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三角地区企业无理由退货承诺行动启动仪式在浙江嘉善举行。包括银泰百货、联华华商、雅戈尔、吉利汽车、三只松鼠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48家企业向社会公开表示自愿参与无理由退货,承诺7天~90天不等的退货时限,并推出先行赔付、三包服务等消费维权保障措施。
据了解,来自长三角地区的48家企业中既有大型商场超市,也有品牌连锁便利店、工厂直营店,涉及家居建材、儿童用品、食品、服饰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旅游管理等多个行业。
其中,杭州联华华商承诺商品准入源头可追溯、全网比价买贵退差、销售商品16天无理由退换货;银泰百货作出旗下门店六十天异地跨门店无理由退换货、线上比价赔差价、购物零邮费等承诺;吉利汽车承诺整车四年或十万公里保修,高于法律规定三年或六万公里标准;安正集团、雅戈尔、方太集团等一批制造生产企业也对其生产制造商品作出工厂直营7天~30天不等的无理由退货承诺。
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副总经理谢晓东介绍,自2017年8月该集团推出16天无理由退换货以来,共为消费者无理由退货384万笔,退货金额达2.1亿元,真正为顾客解决了“后顾之忧”。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马剑平表示,下一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引导更多更优线下企业主动加入放心消费建设,探索建立“厂商一体”退货承诺,将放心消费建设向特色街区、核心商圈、龙头市场、特色行业和重点乡村延伸。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天津市48家中资金融机构共对32万户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000多亿元,其中信用贷款600多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近年来,天津市依托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通过拓宽征信查询渠道、提升服务效率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助力中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发展。
据介绍,截至2019年8月末,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在津融资成交笔数中,61.81%来自中小微企业;在津成交金额中,中小微企业融资比例为57.48%。
同时,天津也通过征信服务的提升优化,让“企业少跑路,信息多跑腿”。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已陆续在天津市39个查询网点布放了52台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实现了征信查询市区、郊区全覆盖。此外,今年8月推出的企业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渠道,也为企业搭建了信用服务新路径。
“征信系统的完善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商业银行审贷效率、防范金融风险、提升企业融资发展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中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可获得性。”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征信管理处处长侯胜洪说。
(来源:新华社)
今年以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创新机制,对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简化审查程序,在接到申请的3天内,就能将履行了义务、改正了错误的企业移出名单,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对因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而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其改正错误、主动承诺且没有其他违法失信记录,即可申请移出“黑名单”,重新正常经营。通过这两种方式,今年以来,辽宁省已有3600户企业的信用记录得到修复。
据了解,自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由于未公示年度经营情况报告,或公示的报告有误等原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不断增多,给其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申请贷款、获得产业扶持等方面带来诸多限制。
据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统计,目前全省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约有13.5万户,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有2.4万余户。在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中,尚有10%~15%的企业有继续经营意愿,只是暂时遇到困难而歇业。
(来源:新华社)
日前,山东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已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目前省市县三级通过该工作平台组织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13批次,共抽取市场主体、事业单位等检查对象25.02万户。
该工作平台为全省市场监管领域省市县三级3000多个部门设立了账号,既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本部门内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又支持组织实施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既支持省级有关部门组织、派发到市县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又支持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辖区政府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省级有关部门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和“三定”情况,在工作平台调整本行业、本系统抽查事项清单,市县级相关部门自动应用。在组织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发起部门可以根据监管实际,自主选择配合部门的数量,实现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的科学化,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来源:大众日报)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发布《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拖欠工程款且拒不履行义务的建筑市场主体将被列入黑名单。该《办法》同时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参照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加强监管。新规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若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存在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发生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发生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拖欠工程款且拒不履行义务等情形,根据《办法》,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对“黑名单”企业,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由原列入部门将其从“黑名单”移出,转为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为3年,并不得低于相关行政处罚、处理期限。此外,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不良信用信息。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新疆将逐步建立健全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师信用记录制度,对专利代理严重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推动新疆专利代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全疆登记注册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代理机构12家,商标代理机构383家(其中代理机构企业198家、律师事务所185家)。
日前新疆启动了专利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切实解决专利代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一段时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创新监管方式,多措并举整治专利代理行业乱象,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公正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该局将通过网络监测、实地检查、举报投诉等方式,对专利代理行业无资质专利代理、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专利代理“挂证”和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快速、精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结合线上注册和交易信息,追溯线下违法违规行为主体;此外,还将对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代理非正常申请”的代理机构,进行集中约谈,对开展“代理非正常申请”数量较大的机构,经查证属实后进行惩戒。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据宁夏发改委消息,宁夏通过明确公开内容、拓展公开渠道、严格公开时限等举措,推动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应公开、尽公开”,提升项目批准、实施的效率和透明度,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信息公开涉及的重大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的铁路、公路、水利、市政等政府投资项目和实行核准制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涉密项目除外)。
宁夏明确了批准服务信息、批准结果信息、招标投标信息、重大设计变更信息以及竣工有关信息5项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信息公开的内容,并明确了发改委各部门在信息公开中的职责。在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方面,宁夏发改委在其门户网站设立“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于9月底前完成2019年以来有关信息归集公开工作。
此外,宁夏还将严格信息公开时限。宁夏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政府信息,确定为主动公开的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自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应自做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公文类政府信息自印发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公开。
(来源:新华社)
日前,青海省社会保险服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保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预示着青海省社会保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此次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共涉及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经办业务6项。办事对象在办理这6项业务时,只要在充分知晓材料免提交《告知书》内容的情况下,书面签署《承诺书》后,社保经办机构即可按规定予以办理。
这些免提交的证明材料是:供养亲属抚恤金申领需提供的依靠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证明或在校学生提供学校就读证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所需要的参保人员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遗属待遇申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需要提供的医院出具的参保人员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
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开展后,试点清单内的证明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制与现行管理制度并行实施,办事人可以自主选择现行办理方式或者告知承诺制。
(来源:澎湃新闻)
浙江省宁波将在法院建立推广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通过正面引导的柔性方式促进当事人诚信履行裁判义务,化解司法执行难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
正向激励机制明确,对于自动履行裁判义务的当事人,可依法予以适当减免案件受理费;经当事人申请,可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与此同时,建立自动履行与提升信用评价挂钩机制,定期将诚信履行名单推送至市场管理、税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自动履行法院生效裁判(调解书)的当事人获得相应的社会信用评价。
信用修复机制则给了失信被执行人“造血再生”的机会。将被纳入、以及已经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经法院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可暂停对其信用惩戒。
据悉,被执行人申请信用修复须同时具备五项条件,包括经传唤于规定时间到达法院配合执行,严格遵守财产滚动申报规定,严格遵守限制消费令,配合人民法院处置现有财产,有部分履行行为及明确的履行计划。存在妨碍、抗拒执行,恶意规避执行等情形的,不得申请信用修复。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吕宇表示,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旨在将问题解决在“执行前”,要求当事人自觉履行在先,信用修复机制则重在将问题化解在“执行中”,允许当事人纠正失信行为,从而促进执行案件的根本解决。
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纳入信用系统,对失信者施以信用惩戒,让其承受相应的失信成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遭到各种限制,感受到信用惩戒的威力,从而不敢再轻易违约。信用污点有一定的记录期限,在此期间,失信者往往寸步难行,各方面都受到限制,而在实施信用修复后,就能够终止信用惩戒,让失信者恢复正常信用。如此,对个人、对社会来讲,都是正反馈,能鼓励更多失信者主动修复信用。
(来源:新华社)
湖北省荆州市“信用+家政服务业”APP推进会近日召开。荆州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消委会、人社局、总工会、妇联会、保洁协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家政服务业近百名企业代表参会。这是荆州市着力推进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近年来,荆州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市民生活、提升文明素质”为总目标,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信用基石。推出“信用+家政服务业”APP就是其中的一项创新举措。
据了解,荆州市“信用+家政服务业”APP是一个集家政企业、家政服务人员和消费者三方于一体的信用平台。市民只需在相应的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家政企业,月嫂、家庭保洁等多种服务项目便呈现于界面上,点击任一服务项目,该家政企业的相关信息及从业人员个人信息、信用等级都一目了然。
据荆州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与商务、公安、人社、金融、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平台相连,监管部门可根据相关数据监督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并通过定期对家政企业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助推行业诚信建设。目前已有38家企业入驻平台,涵盖家政服务人员5639人。下一步,该市还准备通过宣传引导,逐步将全市736户家政企业全部引入平台,让市民通过此平台可以挑选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家政服务。
(来源:中国市场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