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19-01-25 07:10张晖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材料

张晖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工业设计专业历经萌芽与发展阶段,现正处于成熟阶段,对于工业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亦伴随着整个学科的稳步发展而越发深化与多元化。国内外,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均设置与材料及工艺相关的课程,只是课程名称与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常用的课程名称有材料与工艺、 材料与设计、 材料与制造程序等。材料与设计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更是串联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纽带”,它使设计图纸上的作品能够一跃而成为活生生的用品,实现了设计的价值。 遗憾的是,在许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仅把它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教授,学生们接触不到真材实料,也不能亲身体验工艺流程,容易忽略材料的重要性和工艺或制造程序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们的学科优势,将科学、技术与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满意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增加产品产业化的可能性。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课程没有提供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识深化过程的机会,学生们不能切身感受材料的重要性和工艺或制造程序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导致在往后的产品设计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产品的选材、结构、机构等与生产相关的工艺细节,从而阻碍了设计方案的产业化进程。从教学对象来看,工科类学生(工业设计)与艺术类学生(产品设计)的学科背景不同,他们对于艺术与科学的理解各有侧重,教学众口难调,往往教学满意度不高。艺术类的同学嫌课程过于工科化,听不懂或不爱听;工科类的学生觉得内容过于浅显且偏理论化,没有亲眼看到难以加深映像、增进理解。

根据以上的教学现状,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教学经验,经由深入的观察、比较、研究与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多数教学内容偏重于材料基础知识铺陈展开,与设计实践结合不紧密,没有重点研究设计与材料的关联性环节,这些关联性环节体现了创意设计对于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整合作用,如材料美学、材料的连接、材料的适性选择等。 此外,教学进度安排不尽合理,没能结合设计类学生的知识背景,合理组织与布局篇章。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多数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形式不够生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3)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要点之一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重,但这两点在该课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无从体现。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有恒常性,出于教学统筹的目的,一门课课时的多少是不能频繁地随意更改的,当一线的任课教师发现课程教学出现问题时,更为理性地解决方法应当是:在现有的课时设置下,努力拓展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一味地向教学领导提出增加课时的要求。于是,教师在课程的课时与间隔周期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材料与设计这门课而言,即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和相对恒定的间隔周期内,如何有效组织与实施设计实践,即一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展开。

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模型

2.1 主要研究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与任何教学模式一样,都是整合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各要素的一个系统,不同的是在这个系统中的每个环节上都要兼顾“实践”要素,把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并使学生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联性。 在师生、课内外资源的相互配合下,较好地运作整个系统,发挥整个系统的优势,才能实施好该项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设计与材料的关联性环节内容,如材料美学、材料的连接、 材料的适性选择等; 结合设计类学生的学科背景,调整篇章布局与结构层次,把材料基础知识内容整理、压缩、提炼后放至课程前半部分,与设计关联性内容放至课程后半部分,以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该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为设计实践服务,兼顾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2)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使学生们在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讨论中,在设计作品的展示交流及推介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 (3)教学手段:尝试基础理论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教学、FC+MOOC。 (4)考核方式:探究“跟随课程”及“多元化”考核方式。 选取“实践”节点,如效果图的制作、产品展示交流、提问等环节、网络课程参与度等。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模式与普通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强调“实践” 的过程,注重践行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过程,注重学生动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学生体验经验的获取。

2.2 研究模型

研究模型的构成要素有: 教学内容: 材料基础知识、设计与材料关联性环节内容;教学方法:开放式授课;教学手段:现场教学、设计实务;考核方式:“跟随课程”及“多元化”考核方式。 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

“实践教学模式”的课程编排,围绕“材料基础知识”与“设计与材料关联性知识”的教学内容展开,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和确定设计实践内容。 同时,在教学的外围空间,积极寻找企业合作伙伴,带领同学们参加设计竞赛或承接设计项目,使学生们在实战中锻炼实践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上。在教学中增加与设计实践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开放式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尝试现场教学、翻转课堂与慕课相结合的手段。 在考核方式上选用跟随课程的多节点考核法,立足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强的三强学生,最终通过各个考核节点的评分及评价,让这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图1 研究模型图

3 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兼顾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分别对应了学生毕业后“入职企业及自主创业”两种职业状态。 其一,材料与设计课程的上课时间为大三,这一阶段切入职业角色的概念,时机非常好,为大四的毕业实习及就业做好了铺垫。其二,现在一般本科院校的班级编员规模为30 人左右,较本科扩招前的名额多,如果要提升教学质量,使大学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与品质、发展个性与内涵阶段,必定要进行差异化教学,参考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个班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自主创业的,近年来随着政府各项优待政策的引导,学生们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重正在加大。 其三,产品设计专业所包含的设计品种类,因选材、工艺流程、审美意境的不同,可明显地划分为批量化机械生产与小量化手工艺生产两大类,一般来讲,由于生产设备的限制,从事批量化机械生产产品设计的学生,最终都会入职企业;而从事小量化手工艺生产产品设计的学生,最终更有可能自主创业,所以在大班编制的基础上进行小班化教学是可行的。 课程理应兼顾培养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两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能力、技能。

3.1 校企合作

为了践行教改方案,我们开始与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合作,合作单位有宁波蒙恩铝业、盈昌集团、常青堂藤作坊等。首先,邀请企业设计主管来课堂详述设计需求,展示企业已有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销售量较高的产品及未来主推的产品,答疑、沟通、互动,尝试更为开放的课堂授课形式。其次,学生选择课题方向并且分组,组员3~5 人,协作完成前期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以所选方向的产品功能、材质、结构、工艺为主要调查内容,指定组长,由组长分配调研任务,最后由组长评价组员工作量及调研效果,进行学生互评,且以PPT 全班汇报形式公示及分享调研成果及结论。再次,进入具体的项目设计阶段,包括草图、草模、三维建模及作品平面展示。 最后,邀请企业人员来校评价作品,选择优秀作品投产或作为企业储备方案留存。

3.2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实践包括参与设计竞赛、 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申请专利等。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常规的教学内容外,增加创新创业理论模块,围绕创新及转化以网络课程的形式补充教授,包括培养发散性思维、创新方法的选用、创新效果的呈现、商业计划书的制定与路演、创新的保护及转化。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文创产品设计,包括天然材料与低科技材料的应用、非遗的活化(与材质特性有关的手工艺类非遗)、礼品设计、纪念品设计、个性化定制产品设计。注重动手能力与最终实物效果,借助学校陶艺工作室、木作工作室、首饰设计工作室、三维成型实验室,完成实物作品。

4 结语

在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根据设计类学生的学科背景,调整篇章布局与结构层次,把材料基础知识内容整理、压缩、提炼后放至课程前半部分,与设计关联性内容放至课程中后半部分,并且通过网络课程及翻转课堂,提高课内教学质量,盘活课外学习时间,以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该课程内容,同时结合设计实务展开教学。 此外,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设计与材料的关联性环节内容,如材料美学、材料的连接、材料的适性选择等;教学内容为设计实践服务。通过几个回合的现场考察与现场教学,学生们得以目睹相关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通过企业设计主管讲授短期课程,学生们了解了部分行业标准与企业的设计需求。 在这样的互动活动中,他们接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设计实践的目标清晰了,对于材料与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更加理解了。在后续的设计实践中,学生们凭借前期课程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参观后获取的企业实际需求信息,展开设计实践,并在竞赛和实际项目中获取了较好的成绩。

从教学本身来看,在专业基础课中引入实践环节,是一项大胆的尝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专业基础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有利于培养快速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和“三强”学生。就专业而言,材料与设计是产品最终得以量产的技术保证,它融合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关要素,对于设计、材料、工艺相关课题的研究,能深化和细化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材料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