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措·问题·策略

2019-01-26 06:12:13李兴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富民街道农村

赵 春 李兴德

(中共富民县委党校 科研科,云南 富民 6504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为全面掌握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调研组深入研究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以期推动富民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

富民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近郊县,位于昆明主城西北部,距主城23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为川藏、滇北入滇中重镇昆明之要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全县国土面积993.76平方公里,辖2街道(永定、大营)5镇(罗免、赤鹫、散旦、款庄、东村),75个村(居)委会,494个自然村。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5.26万人,乡村人口10.45万人,占总人口的68.5%。[2]富民县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饶,“春有樱桃艳、夏有杨梅红、秋有苹果香、冬有桃子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花开不败是富民特色农业的写照。党的十九大以来,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面貌得到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强化乡村振兴政治保障

党的十九大以来,富民县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及时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规格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为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以大营街道、散旦镇为代表的各镇(街道)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例如,大营街道将本辖区内1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纳入区域化党建工作,组建“大营街道党建联盟”,在社区建立大党委,着力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乡村振兴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

(二)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积极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培养造就一支“六有”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为富民县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人才保障。以永定街道、大营街道、散旦镇为代表的各镇(街道)重视村级后备干部和乡土人才培养,可谓亮点纷呈。例如,散旦镇把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实施新乡贤新村民“内培外引”工程,培育各类乡土人才为散旦新乡贤,聘请外地企业家、退休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为散旦“新村民”,通过下乡担任咨询顾问、志愿者、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散旦乡村振兴。

(三)争取项目支持和“试点”申报,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富民县把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和“试点”申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先后确定为昆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县及抵押贷款试点县、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四位一体”项目建设试点县、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等。例如,永定街道南营村借助交通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通过项目支持和村民自筹成立“南西桥草莓庄园”,是一家集餐饮、住宿、泡澡、游泳、棋牌、烧烤、KTV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庄园,逐渐成为县内外闻名的乡村旅游品牌。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增加了群众的家庭经济收入。2018年产生100万元利润,预计2019年起,年利润在300万元以上。

(四)“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民生活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富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培育富民产业,持续改善基础条件,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县农民收入水平连续5年实现9%以上增长,201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56元,增长8.7%,增速在昆明14县市区中排第6位。

二、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统筹整合还需加强,资源要素支持尚未形成工作合力

富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处于探索阶段,县级已经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但镇、村两级尚未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项目库是重中之重,各镇村普遍反映缺乏资金、技术和专业规划人才。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县镇两级财政紧张,公共财政向“三农”投入少,乡村振兴投入主要依靠项目和“试点”申报。县级对镇(街道)推进乡村振兴的考核制度,尚未建立。部分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乡村振兴要求,视野不够开阔。调查问卷显示,相当多的镇村干部不重视学习,不关注政策走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还停留在政策表面;都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么抓,工作中没有抓手。

(二)基层财力紧张,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各镇村干部职工普遍反映,基层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县级核定给各镇(街道) 的经济社会发展资金多年未作调整,分配到各镇(街道)的资金极为有限,仅能维持基本工作的运转,难以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例如,2017年,大营街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16万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5%左右,县级安排了350万元的社会发展资金,仅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不利于调动镇(街道) 的积极性。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例如,本该由县级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能很多由永定、大营街道承担,永定街道仅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需要投入资金150多万,大营街道的支出为120余万元。

(三)农业发展的产业支撑不足,“富民不富”尚未根本改变

富民县的现代农业刚刚起步,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深加工不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少、小、弱,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知名品牌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90%以上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杨梅“丰产不丰收”时有发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截至2017年底,全县73个村委会中,集体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有52个,占71.2%,“空壳村”较多,有示范作用的村集体经济少,带动农户致富作用微弱。2017年,富民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2元,在昆明14县市区中仅排10位,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四)基础配套设施滞后,文农旅融合要素不全

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富民村庄分布不均衡,农村交通、水利、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景点的道路、水电气配套设施还需要加强,某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差、酒店餐饮设施亟待完善。各镇(街道)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高,生态果蔬采摘和农家乐观光休闲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食、住、游、购、娱等休闲旅游要素不全,导致游客在富民县停留时间短,黏性消费少。东村、款庄、散旦三镇位于富民东部,交通不便,难以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

(五)生态宜居尚需努力,“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总体来看,富民的村庄普遍有规划难落实,村庄建设边界不清晰、容貌杂乱无章,村民私搭乱建、无序建房屡禁不止。很多村组道路是土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既影响村庄环境,又影响村民出行。很多村组没有路灯,一到夜晚,一片漆黑,给村民出行及过往车辆带来不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大多数村庄无公共停车场。农村垃圾面源污染未得到全面治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力度不够;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药、化肥、地膜过度使用。

(六)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问题突出,存在学习精力和热情不足,不能适应乡村振兴要求,谋事、干事、带头致富等缺乏远见和热情。村规民约不健全,大部分村的门前“三包”责任订在门前,但落实不到位,“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有力抓手,群众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严重,不良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反差明显,铺张浪费、攀比成风、邻里不睦、厚葬薄养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富民县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

(一)强化党建引领,高位统筹推进

1.实施三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实现高位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性、长远性课题,涉及面广,要高位统筹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要素。一是切实加强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镇村两级应及时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参照县级规格,由镇、村两级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形成县、镇、村三级党政“一把手”齐抓乡村振兴局面。二是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县级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分工明确,精准发力,上下联动、分级负责,部门协作、有力高效。三是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县级财政要加大对“三农”倾斜投入,提升镇(街道)财政预算管理能力,对已经到期的《富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按照权责匹配原则,科学划分县与镇(街道)的财权与事权,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适度挂钩,充分调动镇(街道) 的积极性,减轻基层财政支出压力。由县农村农业局负责涉农项目资金整合。

2.组建富民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以智库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建议组建富民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由县政协承办,发挥好县政协是富民县最大的人才资源库,以及层级高、协调强的独特优势。明确组建思路:一是该中心由县委县政府主导,县政协承办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二是主要功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性咨询、策划、设计、论坛等服务。三是人员配备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由县政协派出专职人员,负责研究中心的组织协调、日常事务、项目拟定和成果评估,兼职成员以政协委员为主,由县政协在全市范围内选聘。四是采取项目管理方式,根据项目评估,领取相应专项经费。成立县级智库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尝试,在昆明全市乃至全省是第一家,基本不增加人财物支出,可以确保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3.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以项目支撑和“试点”申报破解财政收支困难。富民县要围绕国家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导向,借助外力发展乡村产业,积极包装策划申报项目,争取获得上级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梳理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项目和“试点”申报,及早做好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准备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和“试点”进入国家、省、市项目,确保与国家和省市同频共振,实现政策无缝对接、响应及时。申报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抓好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创建工作。

4.建立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要构建对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的党员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规划

1.立足县情,科学编制规划。充分立足富民县情,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县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和专项规划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针对各镇(街道)在编制规划中反映的财力、技术和人才匮乏,县级部门要加大指导支持和培训。争取列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首批试点县。

2.以项目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项目库。根据富民县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经济水平,明确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方案和标准,结合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广泛征集项目,论证项目,积极动员镇、村力量参与项目库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项目库。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每年在县级项目库中选一批优质项目重点支持,全面提升项目库建设质量水平。

3.重视富民东部三镇统筹规划,实现县域均衡发展。抢抓武倘寻高速公路和昆倘高速建设机遇,加快富民县东部三镇发展,形成富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东部三镇规划发展,实现产业发展集群式、互补型拓展,避免单打独斗或碎片式发展。全力保障武倘寻高速富民段和昆倘高速顺利施工,上下联动,按期完工。

(三)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做优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产业兴旺,关键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围绕富民县产业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推动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进苹果、杨梅、林下土鸡等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牌”。建议县级成立“三品一标”工作领导小组,把“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镇(街道)的绩效考核,形成县、镇两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深入企业(合作社) 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服务,兑现资金扶持和奖励。发挥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的作用,开展二维码扫描识别溯源,逐步建立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制度。

2.以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提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水平。由于“缺乏技术支撑,散小分布的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能有效对接”,[3]富民县杨梅由曾经的“高价果”到近几年出现“丰产不丰收”“果贱伤农”。“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乡村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农民利益,贵州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值得借鉴,即龙头企业做市场、建品牌,下订单给合作社;合作社覆盖全体农户,负责种养环节,农民不承担市场风险。”[4]“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要求富民县特色农业双向发力,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实行优惠鼓励政策,培育引进优质龙头企业、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3.处理好农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的问题。一是重视富民县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点农产品冷链仓储地点;动员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建设冷链仓库,拓展保鲜冷藏运输物流体系,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到富民县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二是加快建设富民县农产品集散批发市场,打造农产品集散批发外销平台,下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农产品生产加工、电子商务等业务板块,吸引企业(合作社)入驻,形成订单农业。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加大电子商务公司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4.着力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继IT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5]马云曾说:“未来能打败我和阿里巴巴的,一定是健康产业。”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一是要抢抓昆明市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机遇,争取列为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县,吸引更多的昆明主城区人口来休闲旅游、康养消费和生活居住。二是要着力打造富民县“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的全域旅游形象。明代著名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曾经盛赞富民县“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根据“县域景观化”的要求和全域旅游理念,围绕“昆明最美后花园”定位,把富民全县当作景区来规划、建设、经营,让富民旅游名片唱响全国。三是要加大宣传“天籁小水井”苗族文化,把小水井打造成集旅游接待、生态餐饮、苗族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特色村寨。红军长征两过富民,留下了战斗足迹和丰富文物,以及很多动人的故事。按照由点到面的理念,逐步开发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和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富民县关于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行政村配建公共厕所。加大村内道路硬化,合理规划村内停车场。加快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察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严格执行“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对于创建达标行政村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的规定。积极争创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

2.调整优化美化村庄。依托富民县山水资源禀赋,统筹规划与整体建设,改造提升富民县乡村环境,合理布局乡村空间、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要充分挖掘富民县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特色,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

(五)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1.以创建为突破口,引领文明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及“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村乡风文明。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树立勤俭节约、诚信重礼的文明新风。对创建成功的文明村,兑现奖励激励,奖励资金严格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做到专款专用。

2.重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形式,讨论制定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从而达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的。对工作开展好的村组和村民给予奖励,形成奖得心动、罚得心痛的良好运行机制。

(六)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带头人,坚决调整撤换不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拓宽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区域联动。重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全职村级后备干部。

2.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把培育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建立县镇村三级“乡贤”协会,健全完善乡贤政策体系和考核管理办法,实现乡贤工作机制化、常态化。

3.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亮点工程。争取项目扶持村集体经济,确保每个镇(街道)都有1个以上集体经济样板村,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探索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通过产业带动、资源开发、城镇拉动、招商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强化制度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服务、监督等机制,防止内部少数人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让农民合理分享集体经济增值收益。三是重视培养带头人。富民县南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关键的是人,村干部要敢想、敢闯、敢干。要坚持把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的人选拔到村领导班子或聘用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管理岗位上来。

(七)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1.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富民发展的交通瓶颈。着力解决昆武高速富民段过路费过高的问题,力争早日启动昆禄公路富民县城至昆明西北三环段二改一项目,使富民县真正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启动安富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提升优化农村路网结构。

2.办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合理增加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数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就读环境。由县教育局根据需要,在永定或者大营街道核心区,尽快启动建设高标准的富民县第二幼儿园。新建永定二小,解决永定小学因人口倍增带来的教育教学压力。恢复款庄中学高中部,方便款庄、东村、散旦三镇学子就近就读高中。支持办好昆明行知中学(富民),扩大其在全市的知名度影响力。

3.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富民县农村综合改革,积极争取试点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高标准支持散旦镇省级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实验项目,打造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样板。推进以“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拓宽贷款抵质押资产范围,及时解决抵押贷款利率高的问题,降低贷款成本,提高农户贷款积极性。

4.强化培训,全面提升“三农”工作队伍素质。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6]为目标,适时举办各类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全面梳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

5.广泛宣传,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微信公众号、官博、博客、QQ等自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介富民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富民街道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09:56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热闹的街道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12
热闹的街道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湖南农业(2017年5期)2017-05-13 09:24:30
风居住的街道
琴童(2016年7期)2016-05-14 10:58:55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