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伟伟
摘 要: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岁月积淀,包含着较强的传承性,而高中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师要重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巧用课后拓展活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文化素养;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3-0033-0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岁月中积淀,包含着较强的传承性,而高中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在高中的课本中充盈着传统文化,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可以吸收更多的文化养分。因此,教师要重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高中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古代的书画、名言警句,给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堂中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影像资料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将民族传统管弦乐融入课堂,让学生们在动听的旋律中体会文本呈现的画面,领略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民族乐曲中,感受诗歌格调的婉转优美,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同时,管弦乐的引领,激发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二、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高中语文教材都是编者认真筛选、精心编撰的,内容从古到今,绵延几千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著作。要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就要着眼于课本,在课本中发掘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本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在语文课本中,很多文言文都包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还渗透着古人的伟大精神。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的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民族气节等。在教学《陈情表》这篇古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很多人认为读《出师表》不落泪,是人不够忠诚;读《陈情表》不落泪,是人没有尽孝道。那么这篇《陈情表》从哪几个方面展现了作者的孝道?哪几个方面展现了李密的忠和孝?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怎样更好地传承这些美德?在学完本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对忠孝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把古代关于座次的传统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古人非常重视礼节,有着非常明显的尊卑意识。
教师在课本中深入发掘忠孝的价值,并让学生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巧用课后拓展活动,品味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课堂只有有限的45分钟,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语文教师要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延伸到课后,拓展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语文教师要抓好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和阅读能力,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去阅读我国的历史作品和国学经典。
例如,在教完《荆轲刺秦王》一课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战国策》中的精彩章节;在教完《项羽本纪》一课后,教师推荐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用驴皮影演绎的《霸王别姬》的视频。通过皮影戏的视频,学生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并增强了对中国传统皮影戏的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电视、网络上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教师还要利用中国传统的节日,让学生感悟丰富的节日文化。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在节日之前开展“探寻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学生通過分工合作,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资料,并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能更深入地了解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品味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总之,语文教师要重视优化语文课堂,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12).
[2]杨晓东.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天地,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