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信用监管正在加码,大的背景是“房住不炒”。
众所周知,在过去若干年的房价飞速上涨中,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至于信用之差更是为社会普遍诟病。此前新华社的一则长篇报道中这样评述:
在二手房日渐成为消费者购房主流的今天,行业中的大型公司尚且信用堪忧,房产中介行业整体更是面临着全面的“信用塌方”。
房地产中介本质是服务机构,应该从房地产买卖、租赁双方的周到服务中获得应得的报酬,而不是本末倒置,成为行业的操控者,资源的垄断者。这个定位不回归,房产中介行业的信用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因此,从宏观背景看,落实“房住不炒”,就必须加强信用监管。为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有关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乱象专项行动。2018年6月25日,住建部联合七部委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擊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建房[2018] 58号),针对房地产市场乱象,通过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整治投机炒房行为、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行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虚假房地产广告四类行为,并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
在不少地方,则开始尝试将信用手段用到房产中介的管理上。建立中介机构、中介人员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等级评分,将不法中介组织纳入黑名单进行管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都起到了约束中介机构的作用。
但客观地讲,这一工作刚刚起步。在现实生活中,虚假房源、乱扣押金、佣金畸高、霸王条款等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近日,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房产中介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房产中介机构的整体满意度为70.38%,其中安全满意度仅为60.40%,价格满意度为63.40%,服务满意度为64.70%。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多个方面,都有近4成的消费者对中介服务不满意,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样一个现状,离消费者的充分信任相距甚远,也离“房住不炒”的政策方向相距甚远。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广泛、更严格的信用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在信用信息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建设一个全国联网,覆盖全体房产中介企业的信用监管平台,实时对其交易和服务进行追踪,并通过黑名单制度的管理,坚决地将“害群之马”驱逐出市场。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下,房地产暴利时代逐渐落幕,楼市将进入下半场。对于房产中介而言,这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更严格的监管,唯有服务更佳、信用更优者才能真正笑到最后,这是一个自律的时代,是一个信用更加彰显的时代。我们期待经过这样一场暴风雨的洗礼,能迎来了一个房地产中介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新时期,让“信用塌方”不再为人提起。
(点评: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