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也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新的历史时期,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育教育中,合唱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合唱主要起源于欧洲的宗教音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广泛普及的音乐形式。合唱的优势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技巧性和参与性,容易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普及。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合唱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朴素的审美价值,并日益凸显了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合唱艺术在美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存在意义。它能够加强个体间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反复的训练,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行培养。合唱成功与否,需要个体的协作和配合,而非一个人的表演。为了使合唱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作为合唱团队中的个体,应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通过彼此的合作与沟通,不仅能对合唱艺术的乐趣切身体验,还能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行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前中小学生拥有繁重的课业,还有待于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和品格。而让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合唱这种音乐形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时,会在合唱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精神和身体,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一首歌曲往往由领唱与合唱人员共同演绎,这样会在合唱的过程中迸发集团的智慧,并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激情。同时,因为合唱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还能在合唱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而这种自控力不单单体现在生活中,还能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能成为一个具有严格遵守社会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人。而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合唱歌曲,能使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深刻感悟,在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的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让合唱的审美情感向内在的道德情感转化,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正是因为具有这几种内在的动力,使合唱艺术推动了中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进程。
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表演艺术,合唱是一种全民参与的表演活动,需要做到整体的统一与和谐,对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成员的精诚协作,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所形成的团体才能又组织有纪律。同时,合唱艺术还需要营造团结与合作的氛围,需要每一个个体站好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波逐流,坚定自身的立场。一个优秀的合唱表演团队,既需要和谐统一音色,同时也需要协调一致参与个体的意志和思想。
目前,在合唱艺术教育中,融入了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小学通过定期举办合唱比赛,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比赛中,合唱表演的参与者首先应树立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深刻领悟,服从指挥,并在集体中真正融入,每一个个体都要默契配合,而这种团队合作精神要远远高于赛事的胜负。
目前,在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单打独斗”,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合唱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推动力,能使个人主义盛行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便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声乐的技巧和天赋,但在合唱中,和其他学生是处于同等的地位。一支高水平的合唱队伍,往往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一些学生在合唱之初,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表现欲和较差的凝聚力。但通过对其他合唱团成功案例的反复观摩,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能对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合唱队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了让合唱更动听,产生更好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发现个人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立足于全局,充分发挥个人的经验和优势。只有每一个成员的精诚团结,才能使合唱更和谐,也才更具有审美价值,并在这种集体活动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反复排练、训练和比赛,为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历练了个人的修为,同时还升华了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关注学科综合、突出音乐特点”,学科综合理念是让音乐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促进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而这恰恰契合了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同时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首先,合唱与音乐教育中的关联。合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并非是站好队列就开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训练学生歌唱技巧和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较强的情感表现。而这些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需要在一系列音乐基础教育上进行。需要教师潜心教学,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例如,培养学生音乐乐感、节奏和音准等,即便学生天资聪慧、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但也需要在音乐学习中,对这些基础的音乐技能和知识真正掌握。通过合唱,带动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音乐学科向其他学科延伸,会形成一种智能优化、纵横交错的网络。如将音乐诱导运用到智力开发中、体育教学中的律动、美术方面的情境作画和语文教学的配乐朗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真正发挥了音乐艺术的重要的作用,使之向实际效益转化,并高度凝聚了一种气度、涵养、智慧和学识,真正凸显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首先,合唱对素质教育的另一重大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中小学生尽管具有较小的年龄,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美丑的能力。在音乐作品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既彼此发展又相互斗争。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学生从作品的风格、内容和题材方面,去判断和评价其艺术价值。通过合唱这条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的曲式、风格和体裁等因素,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美和形式美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评价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美,感受美。例如,冼星海创作的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首歌具有短促有力的题材、铿锵有力的节奏。通过合唱,能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之情,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其次,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宝贵的智慧结晶,音乐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音乐和舞蹈、诗歌一样,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代表,对不同的情感和精神进行着传承。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中小学的美育开始更注重文化的熏陶,并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为此,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需要对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精神。而那些优秀的革命历史歌曲慷慨激昂,在演唱的过程中,能给人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人精神振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利于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合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和情感艺术,而音乐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能加强彼此情感交流,将合唱团体的每一个人的距离拉近。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音乐作为有效的载体,通过合唱的形式,加强每一个表演的个体对音乐的感知度和理解程度,以此促进自身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在学员们合唱学习、训练和音乐的熏陶中,通过长期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彼此间紧密的联系,培养共同语言。合唱是一门充满灵性的艺术,而真情的歌唱、真实的表现,是产生合唱艺术和谐之美的源泉。在合唱中,应充分展现和挖掘艺术形象的灵感,使演唱真正能够声情并茂。
在训练过程当中,教师通过讲解和剖析作品,会使合唱团的成员对作品更深入清晰的了解,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深刻领悟,并能运用不同的情感和声音对作品进行诠释。在训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将作品运用眼神和表情之间无声的沟通进行展现,使观众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
合唱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极易在中小学开展、延伸和推广。在合唱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出技法和音乐知识,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合唱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小学生,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融合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音乐教育,促进知识、文化、素养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