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建设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组建了“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举全省之力打造体制机制的改革先锋、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和先行先试的平台。示范区成立两年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和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改革攻坚,先行先试,积极构建现代治理体系,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现代产业布局加速,为全省域转型综改试验探索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区经验。
示范区根据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发展思路,精简整合和科学设置其管委会内设机构,重点突出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在内设机构设置上,不要求与省、市职能部门上下对口设立。整合后的管委会由原来的6 个合并为1 个、内设机构从52 个缩减为12个、事业单位数量从79 个裁减为29 个、机关编制数更是从453 名降至130 名,领导班子成员从34 名减为8 名,大幅精简了机构体积,压缩了管理层级,淡化了行政色彩。并且在满足园区需求又对接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在各园区单独设立事业服务中心,将服务直接落实对应到园区企业,从而实现了管理体制由“权力型结构”向“服务型结构”的转变。
在职能配置上,根据机构编制部门赋予的职权,推行内设机构调整备案制,在“三定”范围内,机构更名、编制调整、职能划分、人才招聘、薪酬设置等事项按照实际发展需求由示范区自主确定。为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加强项目全程跟踪服务职能,理顺和强化招商引资政策制定、项目招商谈判、项目落地跟踪的一条龙服务理念,综改示范区根据新机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机构职能配置,现已形成了投资合作部、投融资促进中心双部门负责招商。项目促进部负责项目建设、创新发展部负责企业经营、各园区事业服务中心负责物业保障,实现了在项目引进、建设、经营、保障、创新方面的全流程精准服务,建立起了针对项目和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服务企业的效力。
示范区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为统领改革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落实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的若干意见》为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在省级层面形成了“1+2”的政策顶层设计,以此支撑示范区全方位推动政策的落实和制度的持续创新。按照顶层设计,示范区又通过四个层次的集成创新制定出台了26 项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并且在先行先试两年来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改革创新实践,进行二次改革,全面修订完善,形成了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兑现模式(普惠类、培育类、协议类)、“一网通办”四个层面的全新政策实施兑现体系,推动政策制度体系建设进入科学、规范、高效体系化运行新阶段,充分发挥着政策制度引领力。
示范区优化用人机制,实行“三制”改革,即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坚持重实干重实绩,实现绩效工资总额与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直接挂钩,部门、个人绩效与部门业绩、考核结果、企业评价相挂钩,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激发服务企业热情和干事创业潜能,完成了全员“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及中层干部、职员聘任工作。
示范区作为省委省政府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试点,于2017 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双承诺制改革,建立了“政府定标准、企业做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新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按示范区规定在水土保持、取水、环评、节能、施工前置条件等方面做出书面承诺,即可入场进行试桩、地勘等开工前准备工作,减少企业等待时间,促进项目早开工投产。与此同时,示范区通过完善项目会商、联审、联勘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承诺在土地公开出让的46个工作日内,办结全部审批手续,从而实现政府审批速度快于企业前期准备速度的目标,强化政府在企业申报项目过程中靠前服务能力。改革后,示范区企业自行办理事项缩减约80%,开办时间压缩至3 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实现“30 证合一”,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投资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缩短为33 个工作日以内,比省政府要求的45 个工作日还压缩了27%,大大提升了投资效率,示范区审批效率和质量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示范区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等为牵引,在全省率先打造出“四个一”管理服务模式,即一枚印章管审批:从优化流程、压缩环节、协同共享等方面入手,对审批事项进行深度调整,将原来50 项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办理,用1 枚审批专用章代替原来的26 枚公章,破解过去费时间费成本的“编报评批”难题;一个大厅管服务:以政务服务大厅为办事平台,提供企业注册、投资建设、科技创新、日常运营、政策兑现、问题诉求等9 大类246 项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一支队伍管执法:按照“归并同类事项,精简行政处罚”的原则,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将涉及住建、地震、城管、安监、人社、发改、林业等9 个行业和领域的共计338 项行政处罚权,全部集中到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减少同质检查和重复检查;一网通办管效能:系统突出示范区主业,150 项行政审批以及政策兑现、项目推进等涉企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在服务企业内容、量化程度、涵盖范围方面做到了最大化。“四个一”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对企业的系统专业高效服务,走在了全国前列。
示范区还打造建立多个深度服务企业的平台体系,“一网一线”企业服务平台,在微信网络平台开通了“综改服务”公众号,设立了7199678 企业服务电话热线,实现与区内企业的咨询对接、服务对接、信息对接、政策对接的“四对接”服务;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与省、市科技平台联网,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文献检索等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即“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太原)示范基地”,提供国内外科技成果展示查询、评估评价、技术交易、创业孵化及融资等服务;咨询中介服务平台包括线下咨询中介园和线上电子竞价交易平台,引进咨询、评估、监理、设计等7 大类31 种中介服务机构120 余家;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破除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壁垒,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旨在为园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服务以及普及国家、省市、示范区科技政策等服务。
示范区积极探索招商引智新模式、新途径,形成了“龙头企业+研发平台+配套企业”“产业基金+项目”等一套精准、成熟、高效的招商方式。同时建立产业培育计划,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为优质企业量身定制土地、厂房、研发、技改、人才等“配方式”政策,推进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在多要素集成驱动下,示范区新兴产业积聚效应不断显现,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4 个年产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已显现雏形,现代物流、军民融合、大数据、先进制造、食品加工、低碳研发6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已基本架构,为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引擎奠定了良好基础。
示范区加快支持产业持续发展的研发机构建设,通过招商引智引进一批,政府主导建设一批、企业自主组建一批的方式和手段,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引进了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还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重点对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研发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扶持,使得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到全省的1/3。
示范区重视存量企业提质扩能,推动部分企业项目加快技术转型升级,提高产量和效益,区内的锦波生物Ⅲ型人源胶原蛋白,江铃重汽中卡、富士康新一代智能移动通信终端升级换代、蒙牛5 条高端奶生产线,新能源汽车、阳煤现代煤化工装备、太重高铁轮对组齿轮箱生产线、中电科第三十三所电磁防护材料等60 个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为示范区二产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示范区积极主动的引导配合下,青岛啤酒新增易拉罐生产线项目于2018 年初立项,5 月底即投产,创造了该企业全国同类项目的最快速度。
经过两年多深度改革创新,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非煤产业增值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后劲十足,高速高质发展态势已经显现。这充分证明了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在推进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思路、举措的实效性,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探索了实践经验,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现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