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1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努力当好答卷人,坚决做好新时代的政治、发展、扶贫、生态、党建等方面的考试题。
共产党是政治组织,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不讲政治、不重政治、不要政治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就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首先,我们要在讲政治上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切实做好新时代的政治答卷。
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学习应该是政治理论的学习。思想上的清晰、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都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科学理论既不会在我们大脑里固有,更不会自己跑到我们的大脑里,而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刻苦认真学习。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必然也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谆谆教诲,切实加强对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好、领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这一当代最重要、最科学、最前沿、最系统、最管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统一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素质、指导我们的工作、推动我们的实践。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六个字上下功夫,其中,学懂是基础,是前提,学都没有学懂、学深、学好,就无从谈起弄通,更不可能做实。学好未必能做好,但是,做好必须首先要学好。学习领会好是贯彻落实好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认认真真阅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论著,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勤奋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方面做表率、当先锋。
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的第一建设。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很多角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最重要、最本色、最关键的角色,既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更不是老师和学者,而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以先进性为本质属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是我们的第一政治身份,我们的第一政治角色。
1991年,在苏联解体的前夕,研究苏联问题的美国专家科茨曾非常纳闷地问一位苏联高级官员:“您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员?”这位苏联官员毫不掩饰地回答:“我当然是共产党员,否则,我当不了苏共的高级官员,但是,我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这位苏联高级官员虽然组织上早已入党,身居高位,但实际上他没有认清自己的第一政治身份,更没有进入自己的第一政治角色,用一句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说,“组织上已经入党,但是思想上根本没有入党。”类似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也并不少见,周永康、徐才厚、白恩培、仇和等都是共产党员,而且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但是,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的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对自己的政治角色,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进入不好等问题,在我们不少同志身上也有反映。我们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无条件地认清“自己是中共党员”这一政治身份,随时随地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警示自己、提高自己,不折不扣地进入中共党员这一政治角色,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一点一滴都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中央反复要求全党同志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增强自己的政治觉悟、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随时随地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重政治、始终如一强政治。“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毛主席的一句至理名言。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必须牢记政治这个生命线,把握政治这个生命线,注重政治这个生命线。
政治意识不够强、政治站位不够高、政治工作不够好等问题,在我们大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不忘初心、维护核心、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严肃地解决整改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觉悟,凡事都要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摆在我们心中最高最重要的位置,永远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为国奉献。
我们党一贯要求全党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达此目标,最根本、最关键、最具有前提性的要求是要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如果立场站偏了、站歪了、站低了、站错了,观点就很难正确,方法就很难科学。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首诗叫《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得出的结论是“岭”,“侧看”得出的结论是“峰”,而且“远近高低”也不一样;如果完全站在自己个人的立场上,自己看自己,坐井观天,就很难看到任何真实的东西,很难认识任何事物的本真,很难得出任何正确的结论,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貌似写山水的诗,把“立场决定观点”的道理讲实了、讲透了、讲到位了。这也是这首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事当前,站在什么立场上观察这件事、对待这件事、分析这件事、处理这件事,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很多问题,站在局部、个人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与站在党、国家、人民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同,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有些热衷于吃吃喝喝的干部认为“不就是吃点喝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吃吃喝喝,绝对不是小问题。”吃几顿饭肯定吃不垮江山,喝几瓶酒肯定喝不倒红旗,但是上上下下都这么想、左左右右都这么乱、大大小小都这么办,你吃我吃他也吃,今天喝明天喝后天也喝,大家都热衷于吃喝玩乐,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形成风气,江山肯定保不住,红旗肯定扛不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今天你从雷峰塔拿一块砖,雷峰塔不一定会倒;明天他也拿一块砖,雷峰塔也不一定会倒;后天你也拿一块,雷峰塔也不一定会倒,但是,你拿我拿大家拿,今天拿明天拿后天拿,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雷峰塔就非倒不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得正,才能弄得清;只有站得稳,才能把得住。我们领导干部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心中永远装着党和人民。没有站对立场、没有站好立场、没有站稳立场等问题,在我们大家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同志,没有站对立场,总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评判是非,辨别善恶;有的同志没有站稳立场,随风摇摆,随波逐流,骑墙漂浮,模棱两可,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鲜明的观点。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永远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说在一起、干在一起。
毛主席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们党一贯非常重视纪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纪律建设、规矩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全党“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而且把政治规矩建设摆在首位。
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不讲规矩的人和事很多,破坏规矩的人和事也不少,请客送礼、吃喝玩乐、跑官要官、吃拿卡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等等,都是不讲规矩、不重规矩,甚至是破坏规矩的具体表现。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形成和蔓延方面,我们云南省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我们应该勇敢面对,认真反省,切实整改,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不以规矩则废,国不以规矩则乱”。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规矩意识,做遵规守纪的带头人、带领人、带动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宪法》对普通公民都明文规定了权利和义务,义务其实就是一种责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承担责任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我们要担当的责任很多,其中政治责任是第一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没有担当的精神,没有担当的能力,没有担当的胆识,就不应该当共产党员,更不应该当领导干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既有不想担当的问题,也有不能担当和不会担当的问题,还有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的同志,就不想担当,有问题就躲,有困难就绕,有麻烦就退,有矛盾就让;有的同志,就不能担当和不会担当,学识不够,能力不足,无论主观上怎么想,客观上担当不了;有的同志,就不敢担当,好事可以做,实事也可以办,但就是不敢管坏事,不敢碰难事。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意识,提高政治担当能力,增强政治担当精神,落实政治担当责任,努力做想担当、能担当、会担当、敢担当的顶天立地的人民公仆。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绿色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高效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不了、发展不快、发展不好,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做好新时代发展的答卷,必须重点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开拓创新三道考题。
改革给中国带来了过去的辉煌,继续深化改革也必将铸就中国更大的辉煌。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大各方面的改革力度,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第一,要切实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大幅度提高供给质量。第二,要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三,要有效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真正做到“政府投资,银行贷资,盘活存资,利用民资,引进外资,市场融资”六轮全面有效驱动。第四,要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国有企业的活力。第五,要有序深化房地产领域的改革力度,确保房地产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所谓开放,说到底,就是六个字:“走出去,请进来。”这两方面,云南省都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些方面差距还很大,甚至还没有破题。说得再具体一点,“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大,“请进来”的力度还不够。不要说与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相比,就是跟贵州、广西、重庆等我们的周边省市自治区相比,也会相形见绌。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中国500强,真正在云南实际投资设厂办企业的,真还不算多。
因此,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面,我们要更加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落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都不敢想,想都没想到,想都没想清,会有做到的可能吗?我们现在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人云亦云的东西太多,创新的思路、超前的谋划、前沿的理念、切实的举措太少。此外,要加大工作力度。引进人才、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等,不能说云南没有做,都做了,但是,与中央的要求、与做得好的省市自治区相比较,力度确实不够大。为此,要敢于正视问题。不敢正视问题本身,就是不够解放思想的反映;敢于正视问题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表现。同时,要狠抓落实落地。“一打纲领不如一步实际行动”,邀请很多客商,轰轰烈烈地签100个意向性投资协议,不如实实在在地落地落实一两个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就没有希望,就没有前途。不创新就落后,甚至落伍。云南的落后,就是创新的落后;云南的困难,就是创新的困难。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唯有创新才有未来”的意识,制定出台更多更实的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有效举措,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不了贫,就建不成全面小康社会。扶贫是一个考卷,也是一个难考卷,同时,也是一篇非做不可且非做好不可的必作题。脱贫致富,短期靠资助,中期靠产业,长远靠教育。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加大投入、培育产业和发展教育三大考题。
贫困,就是没有钱,有钱就不叫贫困。所以,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加大投入。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光靠开大会、下文件、做动员、派干部、填表格,贫困问题是肯定解决不了的。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厉行节约,把更多的财力投向脱贫致富的主战场。
没有产业的城市,无论马路有多宽,大楼有多高,都会变成空壳城市;没有产业的农村,无论外墙刷得有多白,标语贴得有多高,都会变成空心新村。城市,有产业,才可能有就业,有人气,有税收;农村,有产业,才可能有生计,有收入,有希望。没有产业,一切都没有基石,一切都不可持续。因此,我们必须着力培育产业,把培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终身之计,在于树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长远都要靠人才,而人才要靠教育。正因为如此,我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的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不仅给钱给物,解决不了问题,即便是送给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也不能得到持续发展。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教育。把人教育好、培养好、管理好,没有钱,自己会去找钱;没有房,自己会去盖房;没有产业,自己会去发展产业。与此相反,如果没有把人教育好、培养好、管理好,有钱都只会吃喝,有房都会卖掉,有产业都会败掉。因此,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要优先发展教育;越是贫困的地方,越要在教育上舍得花钱;越是人才紧缺的地方,越要不惜重金培养和引进人才。
人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更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上,而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过去是、现在是、今后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破坏自然生态,就是伤害人类自己;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强化一个观念、注重两种发展,做好三项工作、突出四个重点”四道考题,坚决做好保护生态这篇答卷。
所谓“强化一个观念”,就是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只有牢固确立并不断强化了这个观念,我们才能认清保护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科学谋划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举措,积极主动地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过去相当一段时期,我们重开发轻保护,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治污,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依笔者之拙见,不少地方和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被动被迫的。因为中央的要求很严、督促检查很实、问责力度很大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中央的要求松一点,督查虚一点,问责力度小一点,工作马上就会放松,局面就会恶化,生态环境就受到污染和破坏。这与我们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不少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观念。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文件、开会部署、培训教育、媒体宣传、理论研讨、组织宣讲等多种形式,使各级领导干部都牢固确立并不断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真正把这一科学理念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为积极主动地做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所谓“注重两种发展”,就是注重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发展,肯定不行;乱发展,也肯定不行。所谓“乱发展”,就是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既要持续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如果不能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环境肯定好不了,即便改善了,也会重新变坏,甚至会变得更坏。
就是着力做好转变方式、改善结构和注重创新三项工作。如果不能把发展方式由主要靠低成本、拼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靠提高人员素质、注重科技创新、改进管理模式的集约型发展方式,就很难持续发展,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同时,要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的产业、产品、产能,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兴的产业、产品、产能。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调整经济结构,核心的问题都是要注重创新。没有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等等,什么转变发展方式,什么调整经济结构,都很难做到。
就是突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四个重点。保护环境,需要做好的工作很多,衡量的指标更多,但是,重点应该放在与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天蓝、地绿、水清、气净这四个要点上。打蓝天保卫战,就是要保证蓝天白云。在蓝天白云下生产生活,连心情都会好许多。除了天蓝,还要地绿;地不绿,天很难蓝,水很难清,气也净不了。现在,我们的土地污染很严重,对此,我们必须切实加以重视和改进。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清澈干净的水,几乎可以说就没有一切。空气的污染现在也很突出,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雾霾。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努力工作,切实改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切实做好以上各项考卷,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是我们做好任何答卷的根本保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领导,任何答卷都答不好;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任何考题都做不好。要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伟大,我们必须切实做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和纪律建设七大考题。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中首要的根本性的建设。只能不断强化,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这里就不再冗言赘述。
思想理论建设是基础性、先导性的建设。共产党的先进,首先是思想上先进,理论上先进。必须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教育我们的干部,推动我们的工作,指导我们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几条是:理论资源丰富、群众根基扎实、组织结构健全、社会精英聚集。其中,组织结构健全,几乎是全世界所有政党无与伦比的。我们必须继续把这个考题做好,把组织建设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越来越充满生机活力。做好组织建设的考题,应该在这样几个要点上下功夫——即做到有群众的地方都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都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都有活动,有活动的地方都有成效。
作风问题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无论是一个政党,还是一名党员,作风不正、作风不实、作风不好,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延安时期的整风,就是整顿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顿作风,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都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党的十八大以前,我们党也曾多次提出要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但是,毋庸讳言,实际上没有真正完全做到。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规章的不断落实落地,党风得到了非常明显的转变和改进。当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依然还存在,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得更纯、更正、更实、更好。
制度建设是更关键、更长远、更重要的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人不以规矩则废,国不以规矩则乱”,“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制度规章日益健全,规矩规范显著加强。但是,制度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制度建设,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把党建设得更加伟大。
腐败,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对我们党的威胁最致命。党的十八以来,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正在向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方向迈进。但是,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的认识还要再提高,信心还要再增强,工作还要再强化。
毛主席教导我们:“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领导好,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们必须不断强化纪律意识,不断完善各种纪律,党员要模范讲纪律守纪律,领导要带头讲纪律守纪律,大家都要自觉讲纪律守纪律,万事都要严格讲纪律守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