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菁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各口岸出入境流量持续增多,各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呈现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总体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出入境总人数为480 286 040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7.361%,其中从海港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9 410 702人次,同比增长5.175%[1]。如何分析利用如此巨大的海量数据资源,高效挖掘提取信息价值,辅助边检机关开展查控检查、数据碰撞、分析研判和决策指挥,已经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边检机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
迄今为止,学界对大数据的概念尚未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但通常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存储、搜索、管理和处理的海量复杂的数据集合[3],其具有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四个显著特征。在当今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资源价值作用越发突显,也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资产和社会资源,将会对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方式、流程和手段带来巨大变革,政府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4-5]。因此,边检机关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优化边检勤务组织、提高用警实际效能和提升队伍战斗力的任务也日益紧迫。
海港边检信息化建设则是指在公安信息化的总体框架下,在海港边防检查各个方面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生产力,开发和构建贴近实战的各类海港边防检查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海港边防检查勤务机制的建设过程[6]。在此过程中,边检机关可通过对边检流程的优化重组,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改进服务水平等行政目标。
面对信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口岸管控模式已经难以顺应信息化时代快速顺畅通关要求,边检机关要充分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不断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方向。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为边检勤务工作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边检机关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引入和广泛应用高科技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促进边检工作长远持久发展[7]。
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形势背景下,地方党委政府对边检机关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如何继续提升边检服务保障水平,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大局,更好地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已成为边检机关亟待解决的任务。加之出入境船员及旅客经过长时间海上航行到达港口后,希望能享受高效、便捷、热情的出入境通关服务并立即下船休息、娱乐和购物,这也对海港边防检查站在服务层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港边检站口岸辖区面积较大,港区分布分散,泊位星罗棋布,客观上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整体状况,随着出入境船舶流量增加,管控风险和监管难度日益加大。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引入科学信息技术,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系统,改革创新勤务模式,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提高用警效能效率,才能缓解警力相对不足的难题,实现现有工作模式的高效转变。
当前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影响加重,各种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影响口岸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口岸反恐维稳和“防回流”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加之是在空港出入境检查日趋严格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企图从海港口岸潜入潜出的风险持续加大,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则是边检机关打造顺畅、安全通关环境,实现对口岸安全立体化管控的有力手段。
边检信息数据来源于边检机关执行出入境边防检查业务时收集的基础业务信息数据及其附属信息数据,这类信息数据资源大量存储于梅沙系统、出入境综合数据应用平台、海港勤务综合指挥系统、港口边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海港边检机关业务应用系统中,这些信息数据资源特征与大数据的“4V”特征相符,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的基础条件。边检机关可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将其中蕴含的海量文本、图像、视频、指纹、DNA生物特征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优化组合,提升有效发现和精准打击能力[8]。
在信息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天然的信息处理优势,其价值在于可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对海量数据资源实现高速检索和智能化分析,寻找挖掘蕴含于其中的关联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和数据碰撞,整合分析数据耦合度,积极发现可疑线索,及时进行监测预警,得出数据分析结论,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勤务决策。因此,大数据技术与边检勤务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和同等的价值属性,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当前,公安机关正在深入推进“四项建设”(即基础信息化建设、警务实战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各海港边检机关为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以提高通关效率、强化口岸管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大力整合数据资源,不断节约行政资源,提升用警效能,创新勤务改革,着力加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新型工作模式的构建[9]。这为加强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扎实推进海港边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港边检信息化建设能在全面收集分析出入境数据的基础上,把握边检工作的动态和规律,为边检机关依法履职和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指导,给边检业务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海港边检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制约了其进一步深度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海港口岸维稳管控形势比较平稳,口岸出入境人员成分相对单一,检查员接触的证件种类及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较少,缺乏实践历练的经验和实战检验的机会,容易产生懈怠思想。部分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畏难情绪,很多信息化系统研发启用或者信息化装备配发基层后,基层执勤人员不会用、不愿用和不常用的现象较为突出;学习培训、实际运用信息化系统和设备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脱节,信息化应用难以发挥实际效能。
在信息化建设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自主研发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且往往只是信息化部门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联台搭班”能力不足。加之大部分执勤人员缺乏大数据的工作理念,只满足于证件录入信息的规范和完整,未能充分挖掘出入境数据背后的关联性信息,在关联分析、信息比对和信息碰撞等环节的能力素质相对不足,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形成了大量“沉睡数据”[10]。
海港边检信息化缺乏统一、科学、具体的建设标准,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和整体的战略思维,经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各单位自主研发的系统大部分缺乏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只能满足单个部门小范围的使用需求,扩展到更大范围容易出现各种不兼容问题,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更无法为今后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另外,在经费投入使用中,对那些容易出成绩的前期硬件投入较为注重,而对后期软件系统运维及人员培训则考虑不足,存在着重复研发、盲目投资、实际效能不强、后期维护不力等问题。
当前海港边检站信息化应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方式不智能、效能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口岸监控镜头未实现全高清覆盖,机位周边遮挡物过多造成监控存在盲区死角,且监控图像画面模糊、夜间能见度低、故障率较高,不能准确地捕捉预警信息,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工作已在旅检口岸全面铺开,但在海港货检口岸相关系统建设仍处在滞后阶段,且我国非法出入境人员生物特征信息资源库建设还不完善,仍存在数据信息更新缓慢、利用率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边检查控工作的时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各口岸联检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联动机制,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存在部门壁垒和各自为战。相关部门的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整合程度不高,系统之间缺乏关联,对接标准不统一,造成大量数据资源处于分散存储、独立使用的状态,没有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大大降低了出入境基础数据应用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难以形成有效的口岸管控合力。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港边检机关要牢固树立数据信息主导管控、引领实战、指导业务的理念,加强执勤人员的思想教育,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数据敏感性,强化情报意识,提高查控预警能力和核查甄别效率,如通过案例点评、网络课堂、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认识、更新理念。要丰富培训形式,充分利用边检网络学院、电子课件、理论期刊等多媒体培训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热情、提升能力素质。
要以打造“全能型检查员”为抓手,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业务骨干培训,要大力引进、挖掘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完善大数据人才智库,充实大数据应用技术力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效能。要强化船舶基础信息数据深度融合,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海量数据信息开展关联分析、碰撞比对、态势预警和决策提示,深挖数据利用价值,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实现信息数据深度融合和实战应用。
海港边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充分调研的客观基础上,尽可能贴近海港边检业务实战需求,按照“统一规划、需求导向、创新应用”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完善统一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合理地开展,并保持不同阶段建设的连贯性,加强信息系统后期的定期更新和运维保障,切实发挥信息系统的实战作用,形成科技管控的合力和战斗力。
要大力强化技术支撑,实现先进信息平台与传统工作模式的有机结合,要加快集成数据系统建设,整合主要数据信息平台,以港口边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积极做好船讯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船舶监控管理系统(VMS)的整合接入与综合应用,实现对船舶动态的实时监控和精确管理。要紧紧围绕效能用警和科技创新两个方向,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智能港区管理模式,充分借助图像识别、智能监控、远红外报警等科技手段,实现对口岸管控的重点区域、重点船舶、重点人员的智能化识别、监督和管理。
要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基础上,按照“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工作原则,继续推动建设标准统一的电子口岸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电子数据的纵向对接和办公系统的横向互联,全面实现出入境运输工具、人员、物品、货物监控、查验、放行等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实现各类出入境数据记录数字化、出入境信息研判预警实时化和执勤一线检查验放便捷化,最终达到互认、互助、共享的执法目的,从而形成有效的口岸管控合力。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港边检机关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着风险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的局面。为深入提高海港边防检查服务水平、创新海港边检勤务模式改革和推进口岸立体化管控体系建设,海港边检机关应当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以深入推进“四项建设”为牵引,以打造“全能型检查员”为抓手,紧盯形势任务和实战需求,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大力提升思想站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能力素质,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健全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打造统一数据应用平台,加快推动我国海港边检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质量和实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