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 郑德雁:
“信用济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济南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始终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坚持以“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百姓受益”为导向,全力打造“信用济南”。
首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点睛之笔”。济南作为诚信文化传承千年的历史名城,坚持把信用工作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各领域、全过程,通过变道德约束为机制约束,将诚信从道德文化层面扩展到社会治理层面,引导全社会形成自发的诚信驱动力。
其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的“治本之策”。济南市失信被执行人每年的新增数量从2015年的3万下降到2018年的1.28万,减少了近60%。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警示、监督、惩戒作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第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破冰之矛”。济南市2015年出台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2016年出台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2017年建立政务失信治理长效工作机制,2018年出台济南市政府合同管理办法,2019年将政务诚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济南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初显,信用手段在规范政府行为、打破利益坚冰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发展重大战略实施的“护航之盾”。新时代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在此背景下,济南深化“一次办成”“在泉城、全办成”改革,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诚信先行”,既让诚信企业感受到政府服务无微不至、润物无声,又让失信企业意识到市场监管无处不在、无可遁形。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黄勇:
寓更多创新要素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中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更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寓更多创新要素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中,从供给侧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和产业发展新动能?要更加着眼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关键点,也就是“3I”,即更创新的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更高的生产率(Improved Productivity)和更强的推动力(Incentives)。
一是致力于供给更创新的信用产品。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用信息公开、信用的奖惩和信用产品的供求。从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制度、技术等不同层面持续推动创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从社会层面,各方力量要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契机,加快突破信用体系建设核心技术,从供给侧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
二是致力于持续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一方面,大数据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形成反映各类场景、各类主体的信用图谱;另一方面,通过信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多样且海量的信用信息,更能形成与社会各个行业发展同行的动态的多维度数据,广泛帮助实现决策管理、商业智能、智能预警、风险防控等社会应用,持续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三是致力于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更强推动力。要善于运用社会信用体系来提升感知社会态势、畅通发展渠道、辅助科学决策的能力,让社会信用体系撬动起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更强的推动力。
上海市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 陆方舟:
“四个结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动能
上海嘉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第一,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用信用换信任。嘉定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特别是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嘉定依托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了全方位的信用监管新机制,用企业的信用换取政府的信任。
第二,与长三角一体化相结合,用信用促协同。嘉定率先在上海开展跨区域信用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共建,构建区域信用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不断强化与浙江温州和江苏昆山、太仓等长三角省市的信用合作:在信息互通方面,四地已实现“红黑名单”和双公示信息全量交换,为协同开展信用监管打下基础;在旅游互惠方面,2018年四地试点“信易游”,约10万人次享受守信红利;在执法互动方面,嘉昆太三方建立卫生执法联席工作机制,共同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非法代孕等行为;在信用互认方面,与温州签署《支持两地民营经济互补互融发展合作方案》,实行涉企证照“两地通办”。
第三,与城市精细管理相结合,用信用立规范。对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嘉定将信用工作融入到基层服务、基层管理、居民自治、社会共治等各个治理环节,将信用与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相挂钩,充分体现“诚信者优先、失信者受限”的导向。在镇级信用体系建设中,安亭镇全面搭建社区信用工作“点-线-面”三级架构,创新推出社区“红黑榜”制度;在村级信用延伸示范中,马陆镇北管村将村民福利奖励与村规民约、村民信用管理相结合,并延伸到企业和商家,使信用渗透到村级治理和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与汽车特色产业相结合,用信用助创新。嘉定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上共享经济,加速了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示范应用。特别是以“信易行”为导向,基于信用管理,大力支持新能源共享汽车EVCARD发展。此外,还将信用融入人才服务,2年多来累计为4786名各类守信优秀人才提供租房补贴,补贴金额达到6663万元。
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亮:
“信用+”让“美德威海”大地劲吹诚信“君子之风”
威海按照“信用+”的思路,把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应用到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便民服务、倡树文明新风等各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推行“信用+企业增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威海充分梳理利用信用资源,建立财政、银行、保险等多方联动机制,打造“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让无形的信用转变成有形的价值,为实体经济发展加油助力。
推行“信用+行业监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威海完善40多个行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通过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惩戒,实现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
推行“信用+民生服务”,促进信用惠民、信用便民。威海注重强化正向激励,不断创新“信用惠民”的应用场景,推出“信易贷”“信易购”“信易租”“信易借”等22类信用惠民政策,将信用积分运用到出行、购物、租赁、担保、信贷、医疗等社会各领域,让群众切身感受信用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变化,感受精致城市的温度。为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对守信个人联合激励的城市行动计划,威海市拟对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到刘公岛、华夏城、赤山法华院、成山头景区游览时,每人提供三张免费门票。
推行“信用+社会治理”,在全社会弘扬新风正气。威海结合“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一方面积极倡树诚信典型,以典型引导行为示范,纠正行为失范,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信用体系,推动信用约束与文化浸润相结合,在全社会营造起浓厚的信用文化氛围,让“美德威海”大地劲吹诚信“君子之风”。
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杨林兴:
建设“五大信用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泸州积极探索“信用+”应用模式,着力建设“五大信用体系”,让信用有价、信用有用、信用有感,为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信用支撑。
在“信用+产业升级”上,积极建设“行业信用体系”,着力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泸州坚持“以信用促发展、以诚信亮品牌”,开展白酒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白酒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加快推进白酒质量信用查询追溯体系建设,建成泸州老窖RFID流通领域电子追溯体系。开发白酒社会信用体系平台,从信用评价、信用交易、风险管控三方面构建白酒信用指数。
在“信用+环境优化”上,积极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着力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泸州探索开展“信易批”“信易贷”,强化守信激励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告知承诺,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创新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有效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公共信用信息,推出面向守信主体的普惠金融产品,大力倡导守信受益的价值取向。
在“信用+精准扶贫”上,积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着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泸州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督促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加大扶贫信贷投放。目前,全市已为90.42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户65.9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545亿元。
在“信用+城市提质”上,积极建设“城市治理信用体系”,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泸州出台《泸州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着力破解城市违建治理难题。制定物业行业信用监管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扎实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全力推动“讲信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信用+民生改善”上,积极建设“民生领域信用体系”,着力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推行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信息发布制度、医保医师制度、医疗保障红黑灰名单,健全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探索开展食品生产环节信用监管。
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林飞:
建信用之城 赢未来发展
今年,福州市被正式确定为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把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抓手,持续推进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放管服”改革。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率先将信用承诺嵌入到各个领域。二是使用信用数据为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三是率先试点信用分类监管。
二是实现信用信息“一张网”,发挥政务数据在信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实施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一库、一平台、一网、N应用”的设计架构,依托于福州市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智网)进行建设。二是实现数据归集全覆盖。截至8月底,我市归集信用数据8.7亿条,覆盖全市18岁以上户籍人口、法人和其他组织,实现12个县(市)区、50个行业领域的数据归集。三是实现政务数据应联尽联和对外开放。纵向上,我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在技术上和省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对接。横向上,通过政务外网(智网)联接市级各政府部门,将市直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统一采集汇聚到市大数据平台。
三是让信用数据活起来,更多惠企惠民,打造城市信用新名片。依托信用信息平台,组织开发基于信用的惠企惠民产品,让注册登记、纳税、社保、知识产权、水电煤气等公共信用信息活起来。一是建设信用查询系统。通过建设信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从宏观及微观上动态了解区域信用变化及趋势,建立了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档案,生成信用报告,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提供“一站式”查询信用信息服务,迄今累计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近2.3亿次。二是打造城市信用生态体系。建立互联网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首创推广城市公共服务支付二维码“福码”,打造面向756万福州市民的“一卡一码”移动式应用,实现在市民高频应用的交通出行、网上办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民生服务、休闲旅游等九大领域落实信用激励措施,让市民享受信用红利。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兆超:
根植深厚诚信土壤 构建信用奖惩格局
郑州的发展根植于深厚的诚信土壤。作为著名的“国际商都”,郑州自古就是崇文重信之地。近年来,郑州市初步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奖惩格局。主要做法有以下7个方面。
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实施了《郑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络员、考核办法、信用信息共享等机制,构筑郑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骨架”,有效支撑起“信用郑州”建设。坚持筑牢基础,强化信用应用。郑州市信用平台在全市政务云平台上完成部署,并嵌入了四级联动审批系统,形成了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坚持数据驱动,支撑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构建以信用信息数据为基数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人口、法人、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等数据库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用实践。形成了交通管理失信案例调查和信用修复制度、道路运输管理信用分级监管模式、城市管理“四环工作法”、菜品网上诚信追溯供应链体系、建筑企业诚信共赢核心价值观、民营医院诚信医疗管理全覆盖、诚信景区“红黑榜管理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创新亮点,带动了行业信用建设,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做出示范。坚持联合奖惩,优化营商环境。将信用平台嵌入审批系统,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全面推行信用核查,在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政府工程建设招投标、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等方面对守信者和失信者实行激励和惩戒,取得了良好效果。坚持模式创新,推行信用监管。强力推动行业分类分级监管,加快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20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信用分级管理制度,以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坚持产业集聚,规范信用市场。依法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加快推进龙子湖智慧岛建设大数据+信用产业集聚区,引进入驻中诚信、卫诚征信、中青信、数联铭品等国内知名信用大数据企业,35家信用服务机构完成备案,鼓励第三方利用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增值服务,推动第三方信用市场规范发展。
莆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傅冬阳:
让“信用之光”照亮莆田美好未来
莆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全面发力,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工作机制,推动诚信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融合,夯实诚信社会基石,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创新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着力构建以制度为保障、以技术为基础、以联动为抓手的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制度方面,制定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推进国家部委40多个联合惩戒备忘录的落地落实。技术方面,建成信用莆田门户网站、数据采集子系统、法人信用系统、自然人信用系统、数据中心子系统、联合奖惩系统等“一网站、五系统”,纵向联通国家、省级系统平台,横向覆盖市直单位和所有县区,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二是创新模式,突破重点领域。第一,致力打造“诚信系统+党员干部奖惩”模式。第二,致力打造“诚信系统+便民惠企”模式。第三,致力打造“诚信系统+招投标”模式。
三是创新体系,构建信用系统。积极构建认识信用、珍惜信用、用好信用的社会信用系统。第一,坚持政府立信,对政府机构失信实行“零容忍”,截至目前,被通报核实后的政府机构失信案件全部实现清零。第二,引导社会崇信,结合全国文明城市、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六进”“诚信单位”“十佳诚信市民”“百家诚信企业”“百名诚信莆商”评选等活动,强化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传承中华美德、传播诚信新风。第三,强化综合用信,推动全市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调查评价授信客户的信用状况,实施奖惩措施。
厦门市发改委主任 张志红:
“信易贷”为信用的价值体现提供新渠道
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牵头建设了全国的“信易贷”平台,这个平台对于地方政府主要有五方面意义:
第一,对于城市来说,“信易贷”平台的建设使信用价值的体现有了新渠道,也是地方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金融领域的应用是信用服务重要的领域,从2015年开始,厦门就积极探索包括税易贷、海关贷、社保贷等产品。截至目前,“信易贷”融资额度已经达到了1400亿,特别是今年“信易贷”平台试运行半年以来,已经入驻36家金融机构,178个“信易贷”产品上线,融资额度达到近700亿元。
第二,“信易贷”平台的建设让银行更快、更便捷、更低成本、更精准地获取更多客户,进而进一步下沉客户服务,帮助银行跟地方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信易贷”平台试运行半年以来,入驻平台企业已经超过了9000家,完成了超过2000笔信贷。
第三,积极探索政务数据的共享开放模式。厦门在2002年就建立了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随后也建立了相关的应用共享机制办法,“信易贷”平台的建设让信用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为现实,也为信用数据包括其他的政务数据在更多更广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第四,积极探索银行征信和公共信用信息相互融合。目前,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征信和政府部门,这两个信息源分别来自于两个体系。“信易贷”平台是以公用信息信用为基础服务金融机构,同时,平台上本身就会产生银行的征信信息,为这两个信息渠道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
第五,对监测地方经济运行发挥辅助作用。“信易贷”平台上积聚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并产生相关数据,反映企业运行状况,使政府能够及时跟踪企业和经济运行变化和动向,积极出台相应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把政策放到这个平台上又能检验整个政策的成效,为地方经济运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平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 韩家平:
“信易贷”模式仍处初级阶段 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信易贷”实际上是以信用为核心元素的一个创新型的普惠金融产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突破了传统授信审批时只依据经营财务数据分析的模式。“信易贷”基于公共信用大数据和银行的征信数据,进行了融合创新,基本实现了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的互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
第二,“信易贷”模式整合了政府、银行、企业、信用服务机构、信用保险机构等多方力量,通过多方的优势互补开展“信易贷”,起到了很好的综合性效果。
第三,“信易贷”模式基于社会信用体系,以公共信用数据为基础,借助失信惩戒机制,有效加大了对失信贷款企业,包括相关责任人的惩戒力度,可有效控制风险。
第四,“信易贷”模式充分运用了公共信用数据,以及各种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效提升了获客效率,同时降低风险。
虽然各地都在探索“信易贷”模式,有些地方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讲,“信易贷”模式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整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未充分发挥,仍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下一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突破。第一,政策制度的支撑体系亟待完善;第二,“信易贷”依据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分析,下一步需要加大整合与授信有关的公共数据,如税收、海关、住建、社保、水电煤气等相关数据,同时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数据库的互通共享机制;第三,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覆盖全国的“信易贷”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有力支撑各个金融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易贷”相关工作。
在风险分担方面,政府在“信易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中央政府部门应出台支持“信易贷”产品的政策,同时专门设立支持“信易贷”创新的普惠金融产品等;其次,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到“信易贷”产品中来,设立支持“信易贷”的风险补偿基金等;第三,金融监管机构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普惠金融,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进行相关指导和考核,调动其积极履行义务;最后,发挥行业组织的推动作用,包括指导中小企业建立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合规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为中小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