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型”倾向学生的转化策略探研

2019-01-26 10:16何超
成才之路 2019年3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品德学生

何超

摘 要:“暴力型”倾向学生的转化是教育领域的一大课题。文章结合教育实践,探讨有效转化“暴力型”倾向学生的策略,指出要使他们真正“回归”甚至超越正常的孩子,就要培养他们守纪律、尊师长、爱集体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暴力型;学生;转化策略;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3-0020-01

所谓“暴力型”倾向学生,是指那些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以言语甚至肢体动作对其他同学或者大人构成直接或者间接伤害的学生。如何能够有效控制、避免这些学生的“暴力型”言行的发生,是教师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长期的思考分析,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解决。

一、正确交流,营造氛围,提高认识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师爱是“暴力型”倾向学生转化的秘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自主互助的交流空间,会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有利于学生心扉的打开,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学生将身心融入到这样一种环境中,会积极展示自己的风采与智慧。

例如,小W好面子,喜欢说谎,自尊心极强,爱发脾气,这些都是和其家庭环境分不开的。一直以来,小W的爸爸对他的教育除了打就是骂。这样,就使得小W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并在其他人身上施加“暴力”行为。因此,就要求家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要把他们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与他们交流。其次,家长要耐心听完孩子说的话,通过孩子说的话去了解他,不要说教,甚至冷嘲热讽、拳脚相加。最后,家长要学会倾听,当孩子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去听,不要似听非听,不要装作不耐烦的样子,应用心去对待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

二、注重培養,创造机会,赏识教育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可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对具有“暴力型”倾向学生进行个体的单独教育,使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时时抓、处处抓,真正让他们脱胎换骨。在教育这类学生的同时,教师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他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守纪律、尊师长、爱集体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暴力型”倾向学生多表现,让他们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体验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教师要强化新课程意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堂课,都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对所学习的对象充满亲切感,才会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地关注“暴力型”倾向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对“暴力型”倾向学生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学习要求,如对他们的作业、练习、测试划分层次,比优等生或中等生更容易做一些,更有趣味性一些,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赞赏,让他们在别人赞许的目光下愉快地学习。

三、密切配合,独立践行,提高能力

学校、教师、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密切配合,真正改善学生“暴力型”倾向,提高他们学习及生活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不间断地与各科教师交换意见、交流看法,共同商议转变这些“暴力型”倾向学生的办法。其次,教师要取得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配合和理解。接班之初,教师可以书信、电话、登门等形式分别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到自身素养、品行的提高上,即提高“暴力型”倾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走上一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道路。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既然有独立性,就要求教师以一个“人”的独特视角去看待他们。因此,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避免“暴力型”倾向行为在今后的发生。同时,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坚持的方针,只有这样,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和践行。

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教师在“暴力型”倾向学生的工作中有了较大的起色,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研究“暴力型”倾向学生的问题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广大教师只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基点,一切教学问题都可以慢慢消化,一切“暴力型”倾向的学生都可以回归。

参考文献:

[1]刘霞,刘晖.暴力犯罪之“暴力”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李欣.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麦清,曹瑞,赵丽霞.我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2).

[4]艾蔼.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及应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品德学生
学生写话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