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状况,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实施转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在创设动手实践机会中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在进行数学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构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高数学素质,从而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03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23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紧把握“学情”特点,有效实施转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在创设动手实践机会中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在进行数学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构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高数学素质,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一、创设动手实践机会,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灵活的阶梯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量说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三角形物体,如红领巾、自行车三脚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这些三角形,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他们动手画画三角形,用纸剪出三角形,增强成性认识;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时,无论是对圆的各部分认识中,还是对圆的特征的探索,都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指一指,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学生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显得形象、直观、生动,非常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再如,教师可以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试着用力拉这个三角形,结果出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不易改变,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而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线杆三脚架、自行车三脚架等,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认识,使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创设自主探究学习平台,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单向灌输的,而是要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内化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变成“死知识”“僵化的知识”。为此,教师应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完成自主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目的。例如,我们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三角形分类辨别方法,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写数学童话《三角形的自述》,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在教学中,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新鲜,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连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在作文中将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表达出来,取得较大成功。这样,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经历了一个自主学习到自主感悟,最后实现自主探究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
三、进行数学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没有有效的合作,就会降低办事效率,甚至有可能导致事情办不成功;反之,良好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能提升每个人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促使事情的发展沿着预定的目標进行。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针对数学知识特点,立足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充分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出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各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中学习数学知识,既能自主充分地表达其独特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感悟,又能够从别人的学习体验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引发自己的数学思考,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用割补法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三角形的高切成两个三角形,把它们拼在另一个三角形上。可以看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长方体的底和高是分别相等的,而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演示上面教具操作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三角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利用割补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三角形计算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翁小苏.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妙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106.
[2]何雪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0(17):14.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沈秀红(1979.2— ),汉族,福建诏安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