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怀忠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就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这标志着实现中国梦成为全党共识。要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其实现之魂。
古代之中国,中华民族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文明,成就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过去的荣光。伴随近代中华民族的衰落,这一荣光逐步消失,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几千年中华民族沉浮历史的应答。
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为唤起全民族抵抗自觉而提出的一个政治概念。它是1902 年梁启超首次提出的,“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2]由此,中华民族逐渐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凝聚与象征被世人接受。虽然作为概念,它是在近代才提出来的,但就其所包含各民族的内容来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梁启超当初提出这个概念时,就明确把它界定到上古时代,费孝通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3]几千年来,通过辛勤劳动,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农牧业、手工业、宗教信仰、城市建筑、哲学、艺术、文学、天文历法、数学、科技等各领域都可以看到这一文明的印记,尤其是“四大发明”,更是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以降,由于西方列强的肆意侵虐和晚清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近代“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4],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日益走向衰落。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更是进入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时代。毛泽东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5]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二者辩证统一,前者是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后者是目的和归宿,只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
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6]为重振中华民族,先进的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先后提出“振兴中华”“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等一系列富有感召力的口号。
1.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复兴”。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在创建兴中会时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7]虽然“这里的‘中华’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就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变化来看,它主要是指‘汉族’或‘中国’。”[8]但他喊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后,人们开始把民族振兴或复兴看成“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振兴或复兴。”[9]如李大钊明确指出:“大亚细亚主义者,当以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10]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的向往。如果说“振兴中华”喊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打开了民族伟大复兴之闸门,那么,“中华民族复兴”的提出,则激荡起民族伟大复兴之洪流。
2.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的喊出,进一步激励了中国人民革命斗志。然而,在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华民族复兴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此时,“十月革命”爆发,它让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就是走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它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与工人阶级的结合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正如江泽民总结的那样,“党从成立那一天起,……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11]新时代,为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过去奋斗历程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未来前景的殷切期望。而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把握。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虽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意思,但事实绝非这么简单。中国梦,不仅承继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而且又赋予它新的科学内涵。要全面把握中国梦实现之主要体现,首先就要对“中国梦”话语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一个科学认识。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尊崇和恢复封建糟粕。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但是,近代衰落的巨大反差,让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倍受打击。为走出困境,各种复古主义思潮蜂拥而至,虽然这对当时中华民族探寻复兴之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很多人并不是坚持扬弃态度,而是形而上学、全盘肯定。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封建的糟粕,民族复兴不是复古,是剔除糟粕、继承精华基础上的创新。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厚古薄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虽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妄自菲薄的借口,中国的落后只是暂时的,中国已经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面对近代中华民族的衰落,以恢复民族自强自信、陶铸国魂、反帝爱国、赶超西方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逐渐兴起,激励了民族斗志,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但是,这种民族主义绝不是强调极端民族利益,唯我独尊,鼓吹扩张的狭隘民族主义,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12]新时代,正是通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认识,党明确把它上升到“中国梦”的高度,反映了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这是对中国梦科学内涵的明确界定,也是判断中国梦实现之主要体现的科学依据。
1.综合国力得以跃升。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基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民主法治迈出重大步伐,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军事、科技、教育等加快发展,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中国人口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并未根本改变,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薄弱,实现中国梦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突破口和关键就是创新,习近平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14]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实现综合国力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才能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夯实坚实基础。
2.社会全面发展得以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体现。要实现社会全面发展,首先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当然,除了这五个主要方面外,还要推进围绕这五个方面而衍生出来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政党、军事、外交等。正是如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15]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全面发展,任何方面的滞后都会产生“短板效应”,阻碍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3.中华文明得以弘扬。中华文明,又称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文明总汇。弘扬中华文明能够在各民族之间形成共同的民族认知感,为实现中国梦凝神聚力。中华文明丰富的价值蕴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灵土壤。弘扬中华文明,一是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奠定了中国梦最基本的价值韵律,又是我们追逐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16]二是助力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具有强大影响力,除了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过硬外,还必须有软实力的显著提升。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特有魅力的主要体现,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中华民族世界影响力与吸引力的精神基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彰显。
4.祖国完全统一得以实现。近代中国,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领土主权被瓜分豆剖。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祖国大陆获得解放和统一。但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当时并未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已成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而它的解决,依然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习近平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17]同时,习近平强调:“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18]
5.世界和平与发展得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梦,也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19]对于曾经饱受外国铁蹄凌辱与践踏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和平与发展更加弥笃珍贵。为此,党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但努力让中国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且始终注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维护好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力求世界人民都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20]
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彰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1]同样,中国共产党秉承了这一精神,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2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国梦是一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充分彰显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没有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不能说中国梦实现了。
中国梦的实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除了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要始终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它为中国梦的实现明确了具体目标,厘清了基本国情,找到了实现路径,揭示了根本动力,武装了政治保证和建构了良好国际环境。
实现中国梦是伴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展开的。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十九大,党对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又进行了丰富,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科学设计。如果说前一个目标为中国梦实现创造了条件,那么后一个目标则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指出:“一个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更不会了解力求推翻这个社会的运动和这个革命运动在文献上的表现。”[27]这告诉我们:只有搞清本国国情,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发展都要立足于这个实际,才能避免急于求成,实现中国梦同样如此。回顾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8]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中国梦有了坚实深厚的基础,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最大国情。实现中国梦依然要牢牢立足于此,习近平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29]
实现中国梦需要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指出:“必须走中国道路。”[30]“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1]“必须凝聚中国力量。”[32]走中国道路,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3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选择。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34]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没有坚强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不了的,它是中国梦实现的巨大精神动力。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35],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6]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37]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8]实现中国梦还要加快开放步伐,紧扣国内国际两个战略大局展开,以“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一带一路”承载着沿途各国繁荣发展的梦想,既反映了党始终如一地坚持对外开放,也体现了党力求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新举措,不断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新时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不仅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还明确把它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9],统一了全党思想,指导了全党的行动,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定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习近平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都有持久和平。”[40]“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41]可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使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为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汲取经验和教训、获取智慧和力量、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党明确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42]然而,目前世界还不太平,实现这一目标将会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坚持民主平等、协调合作、和睦互信、公正互利、包容开放和文明对话,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