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涛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000)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以“支付宝”“微信”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异军突起并日益壮大,很大程度上已经打破了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原有的垄断地位,使得银行支付中介的角色进一步被边缘化。虽然第三方支付背后的账户体系仍然由银行掌握,但前端的支付场景正在被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快速攻陷,银行卡支付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1]。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支付行业出现了一个高速发展、支付产品不断创新换代的时期。支付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现金、纸质票据、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二维码支付、手机APP 软件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新兴的支付方式在简单、快捷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迅速替代了很大部分以现金、银行卡为结算手段的支付市场,用户量规模庞大。
支付业务以其轻资本、低风险、稳收入、广来源的优点,正快速成为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和战略选择。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上深刻认识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降低姿态,转变传统经营管理观念,不断发挥自身在支付方面的优势,实现支付业务在体制、产品和服务方式上的创新,为支付业务发展搭建更高端、更灵活、更广阔的平台,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研发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支付运营效率、降低支付结算交易成本、抢占支付业务的市场份额。
在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经历了一段痛苦又纠结的改变过程。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倒逼商业银行去研究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如建设银行为了抢占支付市场的一席之地,在扫码支付方面推出了龙支付,试图夺回客户资源,进一步巩固银行卡支付地位,这对于其他商业银行也具有借鉴意义。
支付的本质并不仅限于资金转移,更重要的是支付本身能为人们提供什么,带来什么。优化客户体验成为增强客户黏性、吸引潜在客户的关键行为和战略举措。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完善支付结算方式,疏通支付结算渠道,创新支付结算服务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即时和个性化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提高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产品营销的效力,不断推动支付结算业务的转型升级,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平台[2]。
商业银行应紧跟市场、深入基层、摸清底数、优化产品,致力于为产业链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在推进实体经济转型、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普惠金融等方面有所作为。
开展互联互通和协作开放的内外合作,应成为商业银行支付创新活动的重点。商业银行要拓宽跨界合作领域,将支付服务嵌入具体的消费场景,与网上购物、社交媒体、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生活场景紧密结合,成为连接消费者、商家、商品和服务的纽带,做大做强支付市场蛋糕。
商业银行未来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其必须利用金融科技转变和优化自身金融业态布局,构建新的金融生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做出改变,做到金融体系的科学重组,应在第三方支付还未占领上风的对公支付领域站稳阵地,继续扩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