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秋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国古典舞蹈”这一名称,并不是专指某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舞蹈,而是指建国初期,由舞蹈艺术家们创立的一种舞蹈流派,属于艺术舞蹈的一个分类。在欧阳予倩等老一辈中国舞蹈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继承和发扬中国舞蹈传统元素,将古典艺术作为一种专项舞蹈领域进行发展和研究。经过对古典舞蹈元素的提炼、整理加工、艺术创造,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舞台检验,逐步确定的一种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类别。它将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节目,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文化。
最早提出“中国古典舞”这个概念的是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1949年末,中央戏曲学院舞蹈团正式成立,由欧阳予倩先生担任团长,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中国古典舞研究组”,欧阳予倩先生首次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
欧阳予倩先生在1954年2月举办了“文化部舞蹈演员训练班”,为“中国古典舞蹈”这一项目的推广培训师资力量。欧阳予倩、叶宁、李正一、唐满城等舞蹈艺术家们一边整理“中国古典舞”教材,一边探索教学方法,经过了五个月的系统培训,1954年7月举行了国家级“中国古典舞”师资队伍的结业考试。至此,新一代“中国古典舞”专业教师队伍诞生了。
在欧阳予倩先生及一批舞蹈艺术家的带领下,不断总结中国戏曲舞蹈的舞蹈元素,吸收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舞蹈元素,逐步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这一艺术风格,为传承中国古代辉煌的歌舞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启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春天。
老一辈的艺术家们认为,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完整的传承和保存了中国历代舞蹈的优良传统。所以欧阳予倩先生提出:“创建中国古典舞,要以戏曲作为研究基础,戏曲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的当代遗存”。所以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中,吸收了大量的戏曲舞蹈基本功,从圆场舞步到舞袖子,从形体训练的腰腿功到身段技法,从手势变化到面部表情,都融入了戏曲舞蹈元素的精华。
“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教材,在叶宁、李正一、唐满城等艺术家的努力下,从戏曲舞蹈艺术的身体动作研究开始,不断提纯整理、艺术加工,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舞”的规范动作、专用舞蹈词汇、教学训练方法等一系列成熟的理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节目和歌舞剧作品。发展到今天,“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标准日趋成熟,艺术魅力逐渐丰满,以中国古典舞风格为元素的大型舞蹈节目广泛被运用。
在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宫廷舞蹈自周朝开始创建,到汉晋时期成立专门的宫廷舞蹈机构,到唐宋繁荣发展,几千年来一直是历代统治者享受娱乐的日常节目、也是帝王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宫廷舞蹈以女乐群舞为主,展现了中国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至明、清时期,宫廷宴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舞蹈元素以后被戏曲艺术集中吸收,成为新的舞蹈传承方式。
与宫廷舞蹈并存的中国民间舞蹈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从北方的东北秧歌、朝鲜舞;到南方的傣族舞蹈、海南招龙舞;从东部的花鼓、龙舟,到西部的新疆舞、西藏舞蹈;到处都是舞蹈的艺术海洋。中国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的主要娱乐方式,与宫廷舞蹈遥相呼应,它们各自鲜明的舞蹈特点都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基石。
中国古典舞蹈与中国武术是分不开的,武术动作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被戏曲中的武生和古典舞蹈演员广泛运用。尤其是在舞蹈形体基本功的训练中,舞蹈动作与武术动作异曲同工。武术动作可以帮助舞蹈演员训练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协调能力,代表动作有:腰腿功、毯子功、把子功等,这些动作能使演员的身段轻盈,动作优美。戏曲中的扇子功、手绢功、袖子功,也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元素。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是一种群众自娱自乐的广场表演舞蹈。后来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动作,主要特征是要求女演员穿上特制的舞蹈鞋,足尖立起靠脚尖和身体平衡舞,逐渐成为一门高难度的高雅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风靡世界。
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动作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跳跃、旋转、转身,也需要伸展、绷直、外开的共同审美需求。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丰富过程中,也注重对芭蕾舞舞蹈元素的吸收消化。将中国戏曲艺术、中国古典舞艺术、芭蕾舞艺术特点有机结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目,将中国古典舞蹈创作表现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峰。
学习中国古典舞蹈,应该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把握中国舞蹈元素的组成元素,研究古典舞蹈的动作要领,熟知中国古典舞蹈的训练方法和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魅力,让中国古典舞蹈艺术不断发展,成为世界舞蹈艺术的重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