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挑战、经验与对策——以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为例

2019-01-27 00:30肖剑忠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流动党组织监督

□ 肖剑忠

引 言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党的基本知识、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以及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诸多教育管理监督基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最新修订的党章同时明确规定,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是党支部要担负好的基本职责。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传导,确保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担负起上述教育管理监督职责,基层党组织必须贯彻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根据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内部各党员群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质言之,必须对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监督。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笔者基于在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的调研,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面临的主要挑战

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其成效既取决于党组织的重视、党员的素质和作为等主观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不可否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工作面临着不少挑战。

1.党员队伍的职业状态差异性,导致在职党员和其他社区在册党员存在作息时间不同步问题,使得在职党员成为教育管理监督的难点。作为城市基层党组织主体的社区党组织,其在册的党员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退休之后党组织关系转归社区党组织管理的老年党员,这一党员群体在社区党组织之中占了大头,并且越是城市中心区域,社区党组织中的老年党员数量越多;二是社区党委组成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中的年轻党员,由于各地对城市社区党组织组成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数量的控制,这一党员群体的数量普遍较少;三是部分因为所供职的工作单位没有单独建立党组织,只好将党组织关系迁至所居住社区的年轻在职党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层层落实和向基层延伸,不仅每位党员要参与和完成的党建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而且社区党组织必须集中开展和统一进行的组织活动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有党员每年必须参与若干次的集中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如此,也就不可避免地给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带来了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确保少数在职的在册党员参与党组织集中统一开展的活动、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这一难题。由于背负养家重任的在职党员在工作日要上班工作,可以自主支配、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主要是周末和夜晚,导致在职的在册党员与社区其他党员与他们的作息时间不同步不协调,由此也就使得在册的在职党员参与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组织生活会等组织活动不容易,社区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不好安排,对这一党员群体的集中统一教育培训、谈心谈话、思想政治工作都不易进行,概言之,这一党员群体成为社区党组织履行教育管理监督职责的难点。

2.党员的空间流动性,导致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流动党员成为教育管理监督的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增加的社会流动性,促进了各种资源的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和重要表现。伴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党员的空间流动性也大大增加。除了外地来杭州务工创业的流动党员,杭州本地的不少党员也经常出现日常所住地和组织关系所在地不一致的状况,换言之,他们事实上也成为流动党员群体的一员。其中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在社区党组织,但工作在外地,且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因而成为事实上的在外地工作的流动党员;二是部分党员因为新购房产或跟子女同住或在学校附近租房以便就近照顾求学阶段的子女等因素,而居住在距离组织关系所在地较远的其他地方,成为同一座大城市里的“流动党员”;三是少数党员因为出国探亲或短期学习,要离开组织关系所在地半年以上,但又不愿意迁出组织关系。这三种党员的空间流动都给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由于党员经常在异地,没法经常参加党组织的主题党日、党课、集中轮训、志愿服务甚至党员大会等重要组织活动,使得党组织对其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难以掌握、无法知晓,党组织对党员的上党课、谈心谈话、思想政治工作、民主评议等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甚至连联系党员都成为难事。比较而言,第一种情况最多见,其给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带来的困难也很多。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就听闻某社区党委书记将这类党员称为挂靠党员,说他们实际上是“风筝党员”,联系都难,更遑论教育管理监督。笔者在近年多次与基层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交谈中也听到了他们不少的怨言,他们内心不愿这些党员迁入本社区,希望这些党员早些将组织关系迁出去,因为他们觉得教育管理监督这些党员太费劲、难度太大,这些党员经常不参与组织活动影响到了党员大会和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的到会率,拖了上级党组织对自己所在党组织的党建考核成绩的后腿。

3.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薄弱性,导致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工作不平衡问题,使得非公企业党员成为教育管理监督的短板。对于街道一级党组织来说,由于其下设的基层党支部分布于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等各个领域,因而就整体而言,其党员群体具有多样性。在不同领域的诸多党员群体中,人数不少的非公企业党员是街道党组织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短板。这主要是由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历来基础薄弱,与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相比,存在显著的不平衡问题。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长期基础薄弱,亦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具体如部分企业主的抗拒性、党员骨干的稀缺性、部分企业员工和党员政治参与的冷漠性、企业员工和企业党员的较大流动性以及企业本身的不稳定性等。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的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没有直接的领导被领导关系,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考核也很难落到实处。总体而论,有党员但没有党组织、有党组织但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党组织很少开展党员培训、党组织很少跟党员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几乎从不开展、党员不履行其基本的党员义务、党员不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等各类问题更多地出现在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党员是街道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突出短板。

二、杭州采荷街道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基本经验

采荷街道位于江干区核心区域,共有基层党组织177个,其中1个街道本级党工委、16个社区党委(党总支),1个两新党委,共有党员4236名,党员总数位于全区各街道之首。相比社区、非公企业和农村而言,街道属于覆盖范围较大、人口数量较多的一级行政区域,相应地,街道内的基层党组织的种类也较多,党员群体的性质也有多样。在采荷街道,有机关党支部8个,党员88名,占比2.08%;有社区党支部112个,党员3769名,占比88.98%;有“两新”组织党支部28个,党员379名,占比8.95%;有外地党委专门为在杭务工创业党员建立的流动党支部3个,党员40名。党组织分布领域的多样性和党组织内部党员群体的差异性,正是采荷街道开展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社会背景和现实依据。从调研情况来看,采荷街道的以下做法可谓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基本经验,值得分享和借鉴。

1.实行“薪火党员”制度,突出帮扶和激励,推动老年党员作用发挥从“休止符”变为“进行曲”

退休老党员多是城市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普遍特征。采荷街道也不例外,甚至更加突出。像采荷街道的红菱社区退休老党员占比70%以上,夕照社区、洁莲社区退休老党员更是占比高达90%以上。因为退休老党员是社区党员的主体,许多社区党组织专门设置了多个全为退休党员的党支部。整体而言,退休老党员党性较强、政治觉悟较高,但也存在身体较弱、健康较差的普遍群体特征,70岁以上的老党员尤其如此。有鉴于此,采荷街道从2016年开始探索实行“薪火党员”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七类党员可申请成为“薪火党员”,具体包括:一是年满80岁的;二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不能正常参加各类活动的;三是因病因残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无法履行党员义务的;四是长期随子女在外地居住,又不愿意转移组织关系的;五是长年卧床不起或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六是未满80周岁但身体状况比较差需要组织特殊关心照顾的;七是其他原因造成半年以上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为了确保这些情况特殊的老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继续成为“政治人”,且发挥先锋模范和传帮带作用,实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采荷街道专门建立由“网格社工党员+支部党员+一名薪火党员”组成的互助小组,上门与这些“薪火党员”开展常态化联系,为他们开展针对性教育帮助。同时,按照“五带头五示范”(带头学习提高、带头维护和谐、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标准,对80岁以下老党员开展“薪火”党员评选,并在每年度的“七一”表彰大会上,对这些不忘初心、不丢党员本色、为社区和谐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薪火党员”进行授勋表彰。采荷街道的“薪火党员”制度,以帮扶和激励为主要导向,使得许多退休老党员的党员权利依旧得到保障、党员义务照样认真履行、党员作用依然充分发挥。

2.找准兴趣点,突出网络空间和志愿服务,推动青年党员参与组织活动从“消极旁观者”变为“积极行动者”

总体而言,城市街道社区中的年轻党员属于为工作忙碌、为事业打拼、为家庭奔波的在职党员。这些年轻党员由于工作繁忙,本身就存在相当程度的参与组织活动不积极的问题。特别是那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年轻党员以及在“两新”组织工作但组织关系放在社区的年轻党员和灵活就业的年轻党员,由于所处工作环境不如机关事业单位那样政治氛围浓厚,因而更容易出现参与组织活动懈怠和敷衍的问题。针对青年党员的上述特点和问题,采荷街道和社区两级党组织找准青年党员的兴趣点,激发他们党内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考虑到青年党员活跃于网络空间的实际情况,采荷街道专门创建了“青荷论坛”微信群,组织青年开展“我为社区献一计”、“两学一做大讨论”等线上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有效激发了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了青年党员的作用。针对青年党员受到志愿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大多视志愿服务为新时尚,采荷街道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青春聚力五水共治”、“河小二”护水队、“阳光天使进社区”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党员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地展示了党员的先进性,同时也为党组织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提供了平台和可能。

3.找准薄弱点,突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以及党组织和党组织之间互动,推动流动党员从“名不副实的组织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组织人”

杭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全国各地来杭州务工创业的党员数量甚多,他们中的多数聚集于主城区。作为江干区中心区域的采荷街道同样不乏这样的流动党员。早在2004年,采荷街道就依托“阳光家园”建立了江干区第一个流动党员之家,成立了首个流动党支部——祁门县历口镇驻杭州党支部,以破解外地来到采荷街道的流动党员“挂靠关系难、参加学习难、发挥作用难”的三难问题。流动党员因为从老家来到杭州,出现了人、户口和组织关系的分离,往往成为游离于组织和党员同志之间教育管理监督网络的党员。不仅组织关系所在的老家党组织难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就算在杭州成立流动党支部后,也容易出现党员之间平时各在各处、各忙各、各顾各的现象,以及流动党员参与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活动少、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弱的问题。概言之,流动党员最容易成为孤立的党员个体,成为没有组织生活的“名不副实的组织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早已提出“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来杭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作为流入地的采荷街道突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以及党组织和党组织之间的互动联系,以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群体的“名不副实的组织人”的尴尬困境。具体言之,一方面,成立流动党员“荷e家”,加强流动党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在15个社区延伸建立流动党员工作站,将流动党员管理纳入“三级”书记责任清单,实行流动党员上墙亮身份,以及实行“1+1+X”联系指导,明确1名街道联社指导员、1名社区党委委员与1-3名流动党员开展结对,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督促帮助,促进流动党员对流入地党组织的各种相关组织活动的参与,同时加强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推行流动党员先锋指数管理,采取“党员互评、群众帮评、组织终评”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积分考核,年终形成鉴定材料反馈至流动党员的家乡党组织,从而有效地避免以往的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互不联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合力,显著地提高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效果。

4.建立“党员链式教育管理监督”机制,突出标准化和精细化,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各环节全程从严

在党员的政治生命周期中,大体可以分为成为党员之时的入口关、成为党员之后的教育管理监督关、丧失党员先进性和不具备党员条件之后面临的出口关。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就是做到上述各环节全程从严。按照全程从严的根本要求以及标准化和精细化导向,采荷街道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党员入口、教育管理、出口三大环节九个关口,一环扣一环、一步跟一步的“党员链式教育管理监督机制”。择其要者,一是发放“观察卡”,严把党员发展环节。在具备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对象申请入党时,统一为他们发放可记录反馈其各项表现的“观察卡”,直至预备党员转正后收回存档,记录其入党全程的相关表现。二是发放“指数卡”,严把党员管理环节。参照江干区的党员先锋指数管理体系,为每名党员制定发放“先锋指数测评卡”,做到一人一卡、一年一发,用以记录党员日常表现。把党员教育培训纳入指数管理中,按照机关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社区党员、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等类别,将党员基本素质和能力素质细分成3大项15小类,细化考评内容,以激励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发放“警示卡”,严把党员出口环节。对不遵守党章和党规党纪,需要进行帮助教育的党员,以及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的党组织经综合评定后发放三级“预警卡”,进行帮助教育并促其限期改正。在街道纪工委设立预警工作办公室,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严格按照“确定对象、调查取证、撰写报告、说明材料、会议讨论、组织审批、立卷归档”7个步骤,由支部、总支、党委三级审批,做到事实清楚、有理有据。2017年,采荷街道对14名党员涉及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等6个问题进行了警示,对4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处理。严厉的党纪处分增强了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监督,促进了党组织政治生态的好转。

三、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全面从严。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并以此指导党建工作。为了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就必须实现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群体全覆盖以及教育管理监督各环节全覆盖。具体言之,就是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农村党组织以及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都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不能留下空白、出现短板;对于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年轻在职党员、退休老党员及流动党员都必须从严教育管理监督,不能网开一面和特殊对待;对于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党组织的三方面主要工作内容,都必须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和严格执行,不能厚此薄彼和顾此失彼,不能出现断链现象,特别是不能像先前那样出现只重视抓党员的教育工作却忽视做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误区和偏差。

2.统分结合。事物是辩证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同样要贯彻辩证法,要坚持辩证思维。一方面,必须看到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监督有助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切合实际、落到实处,有助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效益最大化,做到以分类教育管理监督促进所有党组织共同提升共同进步,同时赢得所有党员的满意和支持;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基层党组织的许多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组织、统一进行,像党员大会必须统一开、党员集中培训必须统一组织进行、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必须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等。因而,在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有统有分、统分结合,而不可剑走偏锋,走到过于强调特殊性和总搞单独行动的另外一个极端,唯此才能确保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是符合党章党规要求的,是科学合理有效的,也是得到组织认可和党员拥护的。

3.制度技术并重。长期以来,包括基层党建工作在内的所有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和改进往往主要着眼于制度视角,特别重视制度思维,寄希望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制度的建立健全。应该承认,制度始终是包括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在内的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支撑。这也是为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如此高度重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制定修订数十部党内法规、个别党内法规甚至三年内两次修订的重要原因。具体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其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必须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重要的制度法规。此外,必须同时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技术越来越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因素越来越关涉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1]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制度和技术并重的观念,在注重制度因素和制度建设的同时,树立技术思维,更多地从技术视角着眼,在技术方面着力,通过将党员智能卡、大数据等先进的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入和应用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以及依靠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群、党员网络管理平台等更多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渠道,不断提高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具体对策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破解如何做好城市基层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这一新时代党建课题应采取如下具体对策建议。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这一要求同样必须贯彻于各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是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统一要求,不因党组织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虽然各类党员群体在不讲政治、不抓政治建设、不树立“四个意识”方面的具体表现有所差异,例如:青年党员群体中更容易出现妄议中央,歪曲、丑化和否定党的根本制度、党史国史军史、党的领导人物、党的英雄人物等行为;老年党员群体中更容易出现信教、参加地下教会和法轮功、搞封建迷信等行为。一位社区党委书记和一位支部委员在笔者主持的两次座谈会上就曾提及少数老年党员信仰耶稣这一值得警惕之事[注]笔者在采荷街道的调研笔录,2018年10月16日和17日。。但是,上述这些行为都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因而,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中,必须加强党员的信仰信念、党章党规党纪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并对党员有违“四个意识”的行为进行及时提醒、教育、谈话甚至严肃批评,严重者必须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以确保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遵守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政治统一。

2.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亦即责任主体。作为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党支部书记,无疑是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带领整个支部委员会认真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责,而且必须经常亲力亲为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例如上党课、与其他支部委员谈心谈话等。因而,要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必须重点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其中既包括拓宽视野,将那些具备良好政治素质,热爱党的工作,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党员培养和提拔成党支部书记(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党组织中,则应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将内设部门党员负责人选举为党支部书记,做到一岗双职),也包括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开展师徒结对、召开工作现场会、建立支部书记群等具体举措,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本领以及其他业务素质。总之,必须使得党支部书记面向党员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时有底气、经验和勇气。唯此,各领域党组织和各类党员群体的分类教育管理监督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3.强化行业党建对基层非公企业党建的推力。如前所言,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是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的短板。必须肯定,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作为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党组织,对辖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负有主体责任,但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光靠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力量很难有效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短板这一难题,必须同时强化行业部门的责任,进而增强行业党建对城市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推力。具体说,就是必须明确教育、司法、环保、经信、财政、住建、卫生计生、金融等部门作为本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牵头抓总的责任主体地位。由于这些职能部门对本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更加了解且拥有诸多行政管理职能,前者引领和推动后者做好党建工作和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会更加有效,换言之,就是非公有制企业会更加支持、配合和参与行业主管职能部门牵头开展的各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4.实行项目认领制度。其具体做法主要是,每年初可以由社区党委集中各个支部和全体党员的智慧,确定年度重要党建工作和重大活动计划安排,并作为一个个党建工作项目,由辖区内所有有资源优势和有人才优势的党支部认领,并负责具体操作实施,其他党支部及党员共同参与该活动。这就是党建工作项目认领制度。这一制度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因为“东道主”和“承办者”的角色带来的激励动机,可以倒逼认领项目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二是可以实现城市社区各个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三是因为这些活动基本都是党员以支部为单位承办或参加的,可以增强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及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四是通过交流体验,可以促进各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社区党支部之间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5.实行谈心谈话制度。谈心谈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防微杜渐的提前纠错式的教育管理监督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一条也规定: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诫勉谈话,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最新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条例)》进一步具体规定:“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谈话的内容从大的方面包括关心、爱护、激励、提醒、诫勉和警示干部。具体到城市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应要求做到街道工委书记每年与各社区党委书记及辖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流动党员支部书记谈心谈话至少1次;各社区党委书记与本社区各党支部书记每年谈心谈话至少1次;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支部书记以及流动党员书记也应每年与各位党员谈心谈话至少1次;特别是社区党委书记还应与那些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经常、履行党员义务不积极的党员及时谈心谈话,以加强对后者的教育管理监督。

6.加大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中许多难题的解决有赖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例如,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流动党员不及时缴纳党费,甚至欠缴或长期不交党费,这一问题的存在既有党员的意识和觉悟以及党组织的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不方便的原因,针对后者我们完全可以寻求网上移动支付这一解决之道;又如,许多在外地工作或经常出差的党员,很难在固定时间同步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为此,可开发党组织的党员网络管理平台,让这些在外地工作或出差的党员借助移动互联网同步参与党组织的学习(包括知识竞赛、党课等)且留痕记录;再如,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流动性大、流动党员比例高,由此带来党组织人数难摸清、党组织难稳定以及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履行义务难、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难等诸多问题,为此,可开发和推广党员智能卡,从而使得每一位党员的基本信息及其在流入地履行党员义务、参加组织活动等方面信息能被及时和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而便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以及激励广大流动党员更加积极地履行党员义务和参加组织活动。总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我们应加大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以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提升和全面提效。

猜你喜欢
流动党组织监督
清华党组织公开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流动的光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