐凤将纳甲法撰成十首歌诀便于记忆,被后世医家广为传承,成为了主流派别。从此阎明广纳甲法便少有被人提及,几乎被人遗忘。在开穴方法方面:(1)返本还原开穴:阎明广纳甲法在开输穴时,阴经不加开原穴,而徐凤纳甲法则加开了原穴。(2)日干重见纳经穴:阎明广纳甲法,“阳干气纳三焦”,开三焦经五输穴及原穴(6个穴位);“阴干血归包络”,开心包经五输穴(5个穴位)。徐凤纳甲法,“阳干气纳三焦”,按“他生我”的原则,取三焦经五输穴之生我者(1个穴位);“阴干血归包络”,按“我生他”的原则取心包经五输穴之我生者(1个穴位)。(3)三焦经和心包经所寄方面:阎明广纳甲法,“三焦寄于癸日”,开三焦经的五输穴和原穴;“心包寄于癸日”,开心包经的五输穴。徐凤纳甲法,“三焦寄于壬”,在膀胱经值日“返本还原”时加开三焦经原穴;“心包寄于癸”,在肾经值日“返本还原”时加开心包经原穴。在开穴结果方面:(1)在 1个开穴周期内,两种纳甲法有 25个时辰存在开穴差异;(2)在开穴有差异的时辰存在着63个穴次的不同。结论:(1)阎氏法较之徐氏法更加符合经脉气血的环周流注、“三焦是阳气之父,心包是阴血之母”等中医理论。(2)当前,阎氏法的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较少,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3)在中医教学和学术传承时,不应该只介绍徐凤纳甲法,而应该全面、客观地介绍两种纳甲法。

来源出版物:中国针灸, 2014, 34(1): 89-91

入选年份:2016

猜你喜欢
三焦心包针灸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包积液惹的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