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大党治理的新战略

2019-01-27 00:30黄红平王明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党党员时代

□ 黄红平 王明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超大社会构成的大国中长期执政的超大型执政党。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党员人数已达8956.4万名,基层党组织457.2万个。中国共产党的“大”,主要是就其组织规模而言,相当于乃至超过西方一个中等规模的发达国家人数的总和。但“大”是不是就等于“强”呢?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极富远见的顶层设计,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质量强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正式形成。“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和领导党,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真正搞好自身建设,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永立不败之地。

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逻辑考量

历经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弱党逐步壮大成为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领土超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社会进步迅猛的社会主义大国长期执政。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何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要求呢?

(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本质要求

强调党的建设质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质量问题。他们在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政治纲领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内在地要求党的建设要注重质量。列宁在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质量问题提出许多新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敏锐地意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重视党的建设质量问题,特别是党员质量。他向全党发出“应当努力把党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的号召,对于那些“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1](P51)中国共产党是遵照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建党原则建立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尤为注重党的建设质量。革命时期,毛泽东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确立了思想建党方针,提高了党的建设质量。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数少但有战斗力的党比一个人数多而缺乏战斗力的党要强得多。”[2](P348)跨入新世纪,江泽民根据党内的突出矛盾强调指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是,如果数量过大,不能保持统一的品质,就会影响到质量。”[3](P55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并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全面从严治党实际成效,使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汲取世界上一些大党失败教训的深刻启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先后下台,有的甚至衰亡,尽管各自原因极复杂,但无不与其自身建设质量问题密切相关。这些曾长期执政的大党,既有资产阶级政党,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和中国国民党,也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如苏联共产党。其中,苏联共产党的命运最悲惨,教训最深刻。据统计,苏联共产党在亡党亡国之前,基层党组织的数量达到42.6万个,车间党的组织数目为40.1万,党员最多时达到1948.78万人。其人员数量、组织规模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可谓是世界政党之最。人们在总结苏联共产党失败的教训时,经常忽视了其自身建设质量问题,即党的组织规模尽管扩大了,但党力却反而衰退了。深入研究发现,苏联共产党在自行解散之前,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组织“恐龙症”“老年肥胖症”:党内的高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之间等级森严,中高层党员干部形成一个特权官僚阶层,严重脱离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不能敏锐察觉和应对党内和社会上的各种变化。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苏联共产党仍然保持着庞大的组织规模和党员数量,但实际上这种规模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趋于“虚拟”化,不再具有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苏联共产党曾所拥有的超强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最后,这样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大党老党就哗啦啦轰然倒塌了”,[4](P134)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历史启迪。小党未必就是弱党,而大党也未必就是强党;党的组织规模越大、党员人数越多,越应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通过内涵发展壮大党的力量。

(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积极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可行之道

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P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党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和党员人数与日俱增,承担的历史使命越来越艰巨,能否把党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有力,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吏治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党的建设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党员、干部个体层面,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得了“软骨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蜕变;有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乐于当“两面派”、做“双面人”;有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干事作决策瞻前顾后;有的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热衷于编织关系网,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有的沉溺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搞形式主义,官僚作风严重,腐败堕落等。二是在组织层面,不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强,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没有解决;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管党治党意识不强,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到位,轻视乃至忽视党建工作等。[6]如何解决这些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迫切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走中国特色的质量强党之路。

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框架

文本统计发现,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质量强国”“坚持质量第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等。这深刻说明,重视质量、提高质量是贯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军各项工作的思想共识。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认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质量好坏关乎党的生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向全党发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动员令,实际上内在地规定了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质量导向。当前,廓清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出更加有效管用的质量强党行动方案。

(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内涵要义

在辞海中,“质量”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是指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商品质量、建筑质量;二是指量度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是物理学范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质量”一词与党的建设联系在一起,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个新概念,实际上赋予其丰富具体的思想内涵。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指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坚持质量优先的价值导向,运用科学严密规范高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党的建设品质和科学化水平。作为一种新的党建实践模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将质量意识、质量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等理念和手段深度融入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以质量优劣检验和评估党的建设实际成效,修正和完善党的建设实践做法,推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系统性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各方面活动要协同合作,既坚持整体推进,又做到重点突破;动态性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要结合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改进和完善;开放性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是一项孤立的实践活动,它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结构要素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习近平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论述了党的建设质量问题。他指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包括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等等”。[6]需要指出的是,这段论述是习近平对过去党的建设实践中几项具体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学理上说,它们不是构成党的建设质量的支柱性要素,理由是这几项党建具体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不能涵盖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提出了“5+2”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所谓“5”是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个方面,“2”是指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应当包含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思想建设质量、组织建设质量、作风建设质量、纪律建设质量及党的制度建设质量和反腐败斗争质量等7个方面,它们均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支柱性结构要素。其中,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是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决定党的建设质量的优劣;党的建设中其他几个方面的质量,对党的建设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均不居于主导地位。

(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评判标准

从通常意义上说,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程度,它与标准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在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动力还来自于一个较高的工作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7](P36)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政党都有特定的政治属性。因此,在探讨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评判标准时,不能简单套用生产意义上的“质量”概念,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等因素考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实际上,是否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否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否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否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构成了判断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状况的评定标准。政治领导力是指党对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问题所具有的正向影响力;思想引领力是指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的引领能力;群众组织力是指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的能力;社会号召力是指党在长期斗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政党领导魅力和信念吸引力,是让群众跟着走的感召能力。[8]

(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指导原则

党的建设质量反映党的建设状况和成效,关乎党的命运。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有指导原则:一是要尊重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有规律。不尊重规律,党的建设终将事与愿违。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二是要突出政治功能。政党是一种承载着特定政治使命的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政党的首要功能,也是政党整体功能中最本质的部分。突出政治功能符合政党建设规律。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突出政治功能。这是因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突出政治功能等于牵住整体功能的“牛鼻子”。三是要彰显时代要求。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断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先进与否的根本原则。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党的建设顺应时代要求,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直面和解决现实问题,永葆蓬勃活力。四是要注重实际成效。党的建设质量好不好,关键看实际成效。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主要看是否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否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否保持了党的性质先进和品质纯洁。

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行动方案

习近平指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6]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解决方案。

(一)正确认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强党的战略意识

在世界各国政党自身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大政治问题。一般而言,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数量标识政党规模的体理,而质量表现政党构造的体质。体量大,就一定是体质强吗?生活常识表明,事实未必。就好比一个块头大的胖子,虽然有着两三百斤的庞大体量,但由于身体上的脂肪多,又缺乏有效锻炼,体质肯定会好不到哪里去。同样道理,对政党建设来说,数量与质量之间不能划等号,有数量不一定就有质量,然而有质量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积累。据统计,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时党员数量只有50多人,1949年达到448.8万人,1978年达到3698.万人,2012年达到8512.7万人,2018年更是达到8956.4万,超过9000万指日可待。党员数量和组织规模的阶梯性递增,本身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问题是,政党自我治理是有成本付出的,组织规模庞大是否就与其自身治理效率成正比?不一定。更何况,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容易吸引投机分子入党。遥想当年,苏联共产党领导全国20多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胜利,领导200多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反而在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丧失了执政地位并自行消亡。这一惨痛的教训深刻表明,有数量而无质量的大党,是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因此,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确立质量强党的战略意识,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二)认真学习党史上的宝贵经验,推动质量导向型党建实践模式创新发展

强国必先强党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逻辑。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近9000万人的超大型政党而言,其“大”不言自明,但如何“强起来”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题。在过去近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了千难万苦,攻克了无数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靠的是将马克思主义质量建党理论科学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之中,始终坚持质量导向加强党的建设,留下了许多好做法与好经验。譬如,延安时期陈云针对当时党内存在发展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发表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重要文章,明确提出了“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9](P206)的科学论断;刘少奇曾经多次向党员干部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突出强调了党的建设质量标准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防止党的建设质量下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对全党进行一次大整训。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提出了执政后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八项基本条件,强调“党员必须具有比普通群众更高的觉悟程度和坚定的革命意志”。[10](P67)客观来说,党的历史上的好做法与好经验是当前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优质资源,应当予以很好汲取和利用,以推动质量导向型党建实践模式创新发展。

(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基础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实际效果,在党的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起到举旗定向的统领作用。正如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实践深刻表明,“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11]这就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关键之举就是要率先对标“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山清水秀、党内政治文化是否积极健康”三大核心标准,切实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夯实坚实的基础:一是在提高党的思想建设质量上,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政治信仰;二是在提高党的组织建设质量上,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三是在提高党的作风建设质量上,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四是在提高党的纪律建设质量上,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起来;五是在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上,要认真做好党内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六是在提高反腐败斗争质量上,要突出政治巡视巡查和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

(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赋予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动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发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号令,不是无病呻吟的多余之举,而是对如何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的积极回应。综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情况,习近平多次表达了对党的建设质量现状的深深忧虑,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党的建设质量不佳的表现高度概括为两个“复杂”、三个“不纯”、“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用八个“有的”描述了当前党的建设质量不佳的具体情况。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拥有近八千九百万名党员、四百四十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世界第一大党。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视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12](P591)要破解这种两难的现实困境,就必须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为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现实生活中,一个政党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知错犯错。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12](P590)“自我革命作为党的自身建设中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要求,表现在党的各级组织在处理组织内部各种问题,党员、干部在处理自己工作生活中各种问题中一种自觉性”,[13]将有助于破解党建实践难题,大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猜你喜欢
政党党员时代
我是党员向我看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