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巍
(上海市测绘院,上海200129)
本次复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沉降监测测量、隧道断面测量。
1.1.1 沉降监测测量方法
沉降监测点分为两部分——明挖段与盾构段,其中,明挖段测点直接使用已有的工程施工水准点,而盾构段测点布设在隧道底部结构地面上。盾构段中相邻沉降监测点间的距离应控制在30m 左右,点位编号与工程施工水准点相对应。整体水准测量路线的基本走向如图1 所示。
图1 沉降监测水准路线
可以看出,水准测量路线走向为从江北深桩点JBS 开始联测同侧水准工作留点L1、L2、L3,然后进入隧道西线联测工程施工水准点,至江北工作井联络通道处,联测B 点。接着利用工作井中的楼梯向下进入隧道底层,然后一直向南,联测隧道底部沉降监测点,到达江南工作井后,利用楼梯向上返回行车通道,联测D 点。接着向南,联测隧道西线工程施工水准点。出隧道,联测江南水准工作留点L4、L5、L6,然后联测江南深桩点JNS。之后进入隧道东线,联测工程施工水准点,至江南工作井联络通道处,联测C 点。利用工作井中的楼梯向下进入隧道底层,一直向北前进,至工作井联络通道处楼梯向上返回行车通道,联测A 点,然后联测隧道东线工程施工水准点,最后出隧道,回到江北深桩点JBS,完成水准路线的往测。之后原路返回,并完成反测[1]。
1.1.2 沉降监测精度控制
沉降观测时按照GB/T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以及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二级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具体技术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及视线高度限差要求
测量成果利用软件形成数据文件。
1.2.1 断面测量点位分布
隧道断面监测涵盖盾构入口处、大堤段以及江中段。其中,盾构入口监测三个断面(两处在连续墙上,一处在盾构面上),大堤段与江中段分别监测四个断面。经过实地踏勘,每个断面布设三到四个L 型圆棱镜(上层两个,下层一个或两个)。
1.2.2 断面观测方法
隧道断面监测主要关注各监测点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具体为采用Leica TCA2003A 测量机器人和与其相配套的棱镜及特制测量工具,测量机器人自动观测各断面上布设的L 型圆棱镜,获得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在方向上同时进行水平角与垂直角的观测,测回数为2。边长观测2 测回,每测回读4 次数。每次观测仪器须测量参数改正。
1.2.3 断面观测精度控制
监测点独立坐标较差或两次测量边长较差≤±2mm。
2.1.1 沉降监测说明
沉降监测点分为明挖段与盾构段两部分,其中,明挖段部分联测已有的工程施工水准点,以LW 开头的测点表示隧道西线工程施工水准点,以LE 开头的测点表示隧道东线工程施工水准点。JBS 为江北深桩点,JNS 为江北深桩点,A、B 两点分别为江北联络通道处东、西两线地面监测点,C、D 两点分别为江南联络通道处东、西两线地面监测点,盾构段联测隧道底部沉降监测点。其中以E 开头的测点位于隧道东线,以W 开头的测点位于隧道西线。
2.1.2 沉降监测数据(最近一次监测)
本次沉降监测测量包含东、西两条水准路线,精度统计表
2 所示,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中误差限差为±1.0mm。
表2 沉降监测数据(最近一次监测)
2.1.3 隧道整体监测情况
最近两次监测情况相比,隧道整体呈现略微下沉的状态,东线平均下沉3.2mm,最大下沉量为5.2mm;西线平均下沉2.7mm,最大下沉量为4.4mm。
与初次监测量情况相比,东线平均上浮0.4mm,东线最大上浮量6.4mm,最大下沉量为2.8mm;西线平均上浮0.1mm,西线最大上浮量为5.5mm,最大下沉量为11.4mm。
2.1.4 行车通道层(盾构段)监测情况
本次复测与上次相比未发生明显沉降。为确保安全,建议在后续监测中进一步关注[2]。
2.2.1 断面监测说明
隧道断面监测涵盖盾构入口处、大堤段以及江中段三部分,共36 个断面。其监测对象为同一断面内相邻测点间的三维距离。根据点位分布的不同,本次复测中共存在三种断面点位分布情况,图2 将展示在这三种情况下监测对象是如何定义的。
图2 断面监测对象示意图
在上图中,(a)表示断面只有上方两个测点,此时左侧点为断面1 号点,右侧点为断面2 号点,监测对象为两点间的距离L1,该情况主要存在于盾构入口处;(b)表示断面上方有两个测点,下方只有一个测点,此时左下方点为断面1 号点,左上方点为断面2 号点,右上方点为断面3 号点,监测对象自断面1 号点顺时针旋转,分别为L1、L2、L3;(c)表示断面上下方各有两个测点,此时左下方点为断面1 号点,左上方点为断面2 号点,右上方点为断面3 号点,右侧下方点为断面4 号点,监测对象自断面1 号点顺时针旋转,分别为L1、L2、L3、L4;(a)(b)两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大堤段和江中段。
2.2.2 断面监测情况
本次测量各断面的累积变化量很小,东线整体变化量0.7mm,最大变化量为7mm,在江北大堤段;西线整体变化量1.0mm,最大变化量为8mm,在江北工作井处。
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断面测量与常规
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测,并结合编制程序进行管理,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①存储管理监测数据,建立数据管理数据库,为今后数据的查询分析提供便利;②绘制沉降过程线和沉降差过程线,自动生成隧道监测点的等沉降量曲线图;③提供自动报警、报表分析、报表图文,自动生成技术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