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摘 要:生态建设在于关注生态、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而这些行为的主体都是人。幼儿园应营造生态教育环境,为幼儿传递生态理念,使他们从小建立生态概念,懂得生态文明,主动关注生态和保护生态。
关键词:生态教育;幼儿园;环境;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3-0071-0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和新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生态幼儿园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幼儿园生态景观的建设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一、我国幼儿园生态教育现状
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让幼儿在最合适的环境中顺其自然发展。目前,幼儿大多都被电子产品禁锢,对于自然感知能力较差。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幼儿对自然失去兴趣,更关注虚拟世界的事件和人物,对阴晴雨雪、节气变化、四季更替、花鸟鱼虫等都比较麻木。对自然无感的幼儿不懂得保护自然,更不能建设生态文明。幼儿园构建绿色景观生态环境就是要为幼儿提供本该属于他们的环境。人的本性是关注自然的,据调查,3岁~5岁的幼儿中,3岁幼儿更喜欢玩泥巴、踩水,5岁幼儿更关注自然。“80后”作为新一代的父母,更注重幼儿自身的成长,希望幼儿自由成长,开始鼓励幼儿主动去接触自然。在对于“80后”和“90后”父母的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父母对环境绿化和景观以及启发式的玩耍方式更加注重。
我国2016年开放二孩政策,中国的人口将进入一个增长的态势,有更多的幼儿将面临入园问题,而现有的幼儿园将不能满足需求,幼儿园建设势在必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基于生态教育和新一代家长的意愿,幼儿园的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建设变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幼儿园大都装饰精美,地面铺装丰富多彩,装饰图案遍布每个角落,各类卡通形象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兴趣,彩色塑料游乐设施是每个幼儿园的标配,幼儿园建设大同小异。这些幼儿园环境看起来费尽心思,打造了安全的幼儿学习场所,有些甚至不带户外空间,将幼儿绝对安全地留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玩耍嬉戏,使幼儿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然而,安全有了,自我認识属性却丧失了。当今已经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们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立志改变这一现状。
二、外国幼儿园生态教育现状
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体系基本源于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他提倡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自然法则,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和熏陶,尊重人的个性特征,并且多用符合幼儿天性的游戏方式来开展教育。这种理论体系在欧美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德国一直以设计和制造闻名,工业设计一路领先,在幼儿园设计里面也不乏这类技术。《德国建筑改造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德国某幼儿园改造为例》一文中指出,在德国梅克伦堡州魏斯玛市某幼儿园的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就是使用了一些新的节能技术使得幼儿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节省了开支。一些新的材料和技术在这次改造中得以应用,并且有望继续推广到其他幼儿园乃至其他建筑的使用中去。生态意识已经在建筑设计师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而幼儿从小就能接触到这些关于环保生态的新技术,无形之中也是一种教育的衍生。
在美国,幼儿园就显得更加朴素和原生态。就空间环境而言,美国着重打造无障碍活动空间,让幼儿最大限度地解放天性,既有科学性也具备合理性。美国的幼儿园与我国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朴素,我国近几年幼儿园的装饰一直是做加法,而实际上,自然体系的幼儿园建设是做减法。美国的幼儿园看不见豪华的游乐设施,代替的是朴实的自制装置,铁桶、树桩、废旧轮胎都能成为幼儿的游乐设施,这些内容多半是幼儿在教育者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劳作制作的,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人工材料在这里比较少见,更多是用天然的土壤和沙子来代替人工橡胶地板,这些天然材质同样能保证幼儿的安全。这些朴实的幼儿空间都源于幼儿自己创造,更有利于幼儿贴近自然,认识创造和懂得改造。
即使在寸土寸金的日本,也从不剥削幼儿的成长空间。种植园是每个幼儿园都必不可少的,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幼儿园也能开辟出合适的种植空间,利用社区土地进行种植活动或是开发垂直空间来弥补空间的不足。日本设计师针对幼儿园设计提出了七项原则:简单、自然、明亮、舒适的用餐环境与厨房、自然无毒的材料、屏障和不应过度保护孩子。
三、结语
现有的幼儿园环境能否有利于幼儿的好动、好奇、好模仿、好观察的天性,能否激发幼儿探索生活,探索自然,热爱自然,回归人类的本真,能否满足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需要,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建设活动与兴趣两全,探索与发现共生,锻炼与休闲一体,欣赏与审美并存的自然的、多元化的、开放的、生动的生态景观幼儿园将成为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2).
[2]潘波,王旭东.德国建筑改造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德国某幼儿园改造为例[J].建筑节能,2007(35).
[3]吴介祯.东京因不同而不同[J].城市环境设计,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