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茹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爱国主义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最大,集中表征着中国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感,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首先,爱国主义一种情感,是每个人、每个民族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具体表现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土地和河山的热爱感,对自己同胞的依存感等等。同时,还集中表现为一种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国家在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勇气和精神。
其次,爱国主义可以作为一种道德尺度和评价标准。一个阶级、政党、集团和个人,如果它的言行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便是热爱祖国的体现,应该给予其道德上的肯定和褒扬;反之,一个阶级、政党、集团和个人,如果它的言行损害、出卖了国家利益,那就应该给予其道德上的鞭挞和谴责。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再次,爱国主义是人生的一种精神支柱和价值信仰。每一名国家的公民都把应祖国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寄托,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才会获得安全感,才会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明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是一个不断由狭隘的爱国主义走向广义的爱国主义的过程。
首先,爱国主义萌芽于秦朝之前。在古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各诸侯国间、各民族间不断争取团结、融合和统一。从夏朝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华民族统一的凝聚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那时候的国家概念主要指的是氏族部落或各诸侯国的领地,爱国思想是基于自己氏族部落的立场来看待的,主要表现为对故土,邦国的热爱,这也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萌芽阶段。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离骚》中表示为了祖国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即使后来屈原因馋言而被疏远、被放逐,即使楚国的政治形势很令他失望,但他终究还是对祖国依恋不舍。其爱国思想还体现在对广大人民同情热爱中,当他听到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时,他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同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教育弟子时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表现出孔子情系家乡故土、心系祖国安危的朴素爱国主义思想。
其次,爱国主义成为贯穿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的永恒的价值追求开始于秦朝之后。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爱国主义便成为贯穿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的永恒的价值追求,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众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甚至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从中国历朝历代的诗词作品中,中华民族爱国精神可见一斑: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从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历朝历代中华儿女心忧家国,保家卫国的情怀。
第三,表现在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当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备受西方列强蹂躏欺凌的时候,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鲜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是与忠君思想相联系的爱国主义,“虎门销烟”的壮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体现出了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临危不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是与三民主义要求相结合的爱国主义,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为实现中国的民主、独立和富强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总之,自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前后相继的爱国救亡的重大活动,从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英雄人物和业绩。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也使一批有先进思想的进步人士逐渐获得这样一个共识,时代和中国的社会条件变了,救国救民必须有新的价值取向。
第四,中国共产党产生之后使传统的爱国主义同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20 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了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赋予了爱国主义精神新的内涵。传统爱国主义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而且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李大钊等无数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之时、在救国征途上抛头颅、洒热血,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钱学森等无数共产党人在国家贫困落后之际,在祖国建设的艰难时期不畏艰辛,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为实现国家富强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90 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史诗,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表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 周年大会提出:希望大家坚守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总之,爱国主义所表现出来的为家国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准则,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精神也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